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声音输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76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音频输出设备的使用便利性。提供一对可穿戴部件,每个可穿戴部件包括分别贴在耳廓的两面的第一贴合部分和第二贴合部分,每个可穿戴部件戴在耳朵上,以便夹着耳廓,使得能够将这对可穿戴部件组合在一起。这使得在不使用时等,能够把这对可穿戴部件组合在一起,防止绳线之间,或者绳线与可穿戴部件之间的缠结,用于改善使用便利性。

Sound outpu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声音输出设备
本技术涉及关于在附着到耳朵的状态下使用的声音输出设备的

技术介绍
存在附着到耳朵并用作头戴式受话器或耳机,从扬声器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设备。近年来,不仅在室内,而且在室外都越来越多地使用声音输出设备。于是,除了确保良好的声音输出外,还希望在声音输出设备中确保诸如便携性的改善之类的便利性。当不使用时,上述声音输出设备通常是在从耳朵取下的状态下,放在包、口袋等中随身携带的,最近,开发了小型的声音输出设备(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声音输出设备中,壳体包括插入部分和传送部件,电声换能器和振动器作为声音输出用驱动器被布置在传送部件内,并设置可在插入部分内外移动的插塞。插入部分形成有使得能够听到外部声音的通孔。在该声音输出设备中,插入部分的一部分插入外耳道中,传送部件在该传送部件在插入部分的前侧接触耳屏和对耳屏的状态下,附着到耳朵。声音是以在电声换能器中产生的振动从振动器传送到传送部件,然后传送的振动通过头盖骨等,从听小骨传送到大脑的方式识别的。外部声音振动到插塞和鼓膜之间的空间中,从而传送给用户,此时通过移动插塞,可以不同地听到外部声音。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9673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顺便提及,在许多情况下,上述声音输出设备通过绳线接收诸如声音信号之类的电信号的输入/输出,不过在具有像这样连接的绳线的类型的声音输出设备中,当在随身携带声音输出设备的时候,要附着到耳朵的部分与绳线缠结时,归因于其中例如不能迅速附着声音输出设备的状况,可用性可能会恶化。因而,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设备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改善可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按照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设备包括附着部分,所述附着部分包括要分别压着耳廓的两个表面的第一挤压部分和第二挤压部分,在夹着耳廓的状态下附着到耳朵,设置一对所述附着部分,所述一对附着部分可以相互接合。由于这种结构,在不使用时等,所述一对附着部分可以相互接合。第二,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可取的是使附着部分以纵向成为周向的方式,形成为弯曲形状,在纵向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附着部分可在所述纵向的两个端部相互分离和相互接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由于这种结构,在附着到耳朵和从耳朵取下时,所述附着部分弹性变形。第三,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可取的是第一挤压部分和第二挤压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附着部分的两个端部处。由于这种结构,所述附着部分的两个端部分别压着耳廓的两个表面。第四,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可取的是附着部分的除两个端部以外的部分被设置成中间部分,所述纵向的一对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接所述中间部分的内周中的两点的距离之中的最大距离。由于这种结构,在声音输出设备附着到耳朵的状态下,中间部分难以接触耳廓。第五,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可取的是第一挤压部分和第二挤压部分的表面都形成为向外凸出的曲面。由于这种结构,不会从声音输出设备向耳廓施加过度的负荷。第六,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可取的是附着部分中的除两个端部以外的部分被设置成中间部分,所述纵向的一个端部的最大厚度和所述纵向的另一个端部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中间部分的最大厚度。由于这种结构,在附着部分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可使两个端部在插入中间部分的内侧的状态下定位。第七,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可取的是通过连接多个部件,形成所述附着部分,所述附着部分具有被盖子紧密覆盖的外表面。由于这种结构,由于附着部分被盖子从外侧覆盖,因此即使在多个部件之间产生间隙时,所述间隙也被盖子遮挡。第八,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可取的是所述附着部分的外表面形成为曲面。由于这种结构,声音输出设备在所述曲面被挤压的状态下附着到耳朵。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按照本技术,在不使用时等,一对附着部分可以相互接合,可以防止绳线之间,或者绳线与附着部分之间的缠结,从而可以改善可用性。注意,记载在本说明书中的效果仅仅是例子,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提供另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连同图2-12一起,图解说明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声音输出设备附着到的耳朵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声音输出设备的透视图。图4是声音输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图解说明沿与图4不同的方向看的声音输出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声音输出设备的剖视图。图7是图解说明声音输出设备附着到耳朵的状态的透视图。图8是图解说明沿与图7不同的角度看的声音输出设备附着到耳朵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是图解说明在声音输出设备弹性变形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图解说明附着声音输出设备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图解说明声音输出设备相互接合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2是图解说明把声音输出设备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说明实现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设备的方式。在下面说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设备应用于耳机。不过,本技术的应用范围不限于耳机,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其他声音输出设备,比如头戴式受话器。<耳朵的结构>首先,说明声音输出设备附着到的耳朵的结构(参见图1和2)。耳朵100和100构成头部200的一部分,每只耳朵包括耳廓101和存在于头部200内的诸如鼓膜、半规管和耳蜗之类的各个部分。在头部200中,在各自的耳廓101的内侧的部分是颞区201和201,耳廓101从颞区201和201向左侧或右侧突出。每个耳廓101具有整体基本上向前方开口的浅凹形状,以便具有内部空间150,其外周部分包括称为“耳轮102”的部分,和连续到耳轮102并且位于颞区201附近的称为“耳轮脚103”的部分。耳轮102的内侧部分称为“舟状窝104”,具有凹陷形状,在舟状窝104的内侧的大体下半部分称为“对耳轮105”,具有突出形状。在对耳轮105上方,存在连续到对耳轮105并具有分叉的突出形状的部分,在分叉部分的外侧的部分和内侧的部分分别被称为“对耳轮上脚106”和“对耳轮下脚107”。对耳轮上脚106与对耳轮下脚107之间的部分被称为“三角窝108”,具有凹陷形状,在对耳轮105及对耳轮下脚107的内侧的部分被称为“耳甲艇109”,具有凹陷形状。连续到对耳轮105的下侧的部分稍微向颞区201侧鼓起,是称为“对耳屏110”的部分。面向对耳屏110并位于颞区201侧的部分称为“耳屏111”,稍微向对耳屏110侧鼓起,连续到耳轮102的下侧的下端部称为“耳垂112”。在对耳屏110与耳屏111之间的部分中,存在起外耳道113的入口作用的外耳孔113a,外耳道113与鼓膜、半规管等连通。在耳廓101的内部空间150中,被对耳轮105、对耳轮下脚107和耳轮脚103围绕的空间(换句话说,在耳甲艇109的前侧的空间)称为“耳甲腔114”,与外耳道113的外耳孔113a连通。在内部空间150中,连续到耳甲腔114的下侧并呈U字形开口的空间是称为“耳屏间切迹115”的空间。耳廓101的内部空间150包括耳甲腔114、耳屏间切迹115和在外耳道113的外耳孔113a附近的空间,也是包含舟状窝104、对耳轮105、对耳轮上脚106、对耳轮下脚107、三角窝108、对耳屏110及在耳屏111的前侧的空间的空间。<声音输出设备的示意构成>下面,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音输出设备,包括附着部分,所述附着部分包括要分别压着耳廓的两面的第一挤压部分和第二挤压部分,并在夹着耳廓的状态下附着到耳朵,其中设置有一对所述附着部分,以及所述一对附着部分能够相互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7 JP 2017-0137061.一种声音输出设备,包括附着部分,所述附着部分包括要分别压着耳廓的两面的第一挤压部分和第二挤压部分,并在夹着耳廓的状态下附着到耳朵,其中设置有一对所述附着部分,以及所述一对附着部分能够相互接合。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设备,其中附着部分以纵向成为周向的方式被形成为弯曲形状,在纵向的两个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以及所述附着部分能够在所述纵向的两个端部相互分离和相互接触的方向上弹性变形。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音输出设备,其中第一挤压部分和第二挤压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附着部分的两个端部处。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音输出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原良太细田育英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