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639 阅读:8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使倒角部分(11)的直径尺寸形成为使得中心平面(9)不从外直径侧平板部分(14)的外表面暴露,倒角部分(11)形成在圆柱滚子(8)的轴向端面上,圆柱滚子(8)保持在壳体(2)的每个凹口(7)中,壳体(2)通过位于更靠近其外直径侧部分处的滚子导向实现轴向定位,中心平面(9)位于倒角部分(11)的内直径侧上。接着,圆柱滚子(8)从外直径侧平板部分(14)的外表面突出一个量,使该量的最小值△↓[B]与相对于其直径方向的倒角部分(11)的尺寸W↓[11]之间的差值比壳体(2)的厚度T↓[2]小。通过该结构,外直径侧圆周边缘部分(22)和中心平面(9)之间的摩擦速度被降低,以便降低设置在壳体(2)内的凹口(7)的外直径侧圆周边缘部分(22)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诸如自动变速器、用于汽车空调的压縮机以及机床 的不同类型机器的旋转支撑部分中设置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的改进。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推力圆柱滚子轴承的改进,每个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壳体(cage),能以低成本通过对单独的金属片使用压切方法 和弯曲方法生产该壳体,其中通过减小壳体的磨损实现具有较好耐用 性的结构。注意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包括滚针轴承,该 滚针轴承用作滚动元件滚针(滚针状的滚子),该滚动元件滚针的轴 向尺寸比外直径尺寸大。所以,其附带的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描述 的圆柱滚子包括滚针。
技术介绍
每个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包括能以低成本通过对单独的金属片使用 压切方法和弯曲方法生产的壳体,1至5号申请文件中描述的这种技术 是已知的。图15至18示出现有结构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1作为第一 个例子。该推力圆柱滚子轴承1包括单独的壳体2和多个圆柱滚子8, 8。该壳体2通过弯曲诸如钢板的金属板被一体地制造并且包括圆柱内 直径侧边缘部分4,圆柱外直径侧边缘部分5,中间板部分6和多个凹 □ (pocket) 7, 7。其中,内直径侧边缘部分4位于壳体2的内圆周边缘部分内并且 形成为沿其整个圆周连续的环形。另外,外直径侧边缘部分5位于壳体2的外圆周边缘部分内并且形成为环形,该环形与内直径侧边缘部 分4同心并且沿其整个圆周连续。另外,中间板部分6位于内直径侧 边缘部分4和外直径侧边缘部分5之间,并且具有在半径方向上被弯 曲的截面。另外,单独的凹口7, 7以每个凹口在半径方向被定向并相对于中间板部分6的圆周方向被间隔设置的方式形成在中间板部分6 中,并且圆柱滚子8, 8被单独地、可旋转地保持在凹口7, 7中。如图16中所示,在与每个圆柱滚子8, 8的旋转中心轴线成直角 方向上扩展的中心平表面9和每个具有部分的圆锥形凸面形状或凸起 的弧形表面形状的倒角部分(chamfered portion) 11形成在每个圆柱滚 子8, 8的两个轴向端面上,上述的圆锥形凸面形状或突起的弧形表面 形状的截面形成为部分突起的弧形。在现有结构的情况下,使倒角部 分11在圆柱滚子8的轴向尺寸Lg和其半径方向的尺寸Ws大体上相等 (L8 —W8)。另外,位于在圆周方向上彼此临近的凹口 7, 7之间的 中间板部分6上的部分构成柱状部分12, 12。另外,中间板部分6由中心平板部分13,外直径侧平板部分14, 内直径侧平板部分15,内直径侧连接部分16,以及外直径侧连接部分 17构成。其中,中心平板部分13形成在中间板部分6的一部分处,该 部分位于径向(图15, 17中水平方向,图18中垂直方向,以及图19 中由近及远的方向或由远及近的方向)上的中间和轴向上更接近其一 端(图15, 17中的下端)的位置。另外,外直径侧平板部分14形成 在中间板部分6的一部分处,该部分位于临近外直径侧边缘部分5的 径向内侧(图17中左侧)和轴向更接近其另一端(图15, 17中的上 端)的位置。外直径侧和内直径侧平板部分14, 15位于同一平面上。 另外,内直径侧连接部分16将内直径侧平板部分15的外圆周边缘与 中心平板部分13的内圆周边缘连接,并且外直径侧连接部分17将中 心平板部分13的外圆周边缘与外直径侧平板部分14的内圆周边缘连 接。内直径侧和外直径侧连接部分16, 17之间的间隔随其距中心平板 部分13更远而增大。中心平板部分13的外侧表面与内直径侧和外直 径侧边缘部分4 , 5这二者的远端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上,或中心平板 部分13的外侧表面比该远端边缘在轴向上更远地突出。如上所述地构造的壳体2布置在一对平面40a, 41a之间,在轴向上彼此相对并平行,该对元件以圆柱滚子8, 8被单独地滚动地保持在凹口7, 7内的状态下构成一对元件的滚道表面,该对元件构成推力圆 柱滚子轴承。在构成中间板部分6的中心,外直径侧和内直径侧平板 部分13至15中,构成柱状部分12, 12的两个圆周侧边缘的部分比内 直径侧和外直径侧连接部分16, 17这二者略微更远地向凹口 7, 7内 突入。艮P,在位于直径方向外的外直径侧平板部分14和位于直径方向内 的内直径侧平板部分15中,使构成柱状部分12, 12的圆周端部边缘 部分的部分分别构成外直径侧锁紧部分18, 18和内直径侧锁紧部分19,19。 接着,如图17 (a)和19 (a)中所示,壳体2向一个轴向端侧(图 17和19中的下侧)的轴向位移通过外直径侧和内直径侧锁紧部分18, 19与每个圆柱滚子8的滚动表面10 —起被控制以便每个圆柱滚子8的 部分比中心平板部分13的远端边缘与内直径侧和外直径侧边缘部分4, 5这二者在轴向上更远地离开突出。另外,在位于直径方向上的中间的中心平板部分13中,使构成柱 状部分12, 12的圆周端部边缘部分的部分分别成为中心锁紧部分20,20。 接着,如图17 (b)和19 (b)中所示,壳体2向一个轴向端侧(图 17和19中的上侧)的轴向位移通过中心锁紧部分20, 20与每个圆柱 滚子8的滚动表面10 —起被控制以便每个圆柱滚子8的部分比外直径 侧和内直径侧平板部分14, 15这二者在轴向更远地离开突出。简而言之,分别地,在圆柱滚子8, 8被滚动地保持在凹口 7, 7 内的状态下通过使相应的锁紧部分18至20与圆柱滚子8, 8的滚动表 面10接合来抑制壳体2相对于圆柱滚子8, 8的轴向位移。即,通过 所谓滚子导向实现壳体2相对于轴向方向的定位。如图16中所示,如构成上述推力圆柱滚子轴承的上述圆柱滚子8, 8,使两个轴向端面的中心部分(位于更接近外圆周边缘的倒角部分的向内部分)在其中成为平面的更多圆柱滚子在近些年被使用以保证负 载容量。即,虽然在这些圆柱滚子中,存在一些圆柱滚子,其两个轴 向端面形成为部分球形表面或由圆锥形表面构成的凸起的表面,在这 些圆柱滚子的情况下,能承载的滚动表面的轴向长度(有效长度)变 短,并且通过滚动表面能被承受的载荷变小这样的一个范围。与此相 比,通过使两个轴向端面的中心部分在其中成为平面的圆柱滚子8, 8,确保了有效长度L (参考图16),促进确保圆柱滚子8, 8所在的推力 圆柱滚子轴承1的负载容量。附带提及,当上述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在使用中时,在直径方向 被向外引导的单独的圆柱滚子8, 8上施加力。接着,每个圆柱滚子8, 8的两个轴向端面中,位于壳体2的直径方向外侧内的外直径侧端面 21被压靠在每个凹口 7, 7的圆周边缘部分中的位于壳体2的直径方向 外侧内的外直径侧圆周边缘部分22。因此,导致外直径侧圆周边缘部 分22和外直径侧端面21在图19(a)中格子形式的阴影部分中彼此摩 擦。但是,外直径侧端面21并不是均匀压靠外直径侧圆周边缘部分22。 在实际中,由于圆柱滚子8, 8在凹口 7, 7中倾斜位于更接近其外直 径侧的外直径侧端面21的部分压靠外直径侧圆周边缘部分22的这种 状态下,使外直径侧端面21和外直径侧圆周边缘部分22滑动接触。艮P,当推力圆柱滚子轴承1在操作中时,虽然理想情况是圆柱滚 子8, 8的旋转轴的方向与壳体2的直径方向彼此一致,在实际中,不 可能避免导致那些方向彼此不一致的情况发生的倾斜。由于在圆柱滚 子8, 8的滚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壳体,该壳体被制成整体的圆环形状并包括在其圆周方向上多个位置处的多个凹口,每个凹口布置在半径方向上,以及多个圆柱滚子,该多个圆柱滚子分别被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凹口内,所述壳体通过弯曲金属板来 一体地制造,并且包括:内直径侧边缘部分,其位于内圆周部分中,并且形成为沿其整个圆周连续的环形,外直径侧边缘部分,其位于外圆周边缘部分中,并形成为与所述内直径侧边缘部分同心的环形,并且沿其整个圆周连续,中间板部分,其位 于所述外直径侧边缘部分和所述内直径侧边缘部分之间,并且相对于横截面内的直径方向被弯曲,所述凹口,其相对于圆周方向并且分别在半径方向上间隔地形成在所述中间板部分内,以及多个柱状部分,其分别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的邻近的凹口之间, 所述中间板部分包括:中心平板部分,其形成在位于直径方向上的中间以及轴向更接近一端的部分处,外直径侧平板部分,其形成在位于邻近外直径侧边缘部分的直径内侧以及轴向更接近另一端的部分处,内直径侧平板部分,其形成在位于邻 近内直径侧边缘部分的直径外侧以及轴向更接近另一端的部分处,内直径侧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内直径侧平板部分的外圆周边缘和所述中心平板部分的内圆周边缘,以及外直径侧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中心平板部分的外圆周边缘和所述外直径侧平板部分 的内圆周边缘部分,在每个圆柱滚子的一部分比内直径侧和外直径侧边缘部分这二者的远端边缘和中心平板部分在轴向更远地突出的状态下,壳体向一个轴向端侧的轴向位移通过每个外直径侧锁紧部分和每个内直径侧锁紧部分与每个圆柱滚子的滚动表面的配合来被 控制,其中所述每个外直径侧锁紧部分和每个内直径侧锁紧部分设置在外直径侧平板部分和内直径侧平板部分的部分处的每个柱状部分的圆周端边缘上,以及在每个圆柱滚子的一部分比外直径侧平板部分和内直径侧平板部分在轴向更远地突出的状态下,壳体向另一 轴向端的轴向位移通过每个中心锁紧部分和每个圆柱滚子的滚动表面的配合来被控制,其中所述每个中心锁紧部分设置在中心平板部分的一部分处的每个柱状部分的圆周端边缘上,其中在位于壳体的外直径侧上的其两个轴向端面的至少一个端面上,每个圆柱滚子包 括,中心平面,其在相对于每个圆柱滚子的旋转中心轴线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以及倒角部分,其连接中心平面的外圆周边缘与沿其整个圆周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3-3 059311/20051.一种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壳体,该壳体被制成整体的圆环形状并包括在其圆周方向上多个位置处的多个凹口,每个凹口布置在半径方向上,以及多个圆柱滚子,该多个圆柱滚子分别被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凹口内,所述壳体通过弯曲金属板来一体地制造,并且包括内直径侧边缘部分,其位于内圆周部分中,并且形成为沿其整个圆周连续的环形,外直径侧边缘部分,其位于外圆周边缘部分中,并形成为与所述内直径侧边缘部分同心的环形,并且沿其整个圆周连续,中间板部分,其位于所述外直径侧边缘部分和所述内直径侧边缘部分之间,并且相对于横截面内的直径方向被弯曲,所述凹口,其相对于圆周方向并且分别在半径方向上间隔地形成在所述中间板部分内,以及多个柱状部分,其分别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的邻近的凹口之间,所述中间板部分包括中心平板部分,其形成在位于直径方向上的中间以及轴向更接近一端的部分处,外直径侧平板部分,其形成在位于邻近外直径侧边缘部分的直径内侧以及轴向更接近另一端的部分处,内直径侧平板部分,其形成在位于邻近内直径侧边缘部分的直径外侧以及轴向更接近另一端的部分处,内直径侧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内直径侧平板部分的外圆周边缘和所述中心平板部分的内圆周边缘,以及外直径侧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中心平板部分的外圆周边缘和所述外直径侧平板部分的内圆周边缘部分,在每个圆柱滚子的一部分比内直径侧和外直径侧边缘部分这二者的远端边缘和中心平板部分在轴向更远地突出的状态下,壳体向一个轴向端侧的轴向位移通过每个外直径侧锁紧部分和每个内直径侧锁紧部分与每个圆柱滚子的滚动表面的配合来被控制,其中所述每个外直径侧锁紧部分和每个内直径侧锁紧部分设置在外直径侧平板部分和内直径侧平板部分的部分处的每个柱状部分的圆周端边缘上,以及在每个圆柱滚子的一部分比外直径侧平板部分和内直径侧平板部分在轴向更远地突出的状态下,壳体向另一轴向端的轴向位移通过每个中心锁紧部分和每个圆柱滚子的滚动表面的配合来被控制,其中所述每个中心锁紧部分设置在中心平板部分的一部分处的每个柱状部分的圆周端边缘上,其中在位于壳体的外直径侧上的其两个轴向端面的至少一个端面上,每个圆柱滚子包括,中心平面,其在相对于每个圆柱滚子的旋转中心轴线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以及倒角部分,其连接中心平面的外圆周边缘与沿其整个圆周的滚动表面,以及在壳体向一个轴向端侧移动以便外直径侧锁紧部分和内直径侧锁紧部分与圆柱滚子的滚动表面配合的状态下,圆柱滚子的一部分从外直径侧和内直径侧平板部分这二者的外表面突出一个量,所述外直径侧和内直径平板部分构成壳体,使该量小于相对于圆柱滚子的直径方向的倒角部分的尺寸,以及在壳体向另一轴向端侧移动以便中心锁紧部分与圆柱滚子的滚动表面配合的状态下,圆柱滚子的一部分从外直径侧平板部分的外表面突出一个量,所述外直径侧平板部分构成壳体,使该量和相对于圆柱滚子的直径方向的倒角部分的尺寸之间的差值小于金属板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其中 在壳体向一个轴向端侧移动以便外直径侧锁紧部分和内直径侧锁 紧部分与圆柱滚子的滚动表面配合的状态下,使一表面的长度在圆柱滚子的直径的80%内,在该表面之上圆柱滚子的中心平面与凹口的外直径侧圆周边缘部分摩擦。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其中 使圆柱滚子的倒角部分的尺寸中的圆柱滚子的直径方向上的尺寸比其直径方向上的轴向尺寸大。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任一项的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其中 在壳体向一个轴向端侧移动以便外直径侧锁紧部分和内直径侧锁紧部分与圆柱滚子的滚动表面配合的状态下,圆柱滚子的一部分从外 直径侧和内直径侧平板部分的外表面突出一个量,所述外直径侧和内直径侧平板部分构成壳体;在壳体向另一轴向端侧移动以便中心锁紧 部分与圆柱滚子的滚动表面配合的状态下,圆柱滚子的一部分从两个 平板部分的外表面突出另一个量;使所述两个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山田亮辅小林孝司大谷梓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