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3095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装置;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装置,它包括取样机构和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所述取样机构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塑料管、第一移液枪头和第一泡沫套,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二塑料管、第二泡沫套和第二移液枪头,用于装样品的第一移液枪头和第二移液枪头自身容易导热,所以进入水体后会快速下降到与水体一致的温度,而第一移液枪头和第二移液枪头均不会与科研人员的手接触,减少升温的可能,并且在水中就已经完成了密闭的工作,虽然不是完全密封,但由于移液枪头尖端孔的孔径非常小,在正常运输和放置过程中完全可以保证不会漏水。

Biotoxicity Detection Device for Water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质检测
,尤其是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申请号为:201620946410.X,其中记载:所述余氯处理单元进一步包括三通阀和蠕动泵,所述蠕动泵设置于三通阀和余氯检测装置之间并分别和三通阀以及余氯检测装置管道连接,所述蠕动泵向余氯检测装置泵入水或空气。故上述设备的操作方法一般是先通过滴管或者试管在水体中取样,但是测试员在取样的过程中,测试员通过滴管或试管进行取样,测试员要通过手进行操作,周知的,人类的体温一般为37℃,当测试员的手与取样管接触时,如果是低温环境下的水体,手温将热量传递给取样管使其温度大幅度升高,细菌由于其自身的生物特性,可能会通过新陈代谢产生不同于原始状态下的产物,这样检测出来的毒性有可能不被认同。即使使用其他工具进行取样,依然存在不便于运输,容易在运输途中发生较大的温度变化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可减少取样、运输过程中人体和气温对于样品的温度产生影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装置,它包括取样机构和水质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装置,它包括取样机构和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所述取样机构可插入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的蠕动泵进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机构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塑料管、第一移液枪头和第一泡沫套,所述第一塑料管右端内壁设置有环形缺口,所述第一塑料管内插入第一移液枪头且第一移液枪头的尖端朝左,所述第一塑料管和第一移液枪头没有被第一塑料管包裹的外侧均被第一泡沫套包裹,第一移液枪头的尖端不被第一泡沫套覆盖;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二塑料管、第二泡沫套和第二移液枪头,所述第二移液枪头的大头一端插入第二塑料管内且第二移液枪头的尖端朝右,所述第二移液枪头未被第二塑料管包裹的外侧均被第二泡沫套包裹,第...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质生物毒性检测装置,它包括取样机构和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所述取样机构可插入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的蠕动泵进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机构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包括第一塑料管、第一移液枪头和第一泡沫套,所述第一塑料管右端内壁设置有环形缺口,所述第一塑料管内插入第一移液枪头且第一移液枪头的尖端朝左,所述第一塑料管和第一移液枪头没有被第一塑料管包裹的外侧均被第一泡沫套包裹,第一移液枪头的尖端不被第一泡沫套覆盖;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二塑料管、第二泡沫套和第二移液枪头,所述第二移液枪头的大头一端插入第二塑料管内且第二移液枪头的尖端朝右,所述第二移液枪头未被第二塑料管包裹的外侧均被第二泡沫套包裹,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仁德董光平邢益桐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京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