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甜甜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62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包括汽车底架、弹簧减震组件以及辅助组件,所述弹簧减震组件安装在汽车底架上端,所述辅助组件与弹簧减震组件上端相连接,所述弹簧减震组件包括螺纹套、弹簧、下螺纹杆、下支座、圆轴、上支座、上螺纹杆、移动圆柱、上支筒、凸台、立杆以及螺母,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橡胶塞、油液进口、连接软管、油液出口、油箱、挤压板、气囊、气管、手动充气泵以及密封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便于弹簧的更换,操作简单,还实现了对弹簧承载力度的调节,且实现了压力的平衡。

A New Energy Vehicle Shock Absorb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配件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减震机构难以实现对弹簧减震承载力的调节,且更换弹簧操作困难,所以需要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包括汽车底架、弹簧减震组件以及辅助组件,所述弹簧减震组件安装在汽车底架上端,所述辅助组件与弹簧减震组件上端相连接,所述弹簧减震组件包括螺纹套、弹簧、下螺纹杆、下支座、圆轴、上支座、上螺纹杆、移动圆柱、上支筒、凸台、立杆以及螺母,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橡胶塞、油液进口、连接软管、油液出口、油箱、挤压板、气囊、气管、手动充气泵以及密封环。进一步地,在所述弹簧减震组件中,所述螺纹套固定在汽车底架上端面,所述下螺纹杆下端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套内部,所述下螺纹杆上端固定在下支座下端面,所述下支座上端通过圆轴与上支座下端相连接,所述上支座上端面焊接上螺纹杆,所述上螺纹杆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孔内部,所述螺纹孔加工在移动圆柱下端面,所述移动圆柱上端延伸至上支筒内部,所述圆轴上侧的下支座右端面加工销孔一,所述销孔一正左方的上支座左端面加工销孔二,所述销孔二通过连接销与销孔一相连接,所述弹簧套装在上支座与下支座环形侧面,且弹簧上端与上支筒下侧面相连接,所述弹簧下端与汽车底架上端面相连接,所述凸台焊接在上支筒环形侧面右端下部边缘位置,所述凸台上端面加工通孔,所述立杆上端贯穿在通孔内部,所述立杆下端固定在螺纹套右侧的汽车底架上端面,所述螺母套装在立杆环形侧面。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环形侧面上部位置加工螺纹,所述螺母与螺纹相啮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弹簧时,使用人员向上移动螺母,使螺母沿着立杆移动,当螺母移动至螺纹位置时,使用人员利用扳手转动螺母,使螺母与螺纹相啮合,从而继续沿着立杆向上移动,当螺母移动至与凸台下端面紧密贴合时,停止转动螺母,从而对上支筒进行支撑。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下端呈弧形结构,所述下支座上端呈弧形结构,所述弹簧上端焊接在上连接环下端面,且上连接环通过螺钉连接在上支筒下端面,所述弹簧下端焊接在下连接环上端面,且下连接环通过螺钉连接在螺纹套外侧的汽车底架上端面,在使用过程中,当螺母上端面与凸台紧密贴合时,使用人员将连接上连接环与上支筒的螺钉松动并取下,将连接下连接环与汽车底架的螺钉松动并取下,然后使用人员转动上支座,上支座转动带动上螺纹杆转动并在螺纹孔内部向下移动,同时上支座带动下支座转动,从而下支座带动下螺纹杆在螺纹套内部向下移动,从而使上螺纹杆与螺纹孔分离,当下螺纹杆下端移动至螺纹套内部下侧面时,使用人员将连接销从销孔一和销孔二中取出,然后转动上支座,使上支座围绕至圆轴转动,从而上支座带动上螺纹杆倾斜,继而使弹簧弯曲,使用人员将弹簧抽出,并将新的弹簧沿着上螺纹杆和上支座套入,并使上支座恢复原位,将销孔一和销孔二重新通过连接销相连接,使用人员将该弹簧下端的下连接环通过螺钉连接在汽车底架上,将上连接环通过螺钉连接在上支筒下端面,然后反向旋转上支座,使上螺纹杆上端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孔中,然后使螺母与凸台分离,并回复原位即可,便于弹簧的更换。进一步地,在所述辅助组件中,所述橡胶塞安装在上支筒内部,且橡胶塞下端面与移动圆柱下端面相贴合,所述油液进口加工在上支筒环形侧面右端上部位置,所述连接软管左端安装在油液进口内部,所述连接软管右端连接在油液出口内部,所述油液出口加工在油箱左面下部位置,所述气囊上端固定在油箱内部上端面,所述气囊下端与挤压板上端面相连接,所述挤压板安装在油箱内部,所述挤压板外周面安装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外周面与油箱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气管下端与气囊相连接,所述气管上端与手动充气泵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左端以及右端均通过连接软管与两组弹簧减震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软管内部左端安装电磁阀,在使用过程中,汽车产生震动时,移动圆柱在上支筒内部移动,从而带动橡胶塞移动,橡胶塞移动对上支筒内部的高压油液产生挤压力,使高压油液通过连接软管流动至油箱内部,从而对两组弹簧减震组件中的上支筒内部的高压油液的压力进行平衡,减小对各部件损伤。进一步地,所述油箱上端安装压力计,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增大上支筒中的高压油的压强时,使用人员通过手动充气泵对气囊内部进行充气,从而使气囊体积增大,并推动挤压板向下移动,挤压板移动带动密封环沿着油箱内壁移动,并对油箱中的高压油进行挤压,从而增大高压油的压力,继而实现减小作用在弹簧上的力的目的,减小对弹簧的损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因添加了螺纹套、弹簧、下螺纹杆、下支座、圆轴、上支座、上螺纹杆、移动圆柱、上支筒、凸台、立杆以及螺母,便于弹簧的更换,操作简单。因本专利技术添加了橡胶塞、油液进口、连接软管、油液出口、油箱、挤压板、气囊、气管、手动充气泵以及密封环,实现了对弹簧承载力度的调节,且实现了压力的平衡。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中弹簧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中辅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中辅助组件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汽车底架、2-弹簧减震组件、3-辅助组件、201-螺纹套、202-弹簧、203-下螺纹杆、204-下支座、205-圆轴、206-上支座、207-上螺纹杆、208-移动圆柱、209-上支筒、210-凸台、211-立杆、212-螺母、301-橡胶塞、302-油液进口、303-连接软管、304-油液出口、305-油箱、306-挤压板、307-气囊、308-气管、309-手动充气泵、310-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包括汽车底架1、弹簧减震组件2以及辅助组件3,弹簧减震组件2安装在汽车底架1上端,辅助组件3与弹簧减震组件2上端相连接,弹簧减震组件2包括螺纹套201、弹簧202、下螺纹杆203、下支座204、圆轴205、上支座206、上螺纹杆207、移动圆柱208、上支筒209、凸台210、立杆211以及螺母212,辅助组件3包括橡胶塞301、油液进口302、连接软管303、油液出口304、油箱305、挤压板306、气囊307、气管308、手动充气泵309以及密封环310。在弹簧减震组件2中,螺纹套201固定在汽车底架1上端面,下螺纹杆203下端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套201内部,下螺纹杆203上端固定在下支座204下端面,下支座204上端通过圆轴205与上支座206下端相连接,上支座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包括汽车底架(1)、弹簧减震组件(2)以及辅助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减震组件(2)安装在汽车底架(1)上端,所述辅助组件(3)与弹簧减震组件(2)上端相连接,所述弹簧减震组件(2)包括螺纹套(201)、弹簧(202)、下螺纹杆(203)、下支座(204)、圆轴(205)、上支座(206)、上螺纹杆(207)、移动圆柱(208)、上支筒(209)、凸台(210)、立杆(211)以及螺母(212),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橡胶塞(301)、油液进口(302)、连接软管(303)、油液出口(304)、油箱(305)、挤压板(306)、气囊(307)、气管(308)、手动充气泵(309)以及密封环(3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包括汽车底架(1)、弹簧减震组件(2)以及辅助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减震组件(2)安装在汽车底架(1)上端,所述辅助组件(3)与弹簧减震组件(2)上端相连接,所述弹簧减震组件(2)包括螺纹套(201)、弹簧(202)、下螺纹杆(203)、下支座(204)、圆轴(205)、上支座(206)、上螺纹杆(207)、移动圆柱(208)、上支筒(209)、凸台(210)、立杆(211)以及螺母(212),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橡胶塞(301)、油液进口(302)、连接软管(303)、油液出口(304)、油箱(305)、挤压板(306)、气囊(307)、气管(308)、手动充气泵(309)以及密封环(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减震组件(2)中,所述螺纹套(201)固定在汽车底架(1)上端面,所述下螺纹杆(203)下端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套(201)内部,所述下螺纹杆(203)上端固定在下支座(204)下端面,所述下支座(204)上端通过圆轴(205)与上支座(206)下端相连接,所述上支座(206)上端面焊接上螺纹杆(207),所述上螺纹杆(207)通过螺纹啮合在螺纹孔内部,所述螺纹孔加工在移动圆柱(208)下端面,所述移动圆柱(208)上端延伸至上支筒(209)内部,所述圆轴(205)上侧的下支座(204)右端面加工销孔一,所述销孔一正左方的上支座(206)左端面加工销孔二,所述销孔二通过连接销与销孔一相连接,所述弹簧(202)套装在上支座(206)与下支座(204)环形侧面,且弹簧(202)上端与上支筒(209)下侧面相连接,所述弹簧(202)下端与汽车底架(1)上端面相连接,所述凸台(210)焊接在上支筒(209)环形侧面右端下部边缘位置,所述凸台(210)上端面加工通孔,所述立杆(211)上端贯穿在通孔内部,所述立杆(211)下端固定在螺纹套(201)右侧的汽车底架(1)上端面,所述螺母(212)套装在立杆(211)环形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11)环形侧面上部位置加工螺纹,所述螺母(212)与螺纹相啮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弹簧(202)时,使用人员向上移动螺母(212),使螺母(212)沿着立杆(211)移动,当螺母(212)移动至螺纹位置时,使用人员利用扳手转动螺母(212),使螺母(212)与螺纹相啮合,从而继续沿着立杆(211)向上移动,当螺母(212)移动至与凸台(210)下端面紧密贴合时,停止转动螺母(212),从而对上支筒(209)进行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206)下端呈弧形结构,所述下支座(204)上端呈弧形结构,所述弹簧(202)上端焊接在上连接环下端面,且上连接环通过螺钉连接在上支筒(209)下端面,所述弹簧(202)下端焊接在下连接环上端面,且下连接环通过螺钉连接在螺纹套(201)外侧的汽车底架(1)上端面,在使用过程中,当螺母(212)上端面与凸台(210)紧密贴合时,使用人员将连接上连接环与上支筒(209)的螺钉松动并取下,将连接下连接环与汽车底架(1)的螺钉松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刘甜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