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集装置及城市绿化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43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及城市绿化系统,该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设置在树干的两侧,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本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投入口,第一投入口贯穿至第一腔体;垃圾收集装置设置在树干的两侧,避免的垃圾收集装置占用两棵树木之间的空间,增强了人行道的装饰效果。

Garbage Collection Device and Urban Gree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收集装置及城市绿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及城市绿化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增强城市的美观性以及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常在城市人行道的旁边间隔的种植有树木;树木可以为人行道上的行人遮阳,还能供行人避雨,另外树木可以净化空气以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然而,人行道上的行人身上携带的垃圾无法及时的收集,导致便捷性差;因此如何及时的收集行人携带的垃圾成为研究的热点。现有技术中,常在人行道旁边设置垃圾收集装置,以使行人随身携带的垃圾可以及时的投入到垃圾收集装置内,以提高便捷性。垃圾收集装置包括本体以及筒体;本体由顶端向内部凹陷形成有腔体,本体设置在两个树木的之间;筒体可拆卸的容置在腔体内;人行道上的行人可以将垃圾投入到筒体内,当筒体内的垃圾收集满后,市政工作人员可以将筒体由腔体内取出,并且将筒体内的垃圾倒入垃圾收集车内,以将垃圾运走;之后再将筒体放入到腔体内。然而,现有技术中,垃圾收集装置设置在人行道相邻的两棵树木之间,占用了两棵树木之间的空间,人行道的装饰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及城市绿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收集装置设置在人行道相邻的两棵树木之间,占用了两棵树木之间的空间,人行道的装饰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设置在树干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投入口,所述第一投入口贯穿至所述第一腔体。如上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上朝向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本体上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贴合,且所述树干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设成的容纳腔内。如上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本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放入口,所述第一放入口贯穿至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筒体由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到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一投入口的下部,以使由所述第一投入口投入的垃圾落入到所述第一筒体内。如上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入口上罩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如上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本体内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处于同于平面的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投入口,所述第二投入口贯穿至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置可回收垃圾,所述第二腔体内用于容置不可回收垃圾。如上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本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放入口,所述第二放入口贯穿至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筒体由所述第二放入口放入到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投入口的下部,以使由所述第二投入口投入的垃圾落入到所述第二筒体内。如上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放入口上罩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如上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内还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投入口,所述第三腔体用于盛装液体垃圾。如上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通过管道城市下水管道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城市绿化系统,优选地,包括:树木以及如上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垃圾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树木的树干外侧。。本技术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及城市绿化系统,通过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设置在树干的两侧,并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本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第一投入口,第一投入口贯穿至第一腔体;垃圾收集装置设置在树干的两侧,避免的垃圾收集装置占用两棵树木之间的空间,增强了人行道的装饰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中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本体;20、第二本体;30、树干;40、连接板;101、第一投入口;102、第一侧壁;103、第一筒体;104、第二侧壁;105、第一凹槽;201、第四侧壁;202、第二投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收集装置中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第一本体10以及第二本体20;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设置在树干30的两侧,且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本体10内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2上设置有第一投入口101,第一投入口101贯穿至第一腔体。具体地,第一本体10的材质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本体10可以主要由铜、铁、铝等金属材质构成,或者第一本体10由塑料等非金属材质构成。当第一本体10主要由金属材质构成时,第一本体10可以通过多个金属板焊接而成,多个金属板围设呈第一腔体;当第一本体10主要由塑料构成时,第一本体10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第一本体1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本体10可以呈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或者第一本体10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优选地,第一本体10呈圆台或者棱台状,圆台或者棱台状的第一本体10截面面积较大的底面与地面接触。具体地,第二本体20的材质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二本体20可以主要由铜、铁、铝等金属材质构成,或者第二本体20由塑料、陶瓷等非金属材质构成。当第二本体20主要由金属材质构成时,第二本体20可以通过多个金属板焊接而成;当第二本体20主要由塑料构成时,第二本体20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第二本体2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二本体20可以呈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设置在树干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投入口,所述第一投入口贯穿至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本体上朝向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本体上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贴合,且所述树干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设成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第一凹槽内铺设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凹槽内铺设有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本体内还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投入口,所述第三腔体用于盛装液体垃圾;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通过管道与城市下水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设置在树干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投入口,所述第一投入口贯穿至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本体上朝向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本体上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贴合,且所述树干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围设成的容纳腔内;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第一凹槽内铺设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凹槽内铺设有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本体内还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投入口,所述第三腔体用于盛装液体垃圾;所述第三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通过管道与城市下水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本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放入口,所述第一放入口贯穿至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筒体由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到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一投入口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轩宇王胜雷王倩倩单华王亚军王书国韩占方张效东傅连平周文志朱昌军邹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