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358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OLED像素,所述OLED像素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位于相邻两个OLED像素之间且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电场的第三电极。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可以使得扩散至第三电极区域的空穴在竖向电场作用下沿竖向方向扩散,抑制了空穴在空穴注入层上的横向移动,使得空穴无法从浓度高的像素扩散至浓度低的像素,避免了串扰不良。

A Display Panel and Its Driving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因其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响应快、宽视角等而备受业界关注。OLED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由像素界定层界定的OLED器件,OLED器件包括阳极、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等。在OLED显示面板制备过程中,每个OLED器件具有独立的有机发光层,以根据需要发射特定的光。而其他膜层,如空穴注入层、电子传输层、阴极等通常为公共层,即多个OLED器件的空穴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均为一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现,OLED显示面板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像素串扰,例如,当显示第一画面时,周边的像素会轻微发亮,导致串扰不良,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控制方法、显示装置,以避免显示面板的串扰不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OLED像素,所述OLED像素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位于相邻两个OLED像素之间且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电场的第三电极。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设置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的基底上,所述像素界定层界定出多个OLED像素区域,所述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依次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和所述基底之间。可选地,所述空穴注入层通过穿过所述像素界定层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三电极接触。可选地,所述第三电极呈连续的片状电极,或者,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电极。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和所述OLED像素之间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栅电极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或者,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源电极或漏电极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可选地,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控制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OLED像素,所述OLED像素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位于相邻两个OLED像素之间的第三电极,所述驱动控制方法包括:向所述第三电极施加电压,使得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可选地,向所述第三电极施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极上的电压,使得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反向电场,所述反向电场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可选地,当所述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时,向所述第三电极施加电压,使得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所述第一画面为显示面板的像素中存在不发光的像素时所显示的画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相邻两个像素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极,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从而,当相邻的OLED像素之间的空穴浓度不均使得空穴在空穴注入层横向传递时,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竖向电场可以使得扩散至第三电极区域的空穴沿竖向方向扩散,抑制了空穴在空穴注入层上的横向移动,使得空穴无法从浓度高的像素扩散至浓度低的像素,避免了串扰不良。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一种OLED显示面板串扰不良的示意图;图2为采用UV光破坏性手段处理空穴注入层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a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电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显示面板显示第二画面的示意图;图7为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空穴移动的示意图;图9a为显示面板中形成层间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b为显示面板中形成第三电极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c为显示面板中形成钝化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d为显示面板中形成第一电极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e为显示面板的形成像素界定层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电极;12—空穴注入层;121—第一过孔;13—发光层;14—电子传输层;15—第二电极;21—基底;22—像素界定层;23—第三电极;24—缓冲层;25—栅绝缘层;26—层间绝缘层;27—钝化层;30—薄膜晶体管;31—有源层;32—栅电极;33—源电极;34—漏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目前,OLED显示面板可以通过R、G、B像素独立发光、白光OLED和彩色滤光片配合或色转换方法三种方式实现全彩。其中,最常见的实现全彩的方式为R、G、B像素独立发光,即在显示面板上分别制作红光OLED像素、绿光OLED像素和蓝光OLED像素,通过三原色混合实现全彩。红光OLED像素、绿光OLED像素和蓝光OLED像素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发光层,以发射特定的红、绿、蓝光,而其他膜层如空穴注入层、电子传输层、阴极等为公共层。OLED显示面板可以显示第一画面和第二画面,OLED显示面板包括R像素、G像素和B像素,当R、G、B三个像素中存在不发光的像素时,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为第一画面,当R、G、B三个像素均发光时,显示面板显示的画面为第二画面。亦即,第一画面为显示面板的像素中存在不发光的像素时所显示的画面,第二画面为显示面板的像素均发光时所显示的画面。OLED显示面板在显示第一画面时,会出现串扰不良,例如,在显示单色R画面时,周边的G、B像素会轻微发亮。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串扰不良的主要原因为,作为公共层的空穴注入层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当相邻像素区域的空穴浓度不同时,空穴会在在空穴注入层中横向传递,出现横向电流,导致串扰不良。图1为一种OLED显示面板串扰不良的示意图。在图1中,OLED器件包括第一电极11、空穴注入层12、发光层13、电子传输层14和第二电极15。OLED像素包括红光(R)OLED像素、绿光(G)OLED像素和蓝光(B)OLED像素,红光OLED像素、绿光OLED像素和蓝光OLED像素分别具有独立的发光层,空穴注入层12、电子传输层14和第二电极15均为公共层。显示面板显示第一画面如紫色画面,第二电极15的电压为-5V,R、B像素第一电极11电压为-2V,G像素第一电极电压为-5V。此时,空穴注入层12的空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OLED像素,所述OLED像素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位于相邻两个OLED像素之间的第三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OLED像素,所述OLED像素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极、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位于相邻两个OLED像素之间的第三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设置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的基底上,所述像素界定层界定出多个OLED像素区域,所述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第二电极依次设置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所述第三电极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和所述基底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通过穿过所述像素界定层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三电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呈连续的片状电极,或者,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条状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和所述OLED像素之间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栅电极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或者,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朝哲李纪梅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