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集中回油主轴座一体式工作台底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99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集中回油主轴座一体式工作台底座结构,属于机床技术领域。前后两工作台底座呈半圆形的柱体,顶面设有凸檐,凸檐通过锁紧螺丝使两工作台底座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圆柱工作台顶面上设有环形静压导轨,在静压导轨上设有预埋回油管,后工作台底座外侧设有静压来油管道,顶面边缘处开设有一个收油槽,内设有存油池,收油槽与存油池连通,前工作台底座顶面高于后工作台底座,工作台顶面向收油槽处倾斜,前后工作台底座对接凸檐面上开设有过油孔,油液通过过油孔流至后工作台底座。该装置接油面设有高低差,且具有斜面,在通过收油槽将静压油集中回收至存油池中,消除工作台底座底面存油面积大易渗漏、变质的问题。

A New Integrated Workbench Base Structure for Centralized Oil Return Spindle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集中回油主轴座一体式工作台底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集中回油主轴座一体式工作台底座结构,属于机床

技术介绍
大型静压工作台底座具有大承载的优点,但存油量大,存在不易回油的缺点,且存油面积大,在铸造出现缺陷时,工作台底座会出现渗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集中回油主轴座一体式工作台底座结构,工作台油面具有高低差,并通过斜面导油,将油集中收集到油池中,避免工作台底座出现渗油的现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集中回油主轴座一体式工作台底座结构,包括静压来油管道、静压导轨、前工作台底座、后工作台底座、预埋回油管、收油槽、存油池、回油管道、锁紧螺丝和凸檐,前后两工作台底座均为底面呈半圆形的柱体,且柱体顶面设有一圈竖立的凸檐,前工作台底座和后工作台底座的直线凸檐所处的面相对接,通过数个锁紧螺丝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在完整的圆柱工作台顶面上设有环形静压导轨,在静压导轨上设有数个环形阵列的预埋回油管,预埋回油管一端位于静压导轨外侧,另一端位于静压导轨内侧;在后工作台底座外侧设有静压来油管道,静压来油管道与液压站连接,在后工作台底座顶面边缘处开设有一个收油槽,在后工作台底座内设有存油池,收油槽与存油池连通,存油池通过回油管道与液压站连接;其中,所述的前工作台底座的凸檐内的顶面高于后工作台底座的凸檐内的顶面,前工作台底座的顶面向其直线型凸檐的边倾斜,后工作台底座的顶面向收油槽处倾斜,在前工作台底座的直线型凸檐和后工作台底座的直线型凸檐上均开设有过油孔,前工作台底座的凸檐内油液通过过油孔流至后工作台底座的凸檐内的顶面中。静压油经液压站至静压来油管道后通过导管流进静压导轨中,静压导轨中的渗出静压油流至静压导轨内侧和外侧的工作台顶面上,外侧静压油通过预埋回油管流至内侧,前工作台底座顶面上的静压油通过斜面从凸檐上的过油孔流至后工作台底座的顶面上,后工作台底座顶面上的静压油通过斜面流入收油槽中,收油槽中的静压油在流入存油池,最后通过回油管道流回机床液压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工作台底座的接油面上设有高低差,且具有斜面,在斜面最低点位置设置专用输油通道,将静压油集中回收至存油池中,消除底座接油面大面积存油,工作台底座底面存油面积大易渗漏、变质,油管杂乱不易安装等缺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的C-C剖视图。图中标号:1、静压来油管道,2、静压导轨,3、前工作台底座,4、后工作台底座,5、预埋回油管,6、收油槽,7、存油池,8、回油管道,9、过油孔,10、锁紧螺丝,11、凸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集中回油主轴座一体式工作台底座结构,包括静压来油管道1、静压导轨2、前工作台底座3、后工作台底座4、预埋回油管5、收油槽6、存油池7、回油管道8、锁紧螺丝10和凸檐11,前后两工作台底座均为底面呈半圆形的柱体,且柱体顶面设有一圈竖立的凸檐11,前工作台底座3和后工作台底座4的直线凸檐11所处的面相对接,通过数个锁紧螺丝10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在完整的圆柱工作台顶面上设有环形静压导轨2,在静压导轨2上设有数个环形阵列的预埋回油管5,预埋回油管5一端位于静压导轨2外侧,另一端位于静压导轨2内侧;在后工作台底座4外侧设有静压来油管道1,静压来油管道1与液压站连接,在后工作台底座4顶面边缘处开设有一个收油槽6,在后工作台底座4内设有存油池7,收油槽6与存油池7连通,存油池7通过回油管道8与液压站连接;其中,所述的前工作台底座3的凸檐11内的顶面高于后工作台底座4的凸檐11内的顶面,前工作台底座3的顶面向其直线型凸檐11的边倾斜,后工作台底座4的顶面向收油槽6处倾斜,在前工作台底座3的直线型凸檐11和后工作台底座4的直线型凸檐11上均开设有过油孔9,前工作台底座3的凸檐11内油液通过过油孔9流至后工作台底座4的凸檐11内的顶面中。静压油经液压站至静压来油管道1后通过导管流进静压导轨2中,静压导轨2中的渗出静压油流至静压导轨2内侧和外侧的工作台顶面上,外侧静压油通过预埋回油管5流至内侧,前工作台底座3顶面上的静压油通过斜面从凸檐11上的过油孔流至后工作台底座4的顶面上,后工作台底座4顶面上的静压油通过斜面流入收油槽6中,收油槽6中的静压油在流入存油池7,最后通过回油管道8流回机床液压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集中回油主轴座一体式工作台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压来油管道(1)、静压导轨(2)、前工作台底座(3)、后工作台底座(4)、预埋回油管(5)、收油槽(6)、存油池(7)、回油管道(8)、锁紧螺丝(10)和凸檐(11),前后两工作台底座均为底面呈半圆形的柱体,且柱体顶面设有一圈竖立的凸檐(11),前工作台底座(3)和后工作台底座(4)的直线凸檐(11)所处的面相对接,通过数个锁紧螺丝(10)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在完整的圆柱工作台顶面上设有环形静压导轨(2),在静压导轨(2)上设有数个环形阵列的预埋回油管(5),预埋回油管(5)一端位于静压导轨(2)外侧,另一端位于静压导轨(2)内侧;在后工作台底座(4)外侧设有静压来油管道(1),静压来油管道(1)与液压站连接,在后工作台底座(4)顶面边缘处开设有一个收油槽(6),在后工作台底座(4)内设有存油池(7),收油槽(6)与存油池(7)连通,存油池(7)通过回油管道(8)与液压站连接;其中,所述的前工作台底座(3)的凸檐(11)内的顶面高于后工作台底座(4)的凸檐(11)内的顶面,前工作台底座(3)的顶面向其直线型凸檐(11)的边倾斜,后工作台底座(4)的顶面向收油槽(6)处倾斜,在前工作台底座(3)的直线型凸檐(11)和后工作台底座(4)的直线型凸檐(11)上均开设有过油孔(9),前工作台底座(3)的凸檐(11)内油液通过过油孔(9)流至后工作台底座(4)的凸檐(11)内的顶面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集中回油主轴座一体式工作台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压来油管道(1)、静压导轨(2)、前工作台底座(3)、后工作台底座(4)、预埋回油管(5)、收油槽(6)、存油池(7)、回油管道(8)、锁紧螺丝(10)和凸檐(11),前后两工作台底座均为底面呈半圆形的柱体,且柱体顶面设有一圈竖立的凸檐(11),前工作台底座(3)和后工作台底座(4)的直线凸檐(11)所处的面相对接,通过数个锁紧螺丝(10)组成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在完整的圆柱工作台顶面上设有环形静压导轨(2),在静压导轨(2)上设有数个环形阵列的预埋回油管(5),预埋回油管(5)一端位于静压导轨(2)外侧,另一端位于静压导轨(2)内侧;在后工作台底座(4)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涛焦建华曹麒元赵康原孙伟马伟明董学哲黄鹏孙永超亓祥鹏卢鹏
申请(专利权)人: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