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000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44
公开了一种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由供给燃料的供给部和形成在所述供给部的一侧用以调节所供给的燃料的量的调节部形成;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侧,形成容纳燃料的容纳空间;以及燃烧部,其配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上侧并从所述容纳空间接收燃料的供给而发生表面燃烧,所述供给部包括与燃料罐连通的供给油路、与所述供给油路连通而向所述容纳空间供给燃料的混合油路、和向所述混合油路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配置在所述空气供给部的外侧以防止火焰流入所述容纳空间的防止结构,从而防止回火现象以提供进一步改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Surface Burner with Tempering Preven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更具体地,涉及以预混合燃烧方式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防止回火现象而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加安全地使用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通常,便携式气体燃烧器通过连接燃料罐向燃烧器供给燃料而使用,燃料炉是在主体的上端放置便携式炊具或火盘等后对其进行加热来进行烹饪的。最近,随着各式各样的诸如钓鱼、露营或休闲运动等休闲生活文化的日益增多,在野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同时在野外烹饪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而使用者对在野外能够更加容易且安全使用的燃烧器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这样的使用者的要求,开发出了在野外也能稳定地燃烧而迅速加热食物的预混合燃烧方式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但是,当使用者错误地确定点火位置的情况下,会出现火焰通过供气口流入而发生回火现象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0001)韩国专利申请第10-0732937号(申请日2007年06月21日)(专利文献0002)韩国专利申请第10-0224004号(申请日1999年07月12日)(专利文献0003)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5-0037945号(公开日2015年04月08日)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而构思,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简单的防止结构来防止燃烧器内部被燃烧的回火现象,以向使用者提供稳定性及耐久性改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如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由供给燃料的供给部和形成在所述供给部的一侧用以调节所供给的燃料的量的调节部形成;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侧,形成燃料的供给路径;以及,燃烧部,其配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上侧,形成容纳燃料的容纳空间,在燃烧部的外侧表面发生表面燃烧;所述供给部由与燃料罐连通的供给油路、与所述供给油路连通而向所述容纳空间供给燃料的混合油路、和向所述混合油路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形成;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防止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空气供给部的外侧以防止火焰流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燃烧部的下侧;容纳构件,其固定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上侧,形成所述混合油路插入的插入孔;以及油路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容纳构件的内侧,形成通过所述混合油路供给的燃料的油路;所述燃烧部配置在所述容纳构件的上侧,能够形成与所述混合油路连通的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空气供给部配置在所述容纳构件的外侧,使得所述供给油路和所述混合油路连通,并能形成空气流入的开放部,所述防止构件能够以围绕所述开放部的外侧表面的方式形成。所述防止结构能够由网格构件形成。所述空气供给部形成为圆周面开放的圆筒形状,在圆筒形状的一端可以形成有挂扣固定所述防止构件的挂扣颚部。还可以包括阻断构件,其以围绕所述供给部的上部的外侧表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燃烧部之间,用于阻断外部杂质的流入。所述阻断构件由多孔构件形成。所述供给油路的一端由与所述燃料罐连通的一个油路形成,另一端分叉形成为一对,所述混合油路和所述空气供给部分别形成在所述一对的供给油路的另一端。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可期待如下的各种效果。但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是全部发挥如下效果才成立的。依据一个实施例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即便使用者错误地确定点火位置也能够防止火焰通过空气流入口流入,从而向使用者提供更加改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此外,向空气供给部的两侧形成开放部而使空气流入量最大,从而在各种外部环境下也能稳定地燃烧。防止结构中使用以蚀刻工序形成的网格板来防止操作者组装燃烧器时可能发生的损伤,在连通部形成有挂扣颚部,使得操作者能够更加容易组装防止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结合了燃料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在图2的Ⅳ-Ⅳ方向的截面中示出燃料及空气的移动方向的图。图5是在图3的空气供给部配置了防止结构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5的Ⅶ-Ⅶ方向的截面图。图8是结合了图3的供给部和支撑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支撑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图3的燃烧部的立体图。图11是放大示出图3的燃烧板和容纳颚部的结合关系的图。图12是图3的阻断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结合了燃料罐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在图1的Ⅳ-Ⅳ方向的截面中示出燃料及空气的移动方向的图。图5是在图3的空气供给部配置了防止结构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5的Ⅶ-Ⅶ方向的截面图。图8是结合了图3的供给部和支撑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支撑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图3的燃烧部的立体图,图11是放大示出图3的燃烧板和容纳颚部的结合关系的图,图12是图3的阻断构件的立体图。参照图1至图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00),其由与燃料罐(110)连通而供给燃料的供给部(120)和形成在所述供给部(120)的一侧以调节所供给的燃料的量的调节部(130)形成;支撑部(200),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00)的上侧而形成容纳燃料的容纳空间;以及燃烧部(300),其配置在所述支撑部(200)的上侧,以从所述容纳空间接收燃料的供给,从而发生燃烧,所述供给部(120)包括与所述燃料罐连通的供给油路(121)、与所述供给油路(121)连通而向所述容纳空间(223)供给燃料的混合油路(123)、以及向所述混合油路(123)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122),还包括配置在所述空气供给部(122)的外侧而防止火焰进入所述容纳空间(223)的防止结构(400)。主体部(100)包括与燃料罐(110)连接以供给燃料的供给部(120)和调节所供给的燃料的量的调节部(130)。燃料罐(110)与供给部(120)的一侧连接以通过供给油路(121)供给燃料。供给部(120)包括供给油路(121)、空气供给部(122)、混合油路(123)。供给油路(121)与燃料罐(110)的燃料排出口连通以接收燃料供给。此时,优选地,供给油路(121)与燃料排出口连接的一端形成为一个油路,另一端由分叉的一对分支形成。这是为了能够使燃料和通过空气供给部(122)流入的空气更加容易混合,从而提供稳定的燃烧。空气供给部(122)包括连接部(1221)、开放部(1222)、引导部(1223)、连通部(1224),空气供给部(122)具有一个侧面开放的圆筒形状以将燃料和空气一起供给到混合油路(123)。连接部(1221)在未开放的另一个侧面向外侧突出形成,以与供给油路(121)连接。此时,突出的连接部(1221)的末端形成有螺纹以能够与供给油路(121)更加容易连接。此外,沿着连接部(1221)的中心形成与开放部(1222)连通的燃料供给孔(1226)。如图6所示,燃料供给孔(1226)优选地在与开放部(1222)连接的部分以使其截面积急剧变小的方式形成。其结果,所供给的燃料通过燃料供给孔(1226)排出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由供给燃料的供给部和形成在所述供给部的一侧用以调节所供给的燃料的量的调节部形成;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侧,形成燃料的供给路径;以及燃烧部,其配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上侧,形成容纳燃料的容纳空间,在燃烧部的外侧表面发生表面燃烧,所述供给部由与燃料罐连通的供给油路、与所述供给油路连通而向所述容纳空间供给燃料的混合油路、和向所述混合油路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形成,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防止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空气供给部的外侧以防止火焰流入所述容纳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6 KR 10-2018-00232001.一种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由供给燃料的供给部和形成在所述供给部的一侧用以调节所供给的燃料的量的调节部形成;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侧,形成燃料的供给路径;以及燃烧部,其配置在所述支撑部的上侧,形成容纳燃料的容纳空间,在燃烧部的外侧表面发生表面燃烧,所述供给部由与燃料罐连通的供给油路、与所述供给油路连通而向所述容纳空间供给燃料的混合油路、和向所述混合油路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形成,所述燃烧器还包括防止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空气供给部的外侧以防止火焰流入所述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火现象防止结构的表面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燃烧部的下侧;容纳构件,其固定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上侧,形成所述混合油路插入的插入孔;以及油路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容纳构件的内侧,形成通过所述混合油路供给的燃料的油路,所述燃烧部配置在所述容纳构件的上侧,形成与所述混合油路连通的所述容纳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相贤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KOVEA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