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间距移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自动化
,尤其涉及一种等间距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现在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机械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自动化的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机械自动化结构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设备的体型也越来越大,导致生产制造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如今很多厂商对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制造成本以及技巧性的管控由为严格,致使机械自动化已经朝着巧妙型方向发展。专利技术人在研究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等间距移动装置要么结构过于复杂并占据了相对较大的空间,要么只是针对特定的设备有效,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等间距移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等间距移动装置要么结构过于复杂并占据了相对较大的空间,要么只是针对特定的设备有效,通用性差等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等间距移动装置,用于等间距移动多个物体。所述等间距移动装置包括:机架、电机、齿轮轴、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第四齿条、第一支撑件以及多个第二支撑件;其中,所述电机与所述齿轮轴轴接,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间距移动装置,用于等间距移动多个物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电机(200)、齿轮轴(300)、第一齿条(400)、第二齿条(500)、第三齿条(600)、第四齿条(700)、第一支撑件(800)以及多个第二支撑件(900);其中,所述电机(200)与所述齿轮轴(300)轴接,所述第一齿条(400)和所述第二齿条(500)装设在所述机架(100)的一侧,所述第三齿条(600)和所述第四齿条(700)装设在所述机架(10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齿条(400)、所述第二齿条(500)、所述第三齿条(600)以及所述第四齿条(700)均可以在所述机架(100)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间距移动装置,用于等间距移动多个物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电机(200)、齿轮轴(300)、第一齿条(400)、第二齿条(500)、第三齿条(600)、第四齿条(700)、第一支撑件(800)以及多个第二支撑件(900);其中,所述电机(200)与所述齿轮轴(300)轴接,所述第一齿条(400)和所述第二齿条(500)装设在所述机架(100)的一侧,所述第三齿条(600)和所述第四齿条(700)装设在所述机架(10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齿条(400)、所述第二齿条(500)、所述第三齿条(600)以及所述第四齿条(700)均可以在所述机架(100)上移动;所述齿轮轴(300)上形成有第一齿轮(301)和第二齿轮(302),并且所述第一齿轮(30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302)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301)与所述第一齿条(400)以及所述第三齿条(600)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02)与所述第二齿条(500)以及所述第四齿条(700)啮合;所述第一支撑件(800)装设在所述机架(100)上,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件(800)限定所述齿轮轴(300)远离所述电机(200)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900)分装在所述第一齿条(400)、所述第二齿条(500)、所述第三齿条(600)以及所述第四齿条(700)上;多个物体分装在所述第一支撑件(800)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900)上;所述电机(200)驱动所述齿轮轴(300)转动,所述齿轮轴(300)驱动所述第一齿条(400)、所述第二齿条(500)、所述第三齿条(600)以及所述第四齿条(700)在所述机架(100)上移动,并且所述第一齿条(400)和所述第二齿条(500)的运动方向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威,邹建文,范俊,孙杰,马国东,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