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模块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091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8:40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信模块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用于固定待测模块(1)的模具(2)和与所述待测模块(1)相连接的检测终端(3),所述检测终端(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31),以及与所述控制器(31)相连接用于输出检测信息的显示模块(32),所述检测终端(3)上还形成有多个从所述控制器(31)引出的第一测试接口(41),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接口(41)用于与所述待测模块(1)上相应的接口连接。这样,将待测模块固定在模具上,连接待测模块和检测终端上相应的接口,手持检测终端,便可完成对通信模块的检测作业,检测终端无需外接大型设备,可灵活移动,测量方便且成本低廉。

Communication Module Det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模块检测系统
本公开涉及通信模块检测
,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模块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信模块在物联网应用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保证通信模块的通信性能,在出货前需要对其相应的指标和功能进行检测,但是,由于通信模块本身结构的局限性,例如缺少人机交互界面,无法通过模块本身进行自检。相关技术中,通信模块检测系统比较复杂,将通信模块固定在测试盒内的专用模具上,并在模具上引出通信模块的供电接口、射频连接器、及其他接口到工作站、直流稳压电源、综测仪、频谱仪等大型设备上,才可对通信模块进行检测。上述检测系统搭建复杂,所需大型设备造价昂贵、搭建复杂且移动不便,影响检测系统的经济性和灵活性;另外,由于不同型号的通信模块管脚定义、形状不同,需根据通信模块的型号更换不同的模具,造成检测系统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模块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可手持检测,无需外接大型设备,灵活方便且成本低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模块检测系统,包括用于固定待测模块的模具和与所述待测模块相连接的检测终端,所述检测终端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用于输出检测信息的显示模块,所述检测终端上还形成有多个从所述控制器引出的第一测试接口,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接口用于与所述待测模块上相应的接口连接。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接口至少为USB接口、SPI接口、UART接口以及I2C接口中的一者。可选地,所述检测终端的内部还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充电电路、电池和第一转换器,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检测终端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转换器引出的第二测试接口。可选地,所述检测终端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第二转换器,所述检测终端上还形成有从所述第二转换器引出的第三测试接口,所述第三测试接口为两个。可选地,所述检测终端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功率计模块,所述检测终端上形成有从所述功率计模块引出的第四测试接口。可选地,所述模具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待测模块的底板、以及可打开或关闭地覆盖于所述待测模块上方的顶板,所述待测模块的焊盘面朝向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形成多个供测试针插入或拔出的通孔,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接口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测试针相连接。可选地,所述底板的下方还间隔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测试针的压板,所述压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紧固件相连接。可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尺寸大于所述待测模块的尺寸,并且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均为透明材质。可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同一侧的侧壁上分别固定有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接耳通过连接轴相铰接。可选地,所述顶板和所述待测模块之间还设置有柔性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待测模块固定在模具上,连接待测模块和检测终端上相应的接口,手持检测终端,便可完成对通信模块的检测作业,检测终端无需外接大型设备,可灵活移动,测量方便且成本低廉。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通信模块检测系统中检测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通信模块检测系统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通信模块检测系统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待测模块2模具3检测终端5测试针6紧固件21底板22顶板23压板24连接耳25连接轴26柔性层210通孔61支撑柱62蝶形螺钉31控制器32显示模块33充电电路34电池35第一转换器36第二转换器37功率计模块41第一测试接口42第二测试接口43第三测试接口44第四测试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指将待测模块置于本公开提供的通信模块检测系统中的模具上的状态下定义的,具体可参考图2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模块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用于固定待测模块1的模具2和与待测模块1相连接的检测终端3,其中,检测终端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31,以及与控制器31相连接用于输出检测信息的显示模块32,检测终端3上还形成有多个从控制器31引出的第一测试接口41,多个第一测试接口41用于与待测模块1上相应的接口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31可以为MCU(微控制单元),在多个第一测试接口41中选择与待测模块1上相应的接口连接,通过传输数据的方式对待测模块1相应的接口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能够直接输出在显示模块32上,例如多位七段数码管上以不同的数字代码显示,完成对通信模块1相应接口的检测作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待测模块1固定在模具2上,连接待测模块1和检测终端3上相应的接口,手持检测终端3,便可完成对通信模块的检测作业,检测终端3无需外接大型设备,可灵活移动,测量方便且成本低廉。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测试接口41至少可以为USB(UniversalSerialBus)接口、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接口、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接口以及I2C接口中的一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测试接口41为4个且由左向右依次分别为USB接口、SPI接口、UART接口和I2C接口。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中,检测终端3的内部还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充电电路33、电池34和第一转换器35,充电电路33和控制器31相连接,检测终端3上形成有从第一转换器35引出的第二测试接口42。电池34可以为高容量电池,第一转换器35可以为DC/DC转换器,连接第二测试接口42和待测模块1上相应的接口,充电电路33和高容量电池相连接,可通过第一转换器35为待测模块1进行供电。进一步地,在本公开中,检测终端3的内部还设置有与电池34和控制器31相连接的第二转换器36,检测终端3上还形成有从第二转换器36引出的第三测试接口43,第二转换器36也可以为DC/DC转换器,将第三测试接口43和待测模块1上相应的接口连接,通过第二转换器36进行电平转换,为通信模块内部的数模转换器提供指定电压,通信模块将数模转换器检测的电压大小反馈给控制器31,控制器31对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并以不同的数字代码输出在显示模块3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转换器36进行电平转换,可为通信模块内部至多两个数模转换器提供指定电压,因此,第三测试接口43至多为两个,如图1中所示的两个。更进一步地,本公开提供的通信模块检测系统中检测终端3还可以进行射频非信令功率测试,如图1所示,检测终端3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控制器31连接的功率计模块37,检测终端3上形成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模块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待测模块(1)的模具(2)和与所述待测模块(1)相连接的检测终端(3),所述检测终端(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31),以及与所述控制器(31)相连接用于输出检测信息的显示模块(32),所述检测终端(3)上还形成有多个从所述控制器(31)引出的第一测试接口(41),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接口(41)用于与所述待测模块(1)上相应的接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模块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待测模块(1)的模具(2)和与所述待测模块(1)相连接的检测终端(3),所述检测终端(3)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31),以及与所述控制器(31)相连接用于输出检测信息的显示模块(32),所述检测终端(3)上还形成有多个从所述控制器(31)引出的第一测试接口(41),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接口(41)用于与所述待测模块(1)上相应的接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接口(41)至少为USB接口、SPI接口、UART接口以及I2C接口中的一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3)的内部还设置有依次连接的充电电路(33)、电池(34)和第一转换器(35),所述充电电路(33)和所述控制器(31)相连接,所述检测终端(3)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转换器(35)引出的第二测试接口(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模块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3)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电池(34)和所述控制器(31)相连接的第二转换器(36),所述检测终端(3)上还形成有从所述第二转换器(36)引出的第三测试接口(43),所述第三测试接口(43)为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3)的内部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东魏喜彤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