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状组合物、液体组合物、粒子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表面改性剂、提高水分散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0644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无论固体粒子的种类如何而均具有在水中的高分散性的粒子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提供液体组合物、表面改性剂、及提高水分散性的方法。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在油性物质中的分散性的粒子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粒子状组合物包含固体粒子及存在于该固体粒子表面的两亲性物质,两亲性物质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粒子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具有:制备固体粒子与溶剂的混合物的工序,该溶剂中溶解有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的两亲性物质;及将混合物中的溶剂除去的工序。

Particle compositions, liquid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methods of particle compositions, surface modifier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water dispersi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粒子状组合物、液体组合物、粒子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表面改性剂、提高水分散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粒子状组合物、液体组合物、粒子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表面改性剂、提高水分散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固体粒子用于化妆品、涂料等多种用途,迄今为止一直在寻求使该固体粒子均匀地稳定分散于水等介质的技术。尤其是,对于作为化妆品的UV、粉底用色素粒子等而言,寻求在各式各样的分散条件下的精细的稳定性。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内容:通过利用水溶性聚氧亚烷基二醇衍生物、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低分子有机硅衍生物对由有机硅树脂及/或有机粉体形成的固体粒子的表面进行亲水化处理,由此提高在水中的分散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556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为了如专利文献1那样提高在水中的分散性,存在需要与固体粒子的种类(有机硅树脂等)相应的亲水化处理。因此,要求一种无论固体粒子的种类如何而均能够提高在水中的分散性的技术。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固体粒子的种类如何而均具有在水中的高分散性的粒子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组合物、表面改性剂、及水分散性的提高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油性物质中的分散性的粒子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利用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的两亲性物质对固体粒子的表面进行涂布,由此固体粒子在水或油性物质中的分散性提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内容。(1)粒子状组合物,其包含固体粒子和存在于所述固体粒子的表面的两亲性物质,所述两亲性物质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2)根据(1)所述的粒子状组合物,其含有在被分散于水中时能形成6层以上的单分子膜层从而被覆所述固体粒子表面的所述两亲性物质。(3)根据(1)或(2)所述的粒子状组合物,其中,分散于水或油性物质时的平均粒径相对于将被覆处理前的固体粒子分散于乙醇时的平均粒径为1.0倍以上1.5倍以下。(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粒子状组合物,其中,所述固体粒子为金属氧化物的粒子。(5)液体组合物,其具有(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粒子状组合物、及包含所述粒子状组合物的水或油性物质。(6)根据(5)所述的液体组合物,其中,在所述水中,所述固体粒子表面以被由所述两亲性物质形成的6层以上的单分子膜层被覆的状态分散。(7)根据(5)或(6)所述的液体组合物,其用于化妆品或涂料。(8)(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粒子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下述工序:制备固体粒子与溶剂的混合物的工序,所述溶剂中溶解有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的两亲性物质;及将所述混合物中的溶剂除去的工序。(9)根据(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使溶剂挥发从而除去所述混合物中的溶剂。(10)固体粒子的表面改性剂,其包含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的两亲性物质。(11)提高在水或油性物质中的分散性的方法,其中,利用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的两亲性物质对固体粒子的表面进行覆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无论固体粒子的种类如何而均具有在水中的高分散性的粒子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液体组合物、表面改性剂、及水分散性的提高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有在油性物质中的分散性的粒子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a)示出针对实施例31、比较例11的粒子状组合物的UV-Vis光谱;(b)示出针对实施例32、比较例12的粒子状组合物的UV-Vis光谱。[图2](a)示出由针对实施例33的粒子状组合物的TEM观察所得的图像;(b)示出由针对实施例34的粒子状组合物的TEM观察所得的图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粒子状组合物>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粒子状组合物,其包含固体粒子和存在于该固体粒子表面的两亲性物质,两亲性物质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由此,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无论固体粒子的种类如何而均具有在水或油性物质中的高分散性。其理由推测为如下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两亲性物质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该封闭小泡体作为具有所谓的三相乳化能力的粒子而为人所知,该封闭小泡体的粒子互相排斥,并在粒子之间产生斥力。推测通过将这样的两亲性物质配置于固体粒子的表面,由此在固体粒子之间产生斥力,并使得在水中或油性物质中的分散性提高。特别地,推测通过利用两亲性物质在固体粒子的表面形成多层膜,由此容易产生超过固体粒子之间产生的引力的斥力,可防止固体粒子之间在水中或油性物质中的聚集,分散性尤其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粒子状组合物而言,在即使作为被覆剂而发挥功能的所述两亲性物质过量存在而当其分散于水中时,该过量部分利用自组装能力形成封闭小泡体并分散,因此不会妨碍固体粒子的分散。此外,在分散于油性物质时,由于两亲性物质本身不溶解于油,因此不会妨碍固体粒子的分散。需要说明的是,三相乳化法中,由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的两亲性物质形成的封闭小泡体存在于油-水的界面,并利用范德华力附着于油相,由此能够实现乳化。对于三相乳化机理而言,其完全不同于使得水性部分及疏水性部分各自朝向水相及油相、并降低油水表面张力从而维持乳化状态的乳化机理(例如参见日本专利3855203号公报)。本专利技术中,水中的封闭小泡体并不是将固体粒子乳化,本专利技术发现,通过将在水中形成封闭小泡体(也即具有三相乳化形成能力)的两亲性物质作为被覆剂,结果提高固体粒子的表面在水或油性物质中的分散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是否为能够三相乳化的粒子而言,针对用于乳化的亲水性纳米粒子分散液,进行光散射测定,平均粒径例如成为8~400nm,由此能够进行判断。此外,针对所制备的乳液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确认乳化剂粒子附着于油滴表面,由此能够进行判断。(两亲性物质)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两亲性物质为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的两亲性物质(以下,本说明书中,有时简称为“两亲性物质”。),例如,其为可在水中形成双分子膜(也即,可在水中形成泡)的物质。作为这样的在水中具有双分子膜形成能力的两亲性物质,可采用下述的通式1表示的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的衍生物或如通式2所表示的二烷基铵衍生物、三烷基铵衍生物、四烷基铵衍生物、二烯基铵衍生物、三烯基铵衍生物、或四烯基铵衍生物的卤盐的衍生物。通式1[化学式1]作为在水中具有双分子膜形成能力的两亲性物质,优选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的衍生物(NikkoChemicalsCo.,Ltd.公司制造的“HCO-10”、“HCO-20”、“HCO-30”、“HCO-40”、“HCO-50”、“HCO-100”等)。通式2[化学式2]式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8~22的烷基或烯基,R3及R4各自独立地为氢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X为F、Cl、Br、I或CH3COO。或者,作为在水中具有双分子膜形成能力的两亲性物质,可以采用磷脂、磷脂衍生物等。作为磷脂,可采用下述的通式3所示的构成中的、碳链长度为12的DLPC(1,2-二月桂酰-sn-甘油-3-磷酸胆碱:1,2-Dilauroyl-s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粒子状组合物,其包含固体粒子和存在于所述固体粒子的表面的两亲性物质,所述两亲性物质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7 JP 2017-0061361.粒子状组合物,其包含固体粒子和存在于所述固体粒子的表面的两亲性物质,所述两亲性物质在水中具有形成封闭小泡体的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状组合物,其含有在分散于水中时能形成6层以上的单分子膜层从而被覆所述固体粒子表面的所述两亲性物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粒子状组合物,其中,分散于水或油性物质时的平均粒径相对于将被覆处理前的固体粒子分散于乙醇时的平均粒径为1.0倍以上1.5倍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粒子状组合物,其中,所述固体粒子为金属氧化物的粒子。5.液体组合物,其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粒子状组合物、及包含所述粒子状组合物的水或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嶋和夫今井洋子宫坂佳那
申请(专利权)人:学校法人神奈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