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68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7:21
将支撑螺杆压缩机的驱动轴(21)的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6)中在轴心方向上位于螺杆转子(40)侧的第一轴承(61)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位于螺杆转子(40)的内部。

screw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螺杆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杆压缩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轴的轴承结构。
技术介绍
至今为止,包括具有螺杆转子和闸转子的压缩结构的螺杆压缩机被众人所周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螺杆压缩机。在该螺杆压缩机中,如图13所示,将轴承61、66配置为夹住螺杆转子40而位于驱动轴21的两侧,从而接受由压缩所产生的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5-0383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此处,当使压缩机大型化时,螺杆转子40、驱动轴21的直径随之变大。伴随于此,轴承61、66也变大。此外,若压缩机变成大型化,则驱动轴21的长度L1会变长,轴承间距离L2也变长,因此存在如下的倾向:根据施加在轴承61、66的负荷的增加,成本也会变高。为了使驱动轴21具有强度,驱动轴21一般使用炭素钢、钼钢等高成本的材料。但是,若使用这样的材料,则压缩机越大型化,驱动轴21变得更长,则成本就越高。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即使螺杆压缩机大型化,仍然能够抑制驱动轴变长,从而抑制成本增加的轴承结构。-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杆压缩机,该螺杆压缩机包括壳体11、电动机12、螺杆转子40、轴承座60、驱动轴21、位于所述驱动轴21的轴心方向上的螺杆转子40侧的第一轴承61和位于电动机12侧的第二轴承66,所述电动机12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螺杆转子40插入到气缸部16中,该气缸部16在所述壳体11内形成于所述电动机12的侧方,所述轴承座60在以所述螺杆转子40为基准时的与所述电动机12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与所述螺杆转子40邻接配置,所述驱动轴21与所述电动机12和螺杆转子40相连接。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61被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螺杆转子40的内部。在该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中,由于第一轴承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螺杆转子40的内部,因此与整个第一轴承61位于所述轴承座60中的现有的轴承结构相比,轴承间距离变短。而且,由于轴承间距离与现有结构相比变短,因此在该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中能够使驱动轴21的长度也与现有结构相比变短。第二方面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60形成有朝向所述螺杆转子40侧突出的轴部62a,在所述螺杆转子40形成有轴承孔42,该轴承孔42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座60的轴部62a的直径,该轴部62a插入于所述轴承孔42中,所述第一轴承61安装在所述轴承座60的轴部62a与所述螺杆转子40的轴承孔42之间,所述驱动轴21的在轴心方向上的螺杆转子40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轴承座60的轴部62a的前端更靠近所述电动机12侧的位置。在该第二发面专利技术中,如图9、图10所示,由于安装有第一轴承61的轴部62a是构成轴承座60的部分,驱动轴21的在轴心方向上的螺杆转子40侧的端部位于比轴承座60的轴部62a的前端更靠近所述电动机12的位置,因此驱动轴21的长度比轴承间距离短。第三方面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60形成有朝向所述螺杆转子40侧突出的凸起部63b,在该凸起部63b形成有轴承孔63c,在所述螺杆转子40形成有内孔部43,该内孔部43的直径大于所述轴承座60的凸起部63b的直径,该凸起部63b插入于所述内孔部43中,所述驱动轴21具有插入所述凸起部63b内的轴端部21a,所述第一轴承61安装在所述驱动轴21的轴端部21a与所述凸起部63b的轴承孔63c之间。在第三方面专利技术中,如图11所示,由于第一轴承61被安装在位于轴承座60的凸起部63b之中的驱动轴21的轴端部21a,所述凸起部63b位于螺杆转子40的内孔部43之中,因此与第一轴承61位于轴承座60的主体部内的现有结构相比,驱动轴21变短。-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第一轴承6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螺杆转子40的内部,能够使驱动轴21的长度与现有结构相比变短。由此,如果是图13所示的现有结构,例如,若螺杆压缩机变成大型化,则轴承间距离会变长,施加在轴承上的负荷也增加,因此有驱动轴21变长(比轴承间距离更长)的同时轴承变成大型化的趋势,相对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螺杆压缩机变成大型化,也能够抑制驱动轴21变长,还能够抑制轴承的大型化。另外,以往,例如当使螺杆压缩机大型化时,由于材料费较高的驱动轴21变长,因此成本会增加,相对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够使驱动轴21的长度比现有结构短,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螺杆压缩机不是大型压缩机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相同能力的压缩机相比缩短驱动轴21,因此同样能够抑制成本。根据上述第二方面专利技术,由于能够通过在轴承座60设置轴部62a的结构来抑制驱动轴21的长度,因此即使压缩机是大型化压缩机,也能够实现抑制成本增加的结构。根据上述第三方面专利技术,由于能够通过在位于螺杆转子40中的凸起部63b设置轴承的结构来抑制驱动轴21的长度,因此,即使压缩机变成大型化,也能够实现抑制成本增加的其它结构(与第二方面专利技术不同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杆压缩机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剖开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示出了螺杆转子和闸转子的啮合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在其它角度示出了螺杆转子和闸转子的啮合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螺杆压缩机的吸入行程的概要俯视图。图7是示出了螺杆压缩机的压缩行程的概要俯视图。图8是示出了螺杆压缩机的喷出行程的概要俯视图。图9是示出了驱动轴的形状和轴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驱动轴的形状和轴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杆压缩机中的驱动轴的形状和轴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2A是示出了变形例所涉及的双螺杆压缩机的轴承结构的概要图。图12B是示出了现有例所涉及的双螺杆压缩机的轴承结构的概要图。图13是示出了现有例所涉及的螺杆压缩机中的驱动轴的形状和轴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了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横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螺杆压缩机10中,压缩机构20和驱动压缩机构20的电动机12收纳在金属制的壳体11中。压缩机构20经由驱动轴21与电动机12相连接。在壳体11内形成有低压空间S1和高压空间S2,其中,低压气态制冷剂流入低压空间S1,从压缩机构20被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高压空间S2。在壳体11的低压空间S1一侧形成有吸入口11a。在吸入口11a安装有吸入侧过滤器19,被吸入壳体11内的气态制冷剂中所含的较大异物被清除。电动机12包括定子13和转子14。定子13在低压空间S1中被固定在壳体11的内周面上。转子14与驱动轴21的一端部相连接,其与转子14一起旋转。压缩机构20包括气缸部16、一个螺杆转子40以及两个闸转子50,所述气缸部16形成在壳体11内,所述一个螺杆转子40配置在气缸部16中,所述两个闸转子50与螺杆转子40啮合。螺杆转子40是形成为大致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杆压缩机,其包括壳体(11)、电动机(12)、螺杆转子(40)、轴承座(60)、驱动轴(21)、位于所述驱动轴(21)的轴心方向上的螺杆转子(40)侧的第一轴承(61)和位于电动机(12)侧的第二轴承(66),所述电动机(12)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螺杆转子(40)插入到气缸部(16)中,该气缸部(16)在所述壳体(11)内形成于所述电动机(12)的侧方,所述轴承座(60)在以所述螺杆转子(40)为基准时的与所述电动机(12)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与所述螺杆转子(40)邻接配置,所述驱动轴(21)与所述电动机(12)和螺杆转子(40)相连接,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61)被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螺杆转子(40)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0 JP 2017-0285791.一种螺杆压缩机,其包括壳体(11)、电动机(12)、螺杆转子(40)、轴承座(60)、驱动轴(21)、位于所述驱动轴(21)的轴心方向上的螺杆转子(40)侧的第一轴承(61)和位于电动机(12)侧的第二轴承(66),所述电动机(12)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螺杆转子(40)插入到气缸部(16)中,该气缸部(16)在所述壳体(11)内形成于所述电动机(12)的侧方,所述轴承座(60)在以所述螺杆转子(40)为基准时的与所述电动机(12)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与所述螺杆转子(40)邻接配置,所述驱动轴(21)与所述电动机(12)和螺杆转子(40)相连接,所述螺杆压缩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61)被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螺杆转子(40)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60)形成有朝向所述螺杆转子(40)侧突出的轴部(62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野茂治宫村治则森一起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