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360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该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心率传感器和固定于壳体的PCB,PCB和心率传感器均设于壳体内,心率传感器的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均固定于PCB上靠近壳体的一侧,壳体上设有用于心率传感器收发光线的透光区域,PCB上无缝固定有第一挡壁,壳体上无缝固定有与各第一挡壁相对应的第二挡壁,第一挡壁与第二挡壁均由不透光材质制成,第一挡壁与对应的第二挡壁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至少部分重叠,以遮挡发光元件在壳体内直接射向感光元件的光线。该模块中,发光元件与感光元件之间不再具有直线通路传递光线,使发光元件的光难以在壳体内直接传至感光元件,可改善心率传感器在壳体内的漏光问题。

Intelligent Wearabl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可穿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穿戴类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用于关注用户的健康,例如心率监测功能,心电图功能等。针对心率监测功能的实现,其中一种方法为光电透射测量法,原理就是心率设备与皮肤接触的传感器会发出一束光打在皮肤上,测量反射透射的光,由于血液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吸收作用,每次心脏泵血时,该波长都会被大量吸收,以此就可以确认心跳,不过缺点就是易感光干扰,除了环境的光以外,心率发光元件本身发散的光也容易对感光元件产生干扰,这就需要一种可靠的结构来壳体内遮挡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之间的光传递。目前典型的遮光方法是利用仅通过遮光泡棉压缩挡在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之间来挡光,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泡棉容易压缩不足,发光元件与感光元件之间容易形成直线通路,而使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直接传到感光元件处,对心率测量造成误测,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如何改善心率传感器在壳体内的漏光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有效改善心率传感器在壳体内的漏光问题。为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3)、心率传感器(2)和固定于所述壳体(3)的PCB(1),所述PCB(1)和所述心率传感器(2)均设于所述壳体(3)内,所述心率传感器(2)的发光元件(22)和感光元件(21)均固定于所述PCB(1)上靠近所述壳体(3)的一侧,所述壳体(3)上设有用于所述心率传感器(2)收发光线的透光区域(32),其特征在于,所述PCB(1)上无缝固定有第一挡壁,所述壳体(3)上无缝固定有与各所述第一挡壁相对应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均由不透光材质制成,所述第一挡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挡壁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至少部分重叠,以遮挡所述发光元件(22)在所述壳体(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3)、心率传感器(2)和固定于所述壳体(3)的PCB(1),所述PCB(1)和所述心率传感器(2)均设于所述壳体(3)内,所述心率传感器(2)的发光元件(22)和感光元件(21)均固定于所述PCB(1)上靠近所述壳体(3)的一侧,所述壳体(3)上设有用于所述心率传感器(2)收发光线的透光区域(32),其特征在于,所述PCB(1)上无缝固定有第一挡壁,所述壳体(3)上无缝固定有与各所述第一挡壁相对应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均由不透光材质制成,所述第一挡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挡壁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至少部分重叠,以遮挡所述发光元件(22)在所述壳体(3)内直接射向所述感光元件(21)的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壁包括围设在所述发光元件(22)与所述感光元件(21)中的一者之外的第一环形挡壁(11);所述第二挡壁包括第二环形挡壁(31);所述第二环形挡壁(3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环形挡壁(11)相互嵌套,以遮挡所述发光元件(22)在所述壳体(3)内直接射向所述感光元件(21)的光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挡壁(11)远离所述PCB(1)的部分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翔翔李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