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1287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包括选地整地、油麦菜育苗、辣椒育苗,具体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子催芽、播种、定植、养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可以利用辣椒收获前的空闲时间增加土壤利用率及农民创收,又能利用油麦菜及辣椒根系分泌物的互作关系,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有效抑制辣椒田间杂草,有效利用光温水土资源,推动辣椒地空间丰富种植,不影响辣椒种植情况下增加叶用型蔬菜供应及农民创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
技术介绍
油麦菜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苣,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大量钙、铁等营养成分,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独特风味,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同时其具有耐热、耐寒、适应性强,喜湿润,抗病虫害,生长适温25℃左右等特点,非常适合海南冬春季生长。目前已经成功筛选出适宜于海南地区的耐热、抗病性强品种。海南冬季蔬菜种植主要以北运为主的茄果类、豆类和瓜类,导致叶用型蔬菜缺乏,无法满足岛内所需。冬春种油麦菜是海南具有广泛推广前景的一种冬季农业模式,可以丰富叶用型蔬菜品种,其经济价值较高可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辣椒是海南省冬季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模式,种植面积为各蔬菜面积之首。由于辣椒的生长季相对较长,从辣椒移栽至收获需要50天左右,存在近2个月的空闲时间不能有效利用及增加创收,同时海南地区冬季阴雨天气较多,高温高湿,田间杂草问题严重,同时极易出现疫病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可以利用辣椒收获前的空闲时间增加土壤利用率及农民创收,又能利用油麦菜及辣椒根系分泌物的互作关系,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有效抑制辣椒田间杂草,有效利用光温水土资源,推动辣椒地空间丰富种植,不影响辣椒种植情况下增加叶用型蔬菜供应及农民创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杂草少的沙壤土或壤土,施足基肥,每亩施入羊粪有机肥600公斤加过磷酸钙15公斤,或加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混匀,撒施,犁翻、整平、整精细,做好排灌沟,垄高30cm;(2)油麦菜育苗:油麦菜选用高产抗病早熟品种,将种子用纱布包好后用清水浸泡4~6h,然后捞起沥干,置于恒温箱催芽,有75%出芽即可播种;油麦菜有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油麦菜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8%瑞霉·锰锌30g兑水交替使用、预防效果更佳;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吡虫啉1500倍防治;灰霉病、菌核病、褐斑病用50%速克灵粉剂50g兑水40-50kg喷雾,病害严重时,可酌情加大药量,喷药时间应选晴天午后4时或雨后转晴叶面不带露水时较好;油麦菜定植后约一个月,或从约15片叶时即可开始采收,由于油麦菜生长快速,跟辣椒间作不需要单独施肥,肥水管理以辣椒施肥为准;(3)辣椒育苗:(3.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佳、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3.2)种子处理:种子先用55℃温水在不断搅拌条件下浸泡15~20分钟,捞出凉15~20分钟待种子降到室温后再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漂洗,并把上层和下层的分开,下层种子在点播时每穴只点播1粒,上层种子每穴点播2~3粒,把筛选好的种子分别再置于清水中浸泡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转入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并用多于种子50倍以上清水反复冲洗去磷酸三钠;(3.3)种子催芽:种子处理好后,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包裹好,然后置于25~30℃下变温或恒温保湿催芽2~3天,每天必须用清水冲洗种子一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3.4)播种:种子催芽2~3天,大部分种子未露白前即播种,播种前1天把营养土淋透,使营养土6~10厘米的土层都湿透,盖土厚度为0.6~1.0厘米,盖土过薄幼苗带壳,过厚难出苗,盖土后再铺上茅草或遮阳网保湿降温,三分之一种子出芽时将覆盖物揭除,并适当遮阳降温,待长至5~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3.5)定植:定植前2天,给幼苗喷施5%壳寡糖水剂1000倍液+50%异菌脲800倍液+1%甲维盐1200倍液,定植前5~6小时,给幼苗淋足水,使营养土坨全部湿透,每亩定植3300株左右,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无雨时间定植,定植后1~2小时内浇足定根水,并于第二天早上封严种植孔,若种植田土壤过干,可在第二天早上适量补浇水后再封孔,封孔应及时进行,避免从种植孔散发热气灼伤幼苗;(3.6)养分管理:进入开花期后,随着枝叶的长大,对养分的吸收量逐渐多,是营养物质代谢的转折期,对生长过旺的植株可适当控制水和肥,避免花而不实,长势中等的植株可施入养分齐全的农家粪肥和多元复合肥,长势过弱的植株应以尿素为主追肥1~2次,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结果盛期对养分的吸收量最大,第一次采果后应追肥一次,每亩施放多元复合肥5公斤、硫酸钾2.5公斤和尿素2.5公斤,采用淋施或冲施办法追肥,并结合防病虫害叶面追肥,以后每摘果1次就追肥1次,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每7~10天一次,增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有效防止叶片早衰,使果实商品性更好,叶面追肥种类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钙和微量元素液肥为主,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选择1种或几种交替进行;(3.7)病虫害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油麦菜育苗时,恒温箱催芽温度为15~20℃。间作模式是辣椒种植垄宽70cm,双行种植,行距50cm,株距30cm,油麦菜与辣椒间距10cm,种植方式为油麦菜分别在垄两边种植,辣椒在垄上双行种植。农业防治是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安排适宜的栽培季节;实行合理轮作倒茬;高畦膜下滴灌栽培;增施多种畜禽粪混合、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物菌肥;科学平衡施肥;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株,保持田园清洁。物理防治是采用银灰色地膜避蚜;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美州斑潜蝇与粉虱;悬挂蓝板诱杀蓟马;田园四周用防虫网阻隔害虫;安装光诱、性诱捕虫器。生物防治是保护、利用天敌和使用微生物及代谢物制剂方法控制辣椒病虫害;采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与菜青虫,植物源农药和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可以利用辣椒收获前的空闲时间增加土壤利用率及农民创收,又能利用油麦菜及辣椒根系分泌物的互作关系,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有效抑制辣椒田间杂草,有效利用光温水土资源,推动辣椒地空间丰富种植,不影响辣椒种植情况下增加叶用型蔬菜供应及农民创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实施例1试验地点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东城镇周坊村,土壤pH5.18,有机质为含量12.51g/kg,碱解氮95.46mg/kg,有效磷82.60mg/kg,速效钾42.10mg/kg,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处理1:辣椒单作(垄宽70cm,双行种植,行距50cm,株距30cm,亩种植3300株左右)。处理2:2行油麦菜间作2行辣椒(辣椒双行种植,垄宽70cm,行距50cm,株距30cm,亩种植3300株左右;油麦菜株距15cm,分别两边平行于2行辣椒种植)。处理3:1行油麦菜间作2行辣椒(辣椒双行种植,垄宽70cm,行距50cm,株距30cm,亩种植3300株左右;油麦菜株距15cm,种植1行平行于2行辣椒的一侧)。处理4:油麦菜单作,株行距要求15cm*35cm,垄宽包沟1.6米,亩播种量100g。油麦菜品种为无斑油麦菜,辣椒品种为热辣4号线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杂草少的沙壤土或壤土,施足基肥,每亩施入羊粪有机肥600公斤加过磷酸钙15公斤,或加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混匀,撒施,犁翻、整平、整精细,做好排灌沟,垄高30cm;(2)油麦菜育苗:油麦菜选用高产抗病早熟品种,将种子用纱布包好后用清水浸泡4~6h,然后捞起沥干,置于恒温箱催芽,有75%出芽即可播种;油麦菜有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油麦菜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8%瑞霉·锰锌30g兑水交替使用、预防效果更佳;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吡虫啉1500倍防治;灰霉病、菌核病、褐斑病用50%速克灵粉剂50g兑水40‑50kg喷雾,病害严重时,可酌情加大药量,喷药时间应选晴天午后4时或雨后转晴叶面不带露水时较好;油麦菜定植后约一个月,或从约15片叶时即可开始采收,由于油麦菜生长快速,跟辣椒间作不需要单独施肥,肥水管理以辣椒施肥为准;(3)辣椒育苗:(3.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佳、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3.2)种子处理:种子先用55℃温水在不断搅拌条件下浸泡15~20分钟,捞出凉15~20分钟待种子降到室温后再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漂洗,并把上层和下层的分开,下层种子在点播时每穴只点播1粒,上层种子每穴点播2~3粒,把筛选好的种子分别再置于清水中浸泡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转入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并用多于种子50倍以上清水反复冲洗去磷酸三钠;(3.3)种子催芽:种子处理好后,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包裹好,然后置于25~30℃下变温或恒温保湿催芽2~3天,每天必须用清水冲洗种子一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3.4)播种:种子催芽2~3天,大部分种子未露白前即播种,播种前1天把营养土淋透,使营养土6~10厘米的土层都湿透,盖土厚度为0.6~1.0厘米,盖土过薄幼苗带壳,过厚难出苗,盖土后再铺上茅草或遮阳网保湿降温,三分之一种子出芽时将覆盖物揭除,并适当遮阳降温,待长至5~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3.5)定植:定植前2天,给幼苗喷施5%壳寡糖水剂1000倍液+50%异菌脲800倍液+1%甲维盐1200倍液,定植前5~6小时,给幼苗淋足水,使营养土坨全部湿透,每亩定植3300株左右,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无雨时间定植,定植后1~2小时内浇足定根水,并于第二天早上封严种植孔,若种植田土壤过干,可在第二天早上适量补浇水后再封孔,封孔应及时进行,避免从种植孔散发热气灼伤幼苗;(3.6)养分管理:进入开花期后,随着枝叶的长大,对养分的吸收量逐渐多,是营养物质代谢的转折期,对生长过旺的植株可适当控制水和肥,避免花而不实,长势中等的植株可施入养分齐全的农家粪肥和多元复合肥,长势过弱的植株应以尿素为主追肥1~2次,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结果盛期对养分的吸收量最大,第一次采果后应追肥一次,每亩施放多元复合肥5公斤、硫酸钾2.5公斤和尿素2.5公斤,采用淋施或冲施办法追肥,并结合防病虫害叶面追肥,以后每摘果1次就追肥1次,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每7~10天一次,增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有效防止叶片早衰,使果实商品性更好,叶面追肥种类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硝酸钙和微量元素液肥为主,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选择1种或几种交替进行;(3.7)病虫害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麦菜与辣椒间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杂草少的沙壤土或壤土,施足基肥,每亩施入羊粪有机肥600公斤加过磷酸钙15公斤,或加硫酸钾复合肥20公斤混匀,撒施,犁翻、整平、整精细,做好排灌沟,垄高30cm;(2)油麦菜育苗:油麦菜选用高产抗病早熟品种,将种子用纱布包好后用清水浸泡4~6h,然后捞起沥干,置于恒温箱催芽,有75%出芽即可播种;油麦菜有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油麦菜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8%瑞霉·锰锌30g兑水交替使用、预防效果更佳;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吡虫啉1500倍防治;灰霉病、菌核病、褐斑病用50%速克灵粉剂50g兑水40-50kg喷雾,病害严重时,可酌情加大药量,喷药时间应选晴天午后4时或雨后转晴叶面不带露水时较好;油麦菜定植后约一个月,或从约15片叶时即可开始采收,由于油麦菜生长快速,跟辣椒间作不需要单独施肥,肥水管理以辣椒施肥为准;(3)辣椒育苗:(3.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佳、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3.2)种子处理:种子先用55℃温水在不断搅拌条件下浸泡15~20分钟,捞出凉15~20分钟待种子降到室温后再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漂洗,并把上层和下层的分开,下层种子在点播时每穴只点播1粒,上层种子每穴点播2~3粒,把筛选好的种子分别再置于清水中浸泡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转入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并用多于种子50倍以上清水反复冲洗去磷酸三钠;(3.3)种子催芽:种子处理好后,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包裹好,然后置于25~30℃下变温或恒温保湿催芽2~3天,每天必须用清水冲洗种子一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3.4)播种:种子催芽2~3天,大部分种子未露白前即播种,播种前1天把营养土淋透,使营养土6~10厘米的土层都湿透,盖土厚度为0.6~1.0厘米,盖土过薄幼苗带壳,过厚难出苗,盖土后再铺上茅草或遮阳网保湿降温,三分之一种子出芽时将覆盖物揭除,并适当遮阳降温,待长至5~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3.5)定植:定植前2天,给幼苗喷施5%壳寡糖水剂1000倍液+50%异菌脲800倍液+1%甲维盐1200倍液,定植前5~6小时,给幼苗淋足水,使营养土坨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公福李晓亮戚志强韩旭申龙斌秦于玲曹振木杨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