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母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45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母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机器人的腔体,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通信连接机器人和基站的通信组件,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机器人母港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腔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腔体的门,所述腔体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向机器人充电的充电组件,其结构简单,而且当机器人进入所述腔体后,门将关闭,使得机器人进入所述机器人母港后处于全封闭的环境中,安全性较高;而且,通过所述通信组件可以确保机器人、所述机器人母港以及所述本体之间通信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以将所述机器人母港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安全稳固。

A Robot Home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母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母港。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得人们对机器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电力不足、组件破坏等情况,因此,在机械人使用的过程中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机器人的体积较小,不可能携带容量较大的电池;而在在机器人上设置光伏发电装置,不仅大大增加机器人的重量,而且光伏发电装置将会对机器人的性能产生影响。另外,机器人工作时,有些意外事件难以通过传感器检测,比如外壳被弄脏,部分辅助机构损坏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器人母港,其结构简单、可以对机器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一种机器人母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机器人的腔体,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通信连接机器人和基站的通信组件,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机器人母港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腔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腔体的门,所述腔体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向机器人充电的充电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顶壁设置有监控组件,所述监控组件用于监控机器人的外部状态、并通过所述通信组件将监测结果传输至基站。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组件为通信中继器。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组件为无线充电组件,并且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设置有蓄电池。进一步地,所述门包括两个对称铰接在所述腔体前侧壁的感应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连接在本体底部的固定件,所述机器人母港通过两个所述固定件连接在终端塔上。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本体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片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片,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配孔。更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孔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装配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前后两端。优选地,所述本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母港,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机器人的腔体,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通信连接机器人和基站的通信组件,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机器人母港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腔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腔体的门,所述腔体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向机器人充电的充电组件,其结构简单,而且当机器人进入所述腔体后,门将关闭,使得机器人进入所述机器人母港后处于全封闭的环境中,安全性较高;而且,通过所述通信组件可以确保机器人、所述机器人母港以及所述本体之间通信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以将所述机器人母港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安全稳固。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机器人母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其中,图1-图3中的附图标记为:1、本体;2、腔体;3、通信组件;4、监控组件;5、感应门;6、固定件;7、第一连接片;8、第二连接片;9、装配孔;10、光伏组件;11、充电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母港,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机器人的腔体2,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通信连接机器人和基站的通信组件3,所述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机器人母港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腔体2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腔体的门,所述腔体2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向机器人充电的充电组件11,其结构简单,而且当机器人进入所述腔体2后,门将关闭,使得机器人进入所述机器人母港后处于全封闭的环境中,安全性较高;而且,通过所述通信组件3可以确保机器人、所述机器人母港以及基站之间通信的稳定性;另外,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可以将所述机器人母港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安全稳固。为了能够及时了解机器人表面及外部组件的状态,所述腔体2的顶壁设置有监控组件4,所述监控组件4用于监控机器人的外部状态、并通过所述通信组件3将监测结果传输至基站。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外部状态主要包括表面是否有污渍或是否有破损等。而且,当所述监控组件4监测到机器人表面存在污渍或表面出现破损时,所述监控组件4将监测到的信息传输至基站,同时对机器人采用相应措施,以确保机器人的正常运行。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通信组件3为通信中继器,从而可以确保所述机器人母港、机器人以及基站之间通信的稳定性,以保证所述机器人母港能够及时向基站发出信息以及及时接受基站发出的信息。所述充电组件11为无线充电组件,并且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设置有蓄电池,由于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设置在所述腔体2的底部,当机器人进入所述腔体2后,机器人的充电端将与所述蓄电池相接触,从而可以将储存于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被传输至机器人。所述门包括两个对称铰接在所述腔体2前侧壁的感应门5,当机器人在逐渐靠近所述感应门5的过程中,当所述感应门5感应到机器人达到其感应范围内时,所述感应门5将打开;直到机器人进入所述腔体2后,机器人将离开所述感应门5的感应范围,此时所述感应门5将关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连接在本体1底部的固定件6,所述机器人母港通过两个所述固定件6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具体地,每个所述固定件6包括与本体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片7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片7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片8,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片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装配孔9。为了提高装配后的稳定性,所述装配孔9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装配孔9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8的前后两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本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光伏组件10,所述光伏组件10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组件11,从而通过所述光伏组件10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转化后的电能存储到所述充电组件11的蓄电池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母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机器人的腔体,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通信连接机器人和基站的通信组件,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机器人母港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腔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腔体的门,所述腔体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向机器人充电的充电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母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机器人的腔体,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通信连接机器人和基站的通信组件,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机器人母港固定连接在终端塔上的固定组件,所述腔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腔体的门,所述腔体的底壁设置有用于向机器人充电的充电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母港,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顶壁设置有监控组件,所述监控组件用于监控机器人的外部状态、并通过所述通信组件将监测结果传输至基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母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组件为通信中继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母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为无线充电组件,并且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设置有蓄电池。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蔡炜姚正齐谷山强王海涛严碧武李健刘芮彤殷鹏翔郑雷洪骁程曦李涛程远梁文勇涂洁焦方俞吴大伟冯智慧方书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