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乳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49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38
一种防漏乳垫,包括主体、立体护围和医用水凝胶。立体护围设置于主体靠近皮肤的一侧的底部,医用水凝胶设置于立体护围远离主体的一侧,主体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导流槽。其能够通过医用水凝胶与使用者的皮肤贴合效果好,设置于主体底部的立体护围可阻隔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滑的母乳,环形导流槽有利于导流母乳,防止母乳从边缘渗漏,防漏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乳垫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漏乳垫。
技术介绍
妈妈产后会出现乳头渗奶漏奶的情况,故会使用一次性的防溢乳垫。现在市面上常见的一次性乳垫,常由面层,芯体层和底层构成。面层一般采用热风无纺布,芯体层一般采用木浆芯体,底层一般采用透气PE膜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防溢乳垫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防溢乳垫边缘,特别是乳垫下部,在渗奶量较大,芯体层不能瞬间吸收时,由于重力作用,母乳容易在乳垫下部漏出,浸湿衣物;现有的防溢乳垫虽然常见有上下两条导流槽,或上下左右四条导流槽,但导流槽之间并不相连,使用过程容易从导流槽间渗漏;虽然市面上现有少量带有立体护围的乳垫,但大多立体护围在乳垫两侧,在使用过程中,乳垫和乳房之间不断摩擦运动,会导致乳垫的立体护围无法与乳房皮肤贴合,液体阻隔效果差,防漏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防漏乳垫,其能够通过医用水凝胶与使用者的皮肤贴合效果好,设置于主体底部的立体护围可阻隔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滑的母乳,环形导流槽有利于导流母乳,防止母乳从边缘渗漏,防漏效果好。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漏乳垫,包括主体、立体护围和医用水凝胶。立体护围设置于主体靠近皮肤的一侧的底部,医用水凝胶设置于立体护围远离主体的一侧,主体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导流槽。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防溢乳垫虽然常见有上下两条导流槽,或上下左右四条导流槽,但导流槽之间并不相连,使用过程容易从导流槽间渗漏。当渗奶量较大时,由于重力作用,母乳容易在乳垫下部漏出,虽然市面上有少量带有立体护围的乳垫,但大多立体护围在乳垫两侧,在使用过程中,乳垫和乳房之间不断摩擦运动,会导致乳垫的立体护围无法与乳房皮肤贴合,液体阻隔效果差,防漏效果差。据此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防漏乳垫,包括主体、立体护围和医用水凝胶。设置于主体底部的立体护围可阻隔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滑的母乳,立体护围内折地设置于主体的底部。此处主体的底部指的是,使用者穿戴上述的防漏乳垫后防漏乳垫沿竖直方向的下部,具体的为防漏乳垫在使用者穿戴后靠近使用者皮肤的一侧的下部。通过设置于立体护围远离主体的一侧的医用水凝胶与使用者的皮肤贴合效果好,能使立体护围与使用者的皮肤贴合效果好。这样在使用过程防漏乳垫和乳房之间不断摩擦运动时,保证防漏乳垫与乳房贴合效果好,增强防漏效果。通过设置于主体靠近皮肤的一侧的环形导流槽,有利于导流母乳,防止母乳从边缘渗漏,防漏效果好。综上,这样的防漏乳垫通过医用水凝胶与使用者的皮肤贴合效果好,设置于主体底部的立体护围可阻隔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滑的母乳,环形导流槽有利于导流母乳,防止母乳从边缘渗漏,防漏效果好。进一步地,主体包括面层、芯体、底层,面层、芯体、底层依次连接;立体护围设置于面层靠近皮肤的一侧的底部;面层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导流槽。进一步地,面层由亲水SMS复合无纺布制成。进一步地,芯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亲水SMS复合无纺布部、第一SAP部、蓬松无纺布部、第二SAP部、拒水SMS复合无纺布部;亲水SMS复合无纺布部远离第一SAP部的一侧与面层连接;拒水SMS复合无纺布部远离第二SAP部的一侧与底层连接。进一步地,拒水SMS复合无纺布部与底层通过热熔胶粘合。进一步地,拒水SMS复合无纺布部与底层连接于第一接触面;热熔胶沿第一接触面的周缘设置。进一步地,底层由三抗SMS复合无纺布制成。进一步地,底层远离芯体的一侧设置有背胶部。进一步地,环形导流槽呈海星状。进一步地,医用水凝胶包括条状水凝胶,条状水凝胶设置于立体护围远离主体的一侧。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设置于主体底部的立体护围可阻隔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滑的母乳;2、通过医用水凝胶与使用者的皮肤贴合效果好,保证防漏乳垫与乳房贴合效果好,增强防漏效果;3、环形导流槽,有利于导流母乳,防止母乳从边缘渗漏,防漏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防漏乳垫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防漏乳垫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防漏乳垫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标:10-防漏乳垫,100-主体,110-面层,111-环形导流槽,120-芯体,121-亲水SMS复合无纺布部,122-第一SAP部,123-蓬松无纺布部,124-第二SAP部,125-拒水SMS复合无纺布部,130-底层,131-背胶部,200-立体护围,300-医用水凝胶,310-条状水凝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防漏乳垫10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展现防漏乳垫10各组成部分以及相互的连接与位置关系;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防漏乳垫10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展现防漏乳垫10靠近使用者皮肤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环形导流槽111、立体护围200和医用水凝胶3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防漏乳垫10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具体展现防漏乳垫10远离使用者皮肤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背胶部131位于主体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防漏乳垫10,包括主体100、立体护围200和医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乳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立体护围和医用水凝胶;所述立体护围设置于所述主体靠近皮肤的一侧的底部;所述医用水凝胶设置于所述立体护围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主体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导流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乳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立体护围和医用水凝胶;所述立体护围设置于所述主体靠近皮肤的一侧的底部;所述医用水凝胶设置于所述立体护围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主体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导流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面层、芯体、底层,所述面层、所述芯体、所述底层依次连接;所述立体护围设置于所述面层靠近皮肤的一侧的底部;所述面层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环形导流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由亲水SMS复合无纺布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亲水SMS复合无纺布部、第一SAP部、蓬松无纺布部、第二SAP部、拒水SMS复合无纺布部;所述亲水SMS复合无纺布部远离所述第一SAP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杰成张毅黄璐吴剑龙盛英
申请(专利权)人:滨海昌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