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多机通信的串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965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现多机通信的串口,包括:主机端和从机端,所述主机端和从机端均包括一UART_TX和一UART_RX,其中,所述UART_TX设置有两个三级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UART_RX设置有一个三极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连接,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连接;多机通信时,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连接,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电路,实现串口多机通信的功能,达到减少成本,简化设计,便于扩展的目的。

A Serial Port for Multi-computer Commun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多机通信的串口
本技术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多机通信的串口。
技术介绍
单片机: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串口:指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异步串行通信。多机通信:多台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目前单片机集成了各种功能模块,性能非常强大,应用的十分广泛。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避免不了信息的交换,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及协议,串口通信因其使用简单可靠,所以用的非常普遍;在工控和测量设备中一般都是使用串口和上位机通信,而且是一对一通信。连接的设备越多,需要的串口数量就越多,占用的单片机引脚资源就越多。因此,能否使用一个串口实现多机通信的功能就有了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多机通信的串口,采用两个NPN型三极管搭建一个信号发送的驱动电路,通过这个驱动电路,不仅提高了串口的驱动能力,而且隔离了单片机与外接设备,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达到减少成本,简化设计,便于扩展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实现多机通信的串口,包括:主机端和从机端,所述主机端和从机端均包括一UART_TX和一UART_RX,其中,所述UART_TX设置有两个三级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UART_RX设置有一个三极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连接,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连接;多机通信时,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连接,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连接。进一步,所述UART_TX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管脚通过一电阻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管脚与VCC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管脚通过一电阻与VDD连接;所述第二三级管的第一管脚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三级管的第二管脚通过一电阻与VCC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三管脚与VDD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管脚与输出口连接。进一步,所述UART_RX包括:第三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管脚通过一电阻与接收口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管脚与VCC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三管脚通过一电阻与VDD连接。进一步,VDD的电压根据通信距离调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驱动电路,实现串口多机通信的功能,达到减少成本,简化设计,便于扩展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机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从机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多机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注意,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现有的串口通信一般都是一对一的通信,很少作为多机通信的接口,而且信号电平一般在0到3.3V之间,远距离传输时,可能因为传输线缆的原因导致信号衰减失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多机通信的串口,图1为本技术的主机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从机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主机端和从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和从机端均包括一UART_TX和一UART_RX,其中,所述UART_TX设置有两个三级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UART_RX设置有一个三极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连接,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连接;图3为本技术多机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机通信时,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连接,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所述UART_TX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管脚通过一电阻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管脚与VCC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管脚通过一电阻与VDD连接;所述第二三级管的第一管脚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二三级管的第二管脚通过一电阻与VCC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三管脚与VDD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管脚与输出口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所述UART_RX包括:第三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管脚通过一电阻与接收口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管脚与VCC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三管脚通过一电阻与VDD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VDD的电压根据通信距离调节。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串口的发送端UART_TX通过三极管Q1、Q2后,有一个反相的变化,当UART_TX输出高电平时,Q1导通,Q2关闭,TX_M端的电压为0V;当输出低电平时,Q1关闭,Q2导通,TX_M端的电压为VDD;VDD的电压大小可以根据通信距离来调整,若距离比较远,可以增大VDD的电压,防止信号在传输线缆上衰减失真。如图2所示,主机端的TX_M连接到从机的RX_S端,因为主机发送端的信号有一个反相的过程,所以在从机的接收端UART_RX之前,也有一个NPN型三极管Q6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反相,这样,从机的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才是正确的,电压VCC根据从机芯片引脚工作电压来选择。如图3所示,所有从机的RX_S端并联在一起,然后连接到主机的TX_M端;同理,所有从机的TX_S端并联在一起,连接到主机的RX_M端。从机端根据需要,还可以继续连接更多的设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联的从机越多,从机端TX_S端的下拉电阻等效电阻值越小,所以需要注意根据从机数量,调整下拉电阻R5的阻值。正常情况下,主机发送的信息,所有从机都能够收到,从机收到信息后,根据信息中包含的特定值来判断此信息是否是主机发给自己的,如果是,那么从机根据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并返回特定的信息给主机;如果不是,那么从机便不动作,并且也不给主机返回信息。主机通过轮询的方式,可以访问所有从机,实现多机通信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简单的驱动电路以及通信方式,实现了串口多机通信的功能,而且成本低廉,设计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多机通信的串口,包括:主机端和从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和从机端均包括一UART_TX和一UART_RX,其中,所述UART_TX设置有两个三级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UART_RX设置有一个三极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连接,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连接;多机通信时,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连接,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多机通信的串口,包括:主机端和从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端和从机端均包括一UART_TX和一UART_RX,其中,所述UART_TX设置有两个三级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UART_RX设置有一个三极管,用于将信号进行反相变化;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连接,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与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连接;多机通信时,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R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TX连接,多个所述从机端的UART_TX并联后与所述主机端的UART_RX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UART_TX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李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迈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