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俊彦专利>正文

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32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具有防护及固定功能的口罩,以应用至奶嘴上。口罩包含一第一防护层及一第二防护层;第一防护层具有一孔洞及一凹洞结构;第二防护层通过一固合部以固定至该第一防护层,其中,于该凹洞结构处,该第一防护层及该第二防护层未被固定。故可保留一个未被固合的空间,以塞入奶嘴,减少奶嘴自使用者嘴上滑落的几率。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涉及一种可固定奶嘴的口罩
技术介绍
当空气中有细菌或病毒时,配戴口罩可降低细菌或病毒被吸入呼吸道的几率。请参考图1A,其为中国台湾地区专利TW094208508所公开的现有结构。其通过改变奶嘴14本身(使其不具有挂环结构),将奶嘴14与口罩10合并,并通过挂环13将外层布12固定到使用者的口鼻上方。但因图1A的挂环13需要勾在耳朵,若使用到婴儿身上时,将可能会有安全及不易固定的问题。再加上每个小孩的头部、脸部大小的不同,所以口罩的宽度不易调整。所以需要一个小孩愿意戴,且不会因为其成长得很快而马上不能戴的口罩设计。请参考图1B,其为一种不具挂环结构的口罩,其通过在外凸结构15内面设置黏胶,以将口罩黏贴至脸颊。然而依其设计,此外凸结构15之间的缝隙,将可能成为细菌或病毒被吸入口鼻的路径。且此外凸结构因凸出于防护层151的侧边,故有容易断裂的可能性。请参考图1C及图1D,其为一幼童气喘用药装置16,其通过不透气的材质(如橡胶、塑胶等)形成如图中的结构,幼童气喘用药装置16具有通孔161及通孔162。在欲对幼童使用气喘药时,可使奶嘴163穿过通孔161,让幼童通过咬合部166持续吸吮奶嘴163,并将药罐164穿过通孔162,使幼童透过鼻腔吸收部165服用药剂。咬合部166是奶嘴163的一部分,因被用药装置16的结构阻挡,且因非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结构,故于此图中未特别表示。因为幼童气喘用药装置16是由不透气材质构成,且因幼童仍可吸吮奶嘴163,故即可在幼童正常呼吸的前提下,减少幼童不愿服药的几率。而因上述的现有技术皆具有不同的问题,故提供本专利技术以改进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具有防护及固定功能的口罩,可将口罩的固定在脸颊或奶嘴上,以降低使用者受到外来细菌或病毒侵入口鼻的几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具有防护及固定功能的口罩,适用于一奶嘴。口罩包含一防护层、一黏贴部及一第一压条;黏贴部固定于该防护层;第一压条垂直固定于该防护层,且与该黏贴部的一部分重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口罩应用至奶嘴上,通过在防护层上固定黏贴部及第一压条的设计,可将防护层与使用者脸颊紧密贴合,以减少使用者受到外来细菌或病毒侵入口鼻的几率。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口罩,适用于一奶嘴。口罩包含一第一防护层及一第二防护层,第一防护层具有一孔洞及一凹洞结构;第二防护层通过一固合部以固定至该第一防护层;其中,于该凹洞结构处,该第一防护层及该第二防护层未被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一防护层具有洞结构处,第一防护层及第二防护层未被固定,故可保留一个未被固合的空间,以塞入奶嘴,以减少奶嘴自使用者嘴上滑落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A-1B为现有技术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C-图1D为现有幼童气喘用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2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黏贴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黏贴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D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奶嘴固定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E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奶嘴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F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奶嘴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G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H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D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E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奶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F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奶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C-图4D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婴儿使用口罩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C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D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6E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A-7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C-图7D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E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A-图8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0A-图10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图11A-图11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2A-图12C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3A-图13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合部的固合方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口罩12:外层布13:挂环14:奶嘴15:外凸结构151:防护层16:幼童气喘用药装置161:通孔162:通孔163:奶嘴166:咬合部164:药罐165:鼻腔吸收部20:防护层2、3:口罩21:黏贴部23:固合部231:滴管233:热固胶30、41、43、45、410、430:防护层31:黏贴部33:奶嘴331:咬合部333:奶嘴固定部34:奶嘴固定器341:固定部343:黏贴部345:撕裂线35:固定部351:固定层353、411:孔洞355:孔洞357:束带359、3591、3592、3593:压条37:边缘413:凹洞结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A与图2B,其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黏贴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公开了一具有黏贴功能的口罩2,口罩2具有防护层20,防护层20的背面具有至少一黏贴部21。当一使用者欲使用此口罩2时,可撕下黏贴部21表面的保护层(未图示),露出黏贴部21具黏贴功能的表面,则使用者可将黏贴部21贴到欲使用之处,如,脸颊;如此,使用者即可通过防护层20的功能,而降低呼吸到外部细菌或向外散播细菌的几率。于此实施例中,防护层20的材质可为不织布、纸质、布料或其他种具防护功能的材质,如,加有活性碳的纸;黏贴部21的材质,可为医疗级黏胶,如,3M医疗用胶。且如图2A及图2B的实施例,黏贴部21位于防护层20背面的两侧,通过使用者黏贴在两侧脸颊,而达到固定在使用者脸上以进行防护的效果。而如另一实施例图2C所示,黏贴部21的形式可有所变化,其可分布于防护层20背面的上、下、左、右,让使用者除了黏贴在左右两侧脸颊外,尚可黏贴在使用者的鼻子与下巴,增加防护层20与使用者脸部的密合程度,提升防护效果。而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口罩2,不需具有挂耳绳,因而可减少使用者因长时间佩戴而导致耳朵疼痛的缺点;且可减少挂耳绳的成本。相对于图1B的现有结构,图2A-图2C的实施例可克服其所具缺点;即,可不再通过外凸结构15进行黏贴;且可减少因外凸结构断裂而让口罩失去保护作用的可能。且可减少外凸结构10与防护层151之间,因空隙较大而让细菌从中的空间进入使用者口鼻的可能性。故如图2A-图2C的实施例所示的黏贴口罩的结构,因黏贴部21设置于防护层20背面的内部,而可将防护层2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适用于一奶嘴,包含:一第一防护层,具有一孔洞及一凹洞结构;以及一第二防护层,通过一固合部以固定至该第一防护层;其中,于该凹洞结构处,该第一防护层及该第二防护层未被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7 TW 107106935;2018.12.14 TW 10714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郭俊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