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49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包括连接板、两组顶料机构,以及驱动机构;顶料机构包括承料板、两根顶料杆,以及紧固件;顶料杆的下端与连接板固定,且上端设置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间留有对位间隙;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承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与对位间隙的对位挡片;对位挡片将第一容纳槽隔断成第二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承料板上的两块对位挡片,其一设置有第一调节通槽,另一设置有第二通孔;承料板侧表面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通槽,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本专用上板机构通过增大承料板与PCB板的接触面积,使得上板过程更加平稳,大大减小了PCB板变形报废的几率。

A Special Upper Plate Mechanism with Good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
本技术涉及PCB板生产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
技术介绍
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由于具有质量轻和体积小的优点,已被大规模应用在电子设备领域。进行PCB板生产时,会通过皮带传送的方式将PCB板传向叠料端,到达叠料工位后,承料板在气缸的驱动下向上运动,从两端托住PCB板并带动其向上推送给叠料机构进行集料。由于目前所用的承料板多为薄长状,与PCB板的接触面积小,在向上顶起PCB板时由于出现PCB板弯曲的情况,尤其是在PCB板厚度比较薄(0.8mm以下)时,更容易出现PCB板报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包括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两端的两组顶料机构,以及带动所述连接板做纵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顶料机构包括承接送料皮带上PCB板的横向承料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承料板两端的两根顶料杆,以及连接所述承料板和所述顶料杆的紧固件;所述顶料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且上端设置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所述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间留有对位间隙;所述左限位块和所述右限位块均设置有与所述紧固件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承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对位间隙的对位挡片;所述对位挡片将所述第一容纳槽隔断成容纳所述左限位块的第二容纳槽,和容纳所述右限位块的第三容纳槽;所述承料板上的两块所述对位挡片,其一设置有与供所述紧固件对应的第一调节通槽,另一设置有与所述紧固件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承料板侧表面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调节通槽对应的第二调节通槽,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优选的,所述承料板为矩形板;所述承料板的长边与所述送料皮带的送料方向平行,宽边长度为15mm-30mm。优选的,所述承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减重槽。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通槽为贯穿所述承料板的贯穿槽,所述第三通孔为贯穿所述承料板的贯穿孔;所述第二调节通槽为腰型槽。优选的,所述顶料杆与所述承料板连接的一端固定有圆形的平行度检测片;所述承料板的下表面粘接固定有分别位于所述平行度检测片两端的两块指示片;所述平行度检测片设置有D型的对位槽;所述顶料杆设置有与所述对位槽对应的的安装台;所述平行度检测片的侧表面设置有均用于指示所述指示片倾斜度的多道指示线。优选的,所述平行度检测片与所述顶料杆粘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双头螺栓和螺母;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调节通槽均与所述双头螺栓对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调节通槽均与所述螺母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进行PCB板生产时,PCB板随着送料皮带到达叠料工位,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板和顶料机构上行,从两端托住PCB板向上推送给叠料机构,通过增大承料板与PCB板的接触面积,使得上板过程更加平稳,大大减小了PCB板变形报废的几率。其中,通过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配合夹持对位挡片,既能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完成承料板和顶料杆的装配,又能确保良好的限位效果,使得承料板的上表面始终能保持水平,以与PCB板相接触,上板过程平稳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的使用状态;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的使用状态;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的爆炸视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中承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中平行度检测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7是图2中B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至图7;包括连接板10、分别设置在连接板10两端的两组顶料机构11,以及带动连接板10做纵向运动的驱动机构12;顶料机构11包括承接送料皮带13上PCB板14的横向承料板15、分别设置在承料板两端的两根顶料杆16,以及连接承料板15和顶料杆16的紧固件(图中未示出);顶料杆16的下端与连接板10固定,且上端设置有左限位块17和右限位块18;左限位块17和右限位块18间留有对位间隙180;左限位块17和右限位块18均设置有与紧固件对应的第一通孔181;承料板15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82;第一容纳槽182内设置有与对位间隙180的对位挡片19;对位挡片19将第一容纳槽182隔断成容纳左限位块17的第二容纳槽183,和容纳右限位块18的第三容纳槽184;承料板15上的两块对位挡片19,其一设置有与供紧固件对应的第一调节通槽185,另一设置有与紧固件对应的第二通孔186;承料板15侧表面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调节通槽185对应的第二调节通槽187,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86对应的第三通孔188,进行PCB板生产时,PCB板14随着送料皮带13到达叠料工位,驱动机构12驱动连接板10和顶料机构11上行,从两端托住PCB板14向上推送给叠料机构,通过增大承料板15与PCB板14的接触面积,使得上板过程更加平稳,大大减小了PCB板14变形报废的几率。其中,通过左限位块17和右限位块18配合夹持对位挡片19,既能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完成承料板15和顶料杆16的装配,又能确保良好的限位效果,使得承料板15的上表面始终能保持水平,以与PCB板14相接触,上板过程平稳性好。如图2至图4所示,承料板15为矩形板;承料板15的长边与送料皮带13的送料方向平行,宽边长度为15mm-30mm,从而确保既与PCB板14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又体积适中,便于安装和更换。如图4所示,承料板15的下表面设置有减重槽189,从而减轻驱动机构12的负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如图4所示,第二调节通槽187为贯穿承料板15的贯穿槽,第三通孔188为贯穿承料板15的贯穿孔;第二调节通槽187为腰型槽,便于安装和拆卸。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顶料杆16与承料板15连接的一端固定有圆形的平行度检测片110;承料板15的下表面粘接固定有分别位于平行度检测片110两端的两块指示片111;平行度检测片110设置有D型的对位槽1810;顶料杆16设置有与对位槽1810对应的的安装台112,与圆形的对位槽形状相比,D型的对位槽1810有良好的限位作用,防偏移效果好;平行度检测片110的侧表面设置有均用于指示指示片111倾斜度的多道指示线1811,当承料板15发生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包括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两端的两组顶料机构,以及带动所述连接板做纵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包括承接送料皮带上PCB板的横向承料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承料板两端的两根顶料杆,以及连接所述承料板和所述顶料杆的紧固件;所述顶料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且上端设置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所述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间留有对位间隙;所述左限位块和所述右限位块均设置有与所述紧固件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承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对位间隙的对位挡片;所述对位挡片将所述第一容纳槽隔断成容纳所述左限位块的第二容纳槽,和容纳所述右限位块的第三容纳槽;所述承料板上的两块所述对位挡片,其一设置有与供所述紧固件对应的第一调节通槽,另一设置有与所述紧固件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承料板侧表面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调节通槽对应的第二调节通槽,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好的专用上板机构,包括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两端的两组顶料机构,以及带动所述连接板做纵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包括承接送料皮带上PCB板的横向承料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承料板两端的两根顶料杆,以及连接所述承料板和所述顶料杆的紧固件;所述顶料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且上端设置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所述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间留有对位间隙;所述左限位块和所述右限位块均设置有与所述紧固件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承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对位间隙的对位挡片;所述对位挡片将所述第一容纳槽隔断成容纳所述左限位块的第二容纳槽,和容纳所述右限位块的第三容纳槽;所述承料板上的两块所述对位挡片,其一设置有与供所述紧固件对应的第一调节通槽,另一设置有与所述紧固件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承料板侧表面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调节通槽对应的第二调节通槽,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上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料板为矩形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晓东梁起昭庞其智刘慧龙蔡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朗星新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