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467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包括外壳和散热网,所述外壳的顶端连接有顶盖,且顶盖的前后两端表面均安装有紧固螺栓,所述顶盖的内部穿插有第一轴杆,且第一轴杆的底端连接有位于外壳下方的套环,所述散热网镶嵌安装在外壳的底部外表面,所述载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载板的内部安装有内板,所述载板的下表面焊接有凸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缺口的内侧设置有位置和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直径相同。该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便于对其进行拆卸,方便对内部零件进行维修,且散热方便,承载板件的刚度较高,使用方便。

An Intermediate Motor for Electric Power-assisted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自行车
,具体为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代步工具,通过骑自行车不仅方便出行,还可以锻炼身体,所以市面上就出现了很多自行车,其中,利用电能进行助力的自行车逐渐成为市场流行的方向,而电动助力自行车内部的中置电机是其十分重要的一个零部件;但是市面上现有的中置电机在使用时,难以进行拆卸,导致难以对其内部的零件进行维修,且散热不太方便,承载板件的刚度不够强,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所以现开发出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面上现有的中置电机在使用时,难以进行拆卸,导致难以对其内部的零件进行维修,且散热不太方便,承载板件的刚度不够强,使用起来不太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包括外壳和散热网,所述外壳的顶端连接有顶盖,且顶盖的前后两端表面均安装有紧固螺栓,所述顶盖的内部穿插有第一轴杆,且第一轴杆的底端连接有位于外壳下方的套环,并且套环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散热网镶嵌安装在外壳的底部外表面,且外壳的底端连接有载板,所述载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缺口,且第一缺口的内侧设置有开设在载板中间位置的第一通孔,所述载板的内部安装有内板,且内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载板的下表面焊接有凸杆,且凸杆的底端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侧设置有开设在底板上表面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内侧设置有位置和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顶盖和外壳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顶盖和外壳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并且顶盖和第一轴杆的连接方式为套接。优选的,所述载板的外端表面呈锯齿状结构,且载板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缺口,并且第一缺口的横切面呈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内板的横切面呈“X”形结构,且内板卡合连接在载板的内部,并且第二通孔位于内板的中心位置,同时第二通孔的位置和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凸杆关于载板左右对称设置,且凸杆的底端卡合在凹槽的内部,并且凸杆的转动轨迹和凹槽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便于对其进行拆卸,方便对内部零件进行维修,且散热方便,承载板件的刚度较高,使用方便;1、在外壳的表面镶嵌安装有散热网,散热网的网格状结构可以确保空气的流通,使得散热不会受到阻碍,且还可以防止灰尘进入,同时,在载板上开设的第一缺口,使得外壳的下表面受到的遮挡面积变小,也便于进行散热;2、顶盖和外壳卡合连接,便于将二者定位安装,同时确保安装紧密,随后利用紧固螺栓对二者进行固定,使得连接紧密,同时也便于后面进行拆卸,从而对内部零件进行维修;3、通过在载板的内部卡合插入内板,使得载板的承重强度得到了增加,且内板的横切面呈“X”形结构,使得其对外壳下表面的阻挡面积较小,不会影响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载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顶盖;3、紧固螺栓;4、第一轴杆;5、套环;6、第二轴杆;7、散热网;8、载板;9、第一缺口;10、第一通孔;11、内板;12、第二通孔;13、凸杆;14、底板;15、凹槽;16、第二缺口;17、第三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包括外壳1、顶盖2、紧固螺栓3、第一轴杆4、套环5、第二轴杆6、散热网7、载板8、第一缺口9、第一通孔10、内板11、第二通孔12、凸杆13、底板14、凹槽15、第二缺口16和第三通孔17,外壳1的顶端连接有顶盖2,且顶盖2的前后两端表面均安装有紧固螺栓3,顶盖2的内部穿插有第一轴杆4,且第一轴杆4的底端连接有位于外壳1下方的套环5,并且套环5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轴杆6;散热网7镶嵌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外表面,且外壳1的底端连接有载板8,载板8的外端表面呈锯齿状结构,且载板8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缺口9,并且第一缺口9的横切面呈圆形结构,载板8外表面的锯齿状结构便于其与其他零件进行啮合,以构成传动结构,载板8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缺口9,且第一缺口9的内侧设置有开设在载板8中间位置的第一通孔10,载板8的内部安装有内板11,且内板1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2,内板11的横切面呈“X”形结构,且内板11卡合连接在载板8的内部,并且第二通孔12位于内板11的中心位置,同时第二通孔12的位置和第一通孔10的位置相对应,利用内板11加强的载板8的整体强度,载板8的下表面焊接有凸杆13,且凸杆13的底端连接有底板14,凸杆13关于载板8左右对称设置,且凸杆13的底端卡合在凹槽15的内部,并且凸杆13的转动轨迹和凹槽15重合,通过凸杆13可以对载板8进行支撑,且通过凹槽15可以防止载板8的转动受到影响,底板14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内侧设置有开设在底板14上表面的第二缺口16,第二缺口16的内侧设置有位置和第一通孔10相对应的第三通孔17,且第一通孔10和第三通孔17的直径相同。如图1和图2中顶盖2和外壳1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顶盖2和外壳1通过紧固螺栓3进行固定连接,并且顶盖2和第一轴杆4的连接方式为套接,通过利用紧固螺栓3对顶盖2和外壳1进行固定,不仅使得连接紧密,还可以方便进行拆卸。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时,首先将顶盖2和外壳1卡合连接,随后利用紧固螺栓3将二者紧紧的固定在一起,此时安装完毕,同时也便于后续对其内部零件进行维修;通过散热网7可以确保外壳1内部零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得以和外界流通,而载板8通过在其内部卡合插入内板11,增加其承载强度,并且载板8表面的第一缺口9使得外壳1下表面被阻挡的面积变小,也便于进行散热,同时载板8外端表面的锯齿状结构使得其可以与其他零件啮合,从而构成传动结构;而底板14作为与自行车的车壳连接的部件,通过将第二轴杆6与自行车内部的零件连接,即可进行驱动,而第二轴杆6在转动时,通过套环5可以同时和第一轴杆4转动,而载板8下表面的凸杆13卡合在凹槽15内部,可以对载板8进行支撑,同时也不妨碍载板8的转动,这就是该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使用的整个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包括外壳(1)和散热网(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端连接有顶盖(2),且顶盖(2)的前后两端表面均安装有紧固螺栓(3),所述顶盖(2)的内部穿插有第一轴杆(4),且第一轴杆(4)的底端连接有位于外壳(1)下方的套环(5),并且套环(5)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轴杆(6);所述散热网(7)镶嵌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外表面,且外壳(1)的底端连接有载板(8),所述载板(8)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缺口(9),且第一缺口(9)的内侧设置有开设在载板(8)中间位置的第一通孔(10),所述载板(8)的内部安装有内板(11),且内板(1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载板(8)的下表面焊接有凸杆(13),且凸杆(13)的底端连接有底板(14),所述底板(14)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内侧设置有开设在底板(14)上表面的第二缺口(16),所述第二缺口(16)的内侧设置有位置和第一通孔(10)相对应的第三通孔(17),且第一通孔(10)和第三通孔(17)的直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用中置电机,包括外壳(1)和散热网(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端连接有顶盖(2),且顶盖(2)的前后两端表面均安装有紧固螺栓(3),所述顶盖(2)的内部穿插有第一轴杆(4),且第一轴杆(4)的底端连接有位于外壳(1)下方的套环(5),并且套环(5)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轴杆(6);所述散热网(7)镶嵌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外表面,且外壳(1)的底端连接有载板(8),所述载板(8)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缺口(9),且第一缺口(9)的内侧设置有开设在载板(8)中间位置的第一通孔(10),所述载板(8)的内部安装有内板(11),且内板(1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载板(8)的下表面焊接有凸杆(13),且凸杆(13)的底端连接有底板(14),所述底板(14)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内侧设置有开设在底板(14)上表面的第二缺口(16),所述第二缺口(16)的内侧设置有位置和第一通孔(10)相对应的第三通孔(17),且第一通孔(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范特瑞德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