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绑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257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箱绑带,其包括绑带本体和设置于绑带本体上的限位部,其中,绑带本体绕置于燃油箱上,并经由构造于绑带本体两端的安装部安装于车身上,以构成燃油箱于车身上的固定;而限位部用以与燃油箱靠近车身头部的一端抵接,以构成对燃油箱向车身头部方向位移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箱绑带,通过在绑带本体上设置与燃油箱靠近车身头部的一端抵接的限位部,从而可有效减少燃油箱在汽车紧急刹车等情况下向前窜动,进而可减少燃油箱与周边部件发生碰撞着火,并发出噪音的情况。

Tank str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箱绑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油箱绑带。
技术介绍
目前,客户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燃油箱作为易燃易爆物的存储装置,其安装环境需尤为关注。现有技术中,在汽车的整体布局中,燃油箱通常都会与周围部件留有较大家间隙,以避免燃油箱窜动而与周边部件发生碰撞。但在汽车紧急刹车时,仍难以避免油箱向前晃动而碰撞油箱管路,进而造成管路泄露或油箱破损等安装风险,现有结构中一般在燃油箱上均设有限位结构来限制油箱的向前位移。但是,因结构设计不合理,现有的限位结构对燃油箱的限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油箱绑带,以有效限制燃油箱向车身头部方向的位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箱绑带,其包括:绑带本体,绕置于燃油箱上,并经由构造于所述绑带本体两端的安装部安装于车身上,以构成所述燃油箱于所述车身上的固定;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绑带本体上,并与所述燃油箱靠近所述车身头部的一端抵接,以构成对所述燃油箱向所述车身头部方向位移的限制。进一步的,所述绑带本体包括弯折状的主体,于所述主体的两端构造有向背离所述主体一侧弯折的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部被设置于两所述安装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为开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安装孔。进一步的,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燃油箱的一侧设有橡胶垫。进一步的,于所述主体的两相对侧形成有向背离所述主体弯折方向一侧延伸的翻边。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被构造成“U”形。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为固连于所述主体上的限位支架,于所述限位支架上形成有与所述燃油箱抵接的限位面。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面经由设于所述限位支架上的橡胶块与所述燃油箱抵接。进一步的,于所述限位面上开设有卡孔,对应于所述卡孔,于所述橡胶块上构造有以卡置于所述卡孔中的卡块。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支架被构造成“几”字形的弯折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油箱绑带,通过在绑带本体上设置与燃油箱靠近车身头部的一端抵接的限位部,从而可有效减少燃油箱在汽车紧急刹车等情况下向前窜动,进而可减少燃油箱与周边部件发生碰撞着火,并发出噪音的情况。(2)通过在主体的两端设置向背离主体一侧弯折的两个安装板,不仅便于安装部的设置,同时也可提高绑带本体的结构强度。(3)安装部采用安装孔,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4)设置橡胶垫可具有减震降噪效果。(5)于主体上设置翻边,有利于提高绑带本体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可提高橡胶垫于主体上的安装稳定性。(6)主体被构造成“U”形,不仅可提高绑带本体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加工制造。(7)限位部采用与主体固连的限位支架,不仅可有效避免限位支架脱落,同时也便于加工制造。(8)限位面通过橡胶块与燃油箱抵接,不仅可有效缓冲燃油箱的惯性窜动力,而提高限位效果,同时也可具有减震降噪效果。(9)通过采用卡块将橡胶块卡置于限位面上的卡孔中,可避免橡胶块从限位支架上脱落。(10)限位支架被构造成“几”字形的弯折状,有利于提高限位支架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油箱绑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101-安装板,102-安装孔,103-加强筋,2-橡胶垫,3-限位支架,301-限位面,302-卡孔,4-橡胶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油箱绑带,其主要包括绑带本体和设置于绑带本体上的限位部,其中,绑带本体绕置于燃油箱上,并经由构造于绑带本体两端的安装部安装于车身上,以构成燃油箱于车身上的固定;而限位部用以与燃油箱靠近车身头部的一端抵接,以构成对燃油箱向车身头部方向位移的限制。本实施例的油箱绑带,通过在绑带本体上设置与燃油箱靠近车身头部的一端抵接的限位部,从而可有效减少燃油箱在汽车紧急刹车等情况下向前窜动,进而可减少燃油箱与周边部件发生碰撞着火,并发出噪音的情况。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油箱绑带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绑带本体主要包括弯折状的主体1,于主体1的两端构造有向背离主体1一侧弯折的、以与车身贴合的两个安装板101,前述的安装部具体被设置于两安装板101上。且基于燃油箱的现有结构,本实施例的主体1具体被构造成“U”形,如此设置,也可提高主体1的结构强度。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主体1靠近于车身头部一侧的侧边长度大于另一侧边设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的具体结构可视燃油箱的结构而作相应改变。此外,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安装部具体为开设于安装板101上的安装孔102。如图1中所示,为提高使用效果,于主体1靠近燃油箱的一侧也即主体1的内侧设有橡胶垫2,以通过橡胶垫2与燃油箱抵接,而提高减震降噪效果。此外,为了便于橡胶垫2于主体1上的设置,于主体1上形成有向背离主体1弯折方向一侧延伸的图中未示出的翻边,于橡胶垫2上构造有可卡置于翻边上的卡槽,如此设置,不仅可提高橡胶块4于主体1上的安装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主体1的结构强度。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于主体1的两相对侧均布置有翻边,对应地,卡槽也为适配于翻边布置于橡胶垫2两相对侧的两个。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绑带本体的结构强度,于主体1上还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加强筋103。当然,加强筋103也可不为连续设置的一个,而为断续设于主体1上的多个也可。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限位部为固连于主体1上的限位支架3,且基于本油箱绑带与燃油箱的安装关系,限位支架3具体设置于主体1靠近车身头部的侧边上。具体而言,由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限位支架3被构造成“几”字形的弯折状,如此设置,不仅可便于实现限位支架3与燃油箱前侧也即燃油箱靠近车身头部的一侧抵接,同时,也能够提高限位支架3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支架3除了设置成图2中所示的“几”字形,也可设置成“n”形、“回”字形等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限位支架3与燃油箱的抵接效果,如图2中所示,于限位支架3上形成有与燃油箱的前侧相抵接的限位面301。进一步的,于限位面301上设有橡胶块4,该限位面301经由橡胶块4与燃油箱前侧间接抵接,以此可有效缓冲燃油箱的惯性力,而减小燃油箱向车身头部方向的窜动,同时,也可具有较好的减震降噪效果。除此以外,为了提高橡胶块4于限位支架3上设置的稳定性,由图2中所示,于限位面301上开设有卡孔302,对应于卡孔302,于橡胶块4上构造有以卡置于卡孔302中的卡块。进一步的,于橡胶块4上还形成有卡装于限位支架3两侧端的凹槽。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于限位支架3的至少一个弯折处设有加强筋103,以提高限位支架3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为获得更优的使用效果,如图2中所示,于限位支架3的弯折处均构造有加强筋103。基于上述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油箱绑带,通过设置与燃油箱前侧抵接的限位支架3,并在限位支架3上设置橡胶块4,可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箱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绑带本体,绕置于燃油箱上,并经由构造于所述绑带本体两端的安装部安装于车身上,以构成所述燃油箱于所述车身上的固定;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绑带本体上,并与所述燃油箱靠近所述车身头部的一端抵接,以构成对所述燃油箱向所述车身头部方向位移的限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箱绑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绑带本体,绕置于燃油箱上,并经由构造于所述绑带本体两端的安装部安装于车身上,以构成所述燃油箱于所述车身上的固定;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绑带本体上,并与所述燃油箱靠近所述车身头部的一端抵接,以构成对所述燃油箱向所述车身头部方向位移的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本体包括弯折状的主体(1),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构造有向背离所述主体(1)一侧弯折的两个安装板(101),所述安装部被设置于两所述安装板(10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开设于所述安装板(101)上的安装孔(10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绑带,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燃油箱的一侧设有橡胶垫(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箱绑带,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主体(1)上形成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曹志伟贺明贤徐肇振郭朋飞付会朋张新贺马成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