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润滑油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594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润滑设备,具体为一种轴承润滑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轴承座上设有集油槽和流油孔,集油槽内的润滑油通过流油孔流到右油腔,对轴承另一侧润滑;轴承座设有回油底孔,右油腔内的油会通过回油底孔流回左油腔,形成润滑油的循环;轴承座还设有回油槽,流油孔穿过回油槽,回油槽底部设有回油孔,润滑油通过流油孔、回油槽和回油孔循环,带走轴承热量;轴承座设有透气孔,保证润滑油循环顺畅;轴上连接有甩油盘,甩油盘将左油腔内的润滑油甩到集油槽内;轴承座上设有放油孔和注油孔,放油孔和注油孔外连接有堵头。轴承两侧均能充分润滑,增加轴承使用寿命,润滑油的循环能带走轴承热量,降低轴承温度,增加轴承使用寿命。

A Bearing Lubricating Oi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润滑油路
本技术涉及轴承润滑设备,具体为一种轴承润滑油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轴承润滑一般采用油润滑或脂润滑。脂润滑一般是在轴承体腔内加入一定量的润滑脂,靠轴承转动把润滑脂带到轴承内圈,以达到润滑效果。油润滑一般是在轴承体腔内加入一定量的润滑油,靠甩油环,甩油盘等把润滑油甩如轴承,以达到润滑效果。现有技术的脂润滑,由于空间限制,加入的润滑脂较少,润滑不均匀,需要频繁的添加润滑脂,且添加润滑脂操作繁琐,使用不方便。现有技术的油润滑,润滑油只在轴承的一侧,润滑油不能很好的流道轴承的另一侧,存在润滑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润滑油路,使润滑油既能均匀的润滑轴承两侧,又能在轴承体油腔内循环流动,从而使轴承得到充分的润滑,同时还能带走一部分轴承产生的热量,降低轴承温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轴承润滑油路,包括轴承座、压盖Ⅰ、压盖Ⅱ轴和轴承,轴承连接在轴承座内,轴承座一端连接有压盖Ⅰ,轴承座另一端连接有压盖Ⅱ;轴连接在轴承内;轴穿过轴承座、压盖Ⅰ和压盖Ⅱ;轴承座内腔被轴承分为左油腔和右油腔。轴承座上设有集油槽和流油孔,集油槽设在轴承座内壁上,集油槽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润滑油路,包括轴承座(1)、压盖Ⅰ(2)、压盖Ⅱ(3)、轴(4)和轴承(5),轴承(5)连接在轴承座(1)内,轴承座(1)一端连接有压盖Ⅰ(2),轴承座(1)另一端连接有压盖Ⅱ(3);轴(4)连接在轴承(5)内;轴(4)穿过轴承座(1)、压盖Ⅰ(2)和压盖Ⅱ(3);轴承座(1)内腔被轴承(5)分为左油腔(7)和右油腔(8),其特征在于:轴承座(1)上设有集油槽(101)和流油孔(102),集油槽(101)设在轴承座(1)内壁上,集油槽(101)设在左油腔(7)内,集油槽(101)沿轴承座(1)轴向设置;流油孔(102)为轴承座(1)上的通孔,流油孔(102)设在轴承(5)的外侧,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润滑油路,包括轴承座(1)、压盖Ⅰ(2)、压盖Ⅱ(3)、轴(4)和轴承(5),轴承(5)连接在轴承座(1)内,轴承座(1)一端连接有压盖Ⅰ(2),轴承座(1)另一端连接有压盖Ⅱ(3);轴(4)连接在轴承(5)内;轴(4)穿过轴承座(1)、压盖Ⅰ(2)和压盖Ⅱ(3);轴承座(1)内腔被轴承(5)分为左油腔(7)和右油腔(8),其特征在于:轴承座(1)上设有集油槽(101)和流油孔(102),集油槽(101)设在轴承座(1)内壁上,集油槽(101)设在左油腔(7)内,集油槽(101)沿轴承座(1)轴向设置;流油孔(102)为轴承座(1)上的通孔,流油孔(102)设在轴承(5)的外侧,流油孔(102)一端设在集油槽(101)内,流油孔(102)另一端设在右油腔(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座(1)还设有回油底孔(105),回油底孔(105)设在轴承(5)外侧,回油底孔(105)设在轴承座(1)底部,回油底孔(105)沿轴承座(1)轴向设置,回油底孔(105)为轴承座(1)上的通孔,回油底孔(105)一端设在左油腔(7)内,回油底孔(105)另一端设在右油腔(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润滑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座(1)还设有回油槽(103),回油槽(103)为轴承座(1)内壁上的凹槽,回油槽(103)沿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吴应德马柏青曾耀宗万美丁虎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兰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