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控制电路、终端设备及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45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终端设备及数据线。其中,该充电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用于与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获取与第一接口连接的数据线的电流限值;其中,第一接口包括Type‑C接口,Type‑C接口包括SBU1引脚和SBU2引脚;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对充电过程中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以使电流不超过数据线的电流限值。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保证具有不同电流限值的数据线在安全条件下为终端设备充电的同时,降低数据线的设计难度以及制作成本。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 and Data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控制电路、终端设备及数据线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终端设备及数据线。
技术介绍
随着终端设备在生活中使用频率的增加,终端设备充电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终端设备充电时,可以利用快速充电技术通过数据线连接电源的方式进行充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充电速度变快,会使数据线上流过的电流变大,电流越大,数据线上的温升就会越高。如果一个支持快速充电技术的终端设备搭配了一个不支持快速充电技术的数据线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流过数据线的电流过大,会出现烧坏数据线的风险。目前,针对该风险,主要是在数据线上设置识别芯片,用于表示数据线最大能够承受的过流能力,以便终端设备对其进行识别,并对充电过程中经过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但是,该方案会提高数据线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终端设备及数据线,以保证数据线为终端设备安全充电的同时,解决数据线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应用于终端设备,该充电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检测模块,用于与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获取与第一接口连接的数据线的电流限值;其中,第一接口包括Type-C接口,Type-C接口包括SBU1引脚和SBU2引脚;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对充电过程中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以使电流不超过数据线的电流限值。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中涉及的充电控制电路。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二方面中涉及的终端设备包括:在数据线与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口电连接时,获取与第一接口连接的数据线的电流限值;其中,第一接口包括Type-C接口,Type-C接口包括SBU1引脚和SBU2引脚;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对充电过程中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以使电流不超过数据线的电流限值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ype-C数据线,包括:第二阻抗元件,第二阻抗元件与数据线的第二接口连接,用于在数据线的第一接口与终端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之后形成分压电路;其中,第一接口中的SBU1引脚与第二接口中的SBU1引脚连接;第二接口中的SBU2引脚与第二接口中的SBU2引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在与数据线连接的第一接口处设置充电控制电路,使充电控制电路与数据线中的阻抗元件形成分压电路,终端设备通过获取分压电路的电压信号,确定数据线的电流限值,以便终端设备对充电过程中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使数据线上的电流不超过数据线的电流限值。可以实现,数据线在安全条件下为终端设备充电的同时,降低数据线的设计难度以及制作成本。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的电路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电路结构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和数据线连接时的电路结构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和数据线连接时的电路结构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目前出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终端设备、方法、以及数据线。首先,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充电控制电路10包括:检测模块110和控制模块120。其中,检测模块110用于与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获取与第一接口连接的数据线的电流限值。其中,第一接口可以是Type-C接口,Type-C接口进一步包括SBU(Sidebanduse)1引脚和SBU2引脚。控制模块120,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对充电过程中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以使电流不超过数据线的电流限值。由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10,通过在与数据线连接的第一接口处设置充电控制电路,使充电控制电路与数据线中的阻抗元件形成分压电路,终端设备通过获取充电过程中数据线上的电流,确定数据线的电流限值,以便终端设备对充电过程中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使数据线上的电流不超过数据线的电流限值。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口可以包括用于充电的充电端子和用于检测数据线的电流限值的连接端子。其中,用于充电的充电端子可以包括VBus引脚;用于检测数据线的电流限值的连接端子包括上述涉及到的SBU1引脚和SBU2引脚。下面结合图2、3分别对充电控制电路和数据线作进一步介绍。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模块110中,具体可以包括第一阻抗元件210和电压采样电路220。其中,第一阻抗元件210与第一接口130连接;电压采样电路220用于采集终端设备中的第一接口130的电压信号。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阻抗元件210包括下拉电阻,下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接口130连接,下拉电阻的另一端与终端设备的电源连接。这里,在第一接口130与数据线连接的情况下,第一接口130与设置于数据线中的下拉电阻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接口130包括第一连接端子,第一阻抗元件包括第一上拉电阻,下拉电阻包括第一下拉电阻;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第一上拉电阻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一接口130与数据线连接时,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三连接端子电连接,第一下拉电阻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端子连接,第一下拉电阻另一端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其中,第三连接端子位于数据线的第二接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接口130还包括第二连接端子,第一阻抗元件还包括第二上拉电阻;下拉电阻还包括第二下拉电阻;第二上位电阻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终端设备的电源连接,第一接口130与数据线连接时,第二连接端子与第四连接端子电连接;第二下拉电阻的一端与第四连接端子相连,第二下拉电阻的另一端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其中,第四连接端子位于数据线的第二接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压采样电路220包括第一数模转换器和第二数模转换器;其中,第一数模转换器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控制模块连接;第二数模转换器分别与第二连接端子、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120,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计算数据线的电流限值,然后,对充电过程中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如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线,该数据线包括:第二阻抗元件310,第二阻抗元件310与数据线的第二接口320连接,用于在数据线的第一接口与终端设备的第二接口320连接之后形成分压电路,以对数据线的电流限值进行检测。第一接口中的SBU1引脚与第二接口中的SBU1引脚连接;第一接口中的SBU2引脚与第二接口中的SBU2引脚连接。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数据线均可为Type-C数据线。第二接口可以是T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检测模块,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获取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数据线的电流限值;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Type‑C接口,所述Type‑C接口包括SBU1引脚和SBU2引脚;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对充电过程中所述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电流不超过所述数据线的电流限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检测模块,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获取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数据线的电流限值;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Type-C接口,所述Type-C接口包括SBU1引脚和SBU2引脚;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对充电过程中所述数据线上的电流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电流不超过所述数据线的电流限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阻抗元件,所述第一阻抗元件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电压采样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接口的电压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元件包括下拉电阻,所述下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下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源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时,所述第一接口与设置于所述数据线中的下拉电阻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阻抗元件包括第一上拉电阻,所述下拉电阻包括第一下拉电阻;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上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三连接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下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子相连,所述第一下拉电阻另一端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彬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