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419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底板上设置四个下框架,每个下框架上设置一个上框架,两个相对的下框架表面上相对应位置上设置有20厘米高和80厘米高的开口,两个相对的上框架表面上相对位应位置上设置有105厘米、135厘米和155厘米高的开口,相同高度的开口内能放入一载物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整体拆装方便,不易倾覆,为测试设备提供稳定工作的平台,为测试提供了标准的检测高度,使用时可直接推动到现场或现场组装,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测位置的一致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Test bracket for fluoroscopy protection area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
本技术涉及放射学设备透视保护区测试设备改进
,尤其是一种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
技术介绍
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剌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两个基本内容:①以影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②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剌、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由于介入放射学操作要求同室操作的特殊性,使医生和护士暴露在X射线下,为了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中明确规定:X射线设备在确保铅屏风和床侧铅挂帘等防护设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在如图7所示的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400μGy/h。图7中标号21为接收器,标号22为测试模体,标号23为管球,标号24为诊床板,图中第一术者位和第二术者位20cm为足部,80cm为下肢,105cm为腰部,125cm为胸部,155cm为头部。经过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3789940U、名称为便携式近台操作X射线机透视防护区检测用测试架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测试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架管1、上竖架管2、下竖架管5和下架管8,所述下竖架管5相对于下架管8垂直设置,所述下架管8平行于地面设置,所述下架管8的另一端设有一延长脚9,所述测试架上还包括一测量坐标布3,所述测量坐标布3上用不同的颜色绘制了重要测点和测量的坐标值,所述下竖架管5和延长脚9之间利用一斜撑杆6连接,所述斜撑杆6的两端各设有一斜撑杆旋钮7。其公开了取得了方便携带、快速安装、快速定位等技术效果。经过对上述专利结构的分析,其存在以下问题:1.架管均采用螺纹4连接,其上架管1、上竖架管2、下竖架管5在组装时存在一定难度;2.斜撑杆旋钮7用于调节垂直度,文中并未给出如何调节;3.测量坐标布3上具有不同颜色绘制的测点、坐标值等参数,易出现因长期使用磨损或坐标布变形等造成的误差;4.整体组装后存在易向延长脚9相反方向倾倒的风险;5.该结构中包括多个架管结构,其在使用时需要现场进行组装,这势必耗费一定时间,与手术多、时间紧的工作特性形成了矛盾。综上所述,研发一种耐用、稳定且能快速准确找到检测位置的支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坚固耐用、移动方便且能为检测设备提供稳定支撑的工作平台的的一种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下框架和上框架,底板上设置四个下框架,每个下框架上设置一个上框架,两个相对的下框架表面上相对应位置上设置有20厘米高和80厘米高的开口,两个相对的上框架表面上相对位应位置上设置有105厘米、135厘米和155厘米高的开口,相同高度的开口内能放入一载物板。再有,所述下框架底面或底板底面设置有用于整体移动的万向脚轮。再有,上框架的下端嵌入上框架的上端内且二者通过固定螺杆相互固定。再有,所述上框架下端两侧设置有开孔,与每个开孔同侧的下框架上端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长孔,所述开孔和长孔内穿装所述固定螺杆。再有,每个下框架下端表面均设置有支撑块,每个支撑块的上端面压接在所述底板的底面。再有,任意一个、任意两个、任意三个或全部下框架侧面设置一竖直方向的凹槽,该凹槽内嵌入一标尺,该凹槽旁侧的下框架表面上设置有突出片,该突出片上设置顶丝,该顶丝用于将所述标尺顶紧在凹槽内。再有,所述底板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限位放置下框架、上框架和载物板的限位槽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固定螺杆的储物盒。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中,底板、下框架、上框架和载物板均可拆卸,可直接将下框架、上框架和载物板放在底板上的限位槽内,利用万向脚轮可移动,或者可以使用固定螺杆组装后利用万向脚轮移动,由于下框架和上框架上具有对应足部、下肢、腰部、胸部和头部高度的开口,组装后将载物板放在对应的开口处,然后将测试设备放在载物板上进行测试,从上述结构可知,整体拆装方便,不易倾覆,为测试设备提供稳定工作的平台,为测试提供了标准的检测高度,使用时可直接推动到现场或现场组装,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测位置的一致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I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II部放大图;图5是图2的III部放大图;图6是图2的IV部放大图;图7是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如图1~6所示,本技术的创新在于:包括底板8、下框架6和上框架1,底板上设置四个下框架,每个下框架上设置一个上框架,两个相对的下框架表面上相对应位置上设置有20厘米高和80厘米高的开口(图2中标号6上的两个标号7的位置),两个相对的上框架表面上相对位应位置上设置有105厘米、135厘米和155厘米高的开口(图2中标号1上的三个标号7的位置),相同高度的开口内能放入一载物板5。本实施例中,下框架和上框架均由框型的PVC材料制成,框型的两个侧边上制出开口,该开口的下表面为水平方向,开口的上表面为倾斜向上的方向。底板参数为560mm×360mm×5mm,下框架的参数为1000mm×100mm×5mm,上框架的参数为750mm×90mm×5mm,载物板的参数为600mm×300mm×5mm。下框架底面或底板底面设置有用于整体移动的万向脚轮9,优选在下框架底面16设置。上框架的下端4嵌入上框架的上端3内且二者通过固定螺杆2相互固定。上框架下端两侧设置有开孔12,与每个开孔同侧的下框架上端设置有竖直方向的长孔13,开孔和长孔内穿装固定螺杆,长孔的目的是可以微调上框架,固定螺杆伸出的端部15通过螺母14锁紧。每个下框架下端表面均设置有支撑块10,每个支撑块的上端面压接在所述底板的底面。任意一个、任意两个、任意三个或全部下框架侧面设置一竖直方向的凹槽18,该凹槽内嵌入一标尺11,该凹槽旁侧的下框架表面上设置有突出片20,该突出片上设置顶丝19,该顶丝用于将标尺顶紧在凹槽内。标尺的上端17伸出凹槽后靠近上框架侧边,突出片也可以是拱形或桥型的结构。不使用时将顶丝拧松,然后将标尺上提,在锁住顶丝,使用时将顶丝拧松,使标尺自由下落且下端也在地面上,然后锁住顶丝。底板上端面设置有用于限位放置下框架、上框架和载物板的限位槽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固定螺杆的储物盒。本技术在组装时,底板四角处设置有与下框架外缘对应的开孔,将下框架自开孔处插入,底板下落至支撑块后将四个下框架定位,再将上框架下端插入下框架上端,插入固定螺杆并用螺母锁紧。将整体通过万向脚轮推动到测试现场,拧松顶丝,使标尺下端落到地面,然后根据标尺上端的刻度微调上框架位置,再拧紧固定螺杆,由此完成组装。本技术中,底板、下框架、上框架和载物板均可拆卸,可直接将下框架、上框架和载物板放在底板上的限位槽内,利用万向脚轮可移动,或者可以使用固定螺杆组装后利用万向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下框架和上框架,底板上设置四个下框架,每个下框架上设置一个上框架,两个相对的下框架表面上相对应位置上设置有20厘米高和80厘米高的开口,两个相对的上框架表面上相对位应位置上设置有105厘米、135厘米和155厘米高的开口,相同高度的开口内能放入一载物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下框架和上框架,底板上设置四个下框架,每个下框架上设置一个上框架,两个相对的下框架表面上相对应位置上设置有20厘米高和80厘米高的开口,两个相对的上框架表面上相对位应位置上设置有105厘米、135厘米和155厘米高的开口,相同高度的开口内能放入一载物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底面或底板底面设置有用于整体移动的万向脚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其特征在于:上框架的下端嵌入上框架的上端内且二者通过固定螺杆相互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放射学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下端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振张继勉刘春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