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34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涉及给排水管道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给排水管体以及与主给排水管体相配合的固定安装座;主给排水管体内沿主给排水管体延伸方向设置有一从给排水管体,主给排水管体的上方设置有一维修管道,主给排水管体上设置有一给排水流量控制箱,排水流量控制箱的顶部设置有一电机容纳箱和控制箱体;主给排水管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杂质收集箱,维修管道的一侧面设置有爬梯,排水流量控制箱内安装有排水流量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解决了现有的给排水管道没有对不同污水进行区别运输,杂质收集清理、管道维护不便,易造成下沉,管道内的流量监测不便,难以对堵塞的管道位置进行察觉和定位的问题。

A Comprehensive and High Efficiency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
本技术属于给排水管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
技术介绍
给排水管道是指汇集和排放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管渠及其附属设施所组成的系统,包括主管、支管以及通往处理厂的管道,无论修建在街道上或其他地方的,只要起到排水作用的管道都可以称之为给排水管道。现有的给排水管道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污水、雨水、生活用水等含杂质和污染物成分比例不同的水质统一地通过一个主排水管进行传输至处理厂进行处理,没有做到区分传输,造成了污水提升和改良的成本;2、给排水管道中的杂质易造成管道堵塞,现有的给排水管道结构对垃圾和污物进行清理不便,结构不合理,清理和维护成本高;3、给排水管道埋设于地表以下底部易造成被水掏空、下沉、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对给排水管道工作造成影响;4、难以对给排水管道中的污水流量监控,对给排水管道造成的堵塞难以察觉和定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通过提供一种内部设置有从给排水管体的主给排水管体,主给排水管体上设置有通过转盘和电机驱动控制的排水流量控制机构、带有远程数据传输模块的远程控制箱,主给排水管体的底部安装有与主给排水管体相配合的固定安装底座,主给排水管体上内设置有维护管道、栅板、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三滤网对杂质进行过滤和收集,方便维修,解决了现有的给排水管道没有对不同污水进行区别运输,杂质收集清理、管道维护不便,易造成下沉,管道内的流量监测不便,难以对堵塞的管道位置进行察觉和定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包括主给排水管体以及与主给排水管体相配合的固定安装座,所述主给排水管体内沿主给排水管体延伸方向设置有一从给排水管体,所述主给排水管体两侧沿主给排水管体延伸方向各对称设置有一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表面均布开设有第一固定安装孔;所述主给排水管体的上方设置有一维修管道,所述维修管道顶部活动安装有一封盖;所述主给排水管体上设置有一给排水流量控制箱,所述排水流量控制箱的顶部设置有一电机容纳箱和控制箱体;所述主给排水管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杂质收集箱,所述主给排水管体的外侧面沿主给排水管体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与固定安装座限位配合的限位凸条;所述主给排水管体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面向主给排水管体开口的方向环绕开设有一圈密封槽,所述连接环的外周侧面环绕均布开设有一圈盲孔;所述主给排水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连接环相对应的一缺口,所述主给排水管体上位于缺口一端沿外周侧面环绕设置有一圈与盲孔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所述主给排水管体的顶壁等间距设置有固定安装块;所述维修管道的一侧面设置有爬梯,所述杂质收集箱位于维修管道的正下方,所述杂质收集箱的顶部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有一格栅板;所述从给排水管体的外周侧等间距安装有管箍,所述管箍与固定安装块之间通过钢丝吊绳相连接;所述排水流量控制箱内安装有排水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排水流量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安装于电机容纳箱内的伺服电机;所述主给排水管体内位于排水流量控制箱的位置环绕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和第一环状凸起,所述主给排水管体的外表面位于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弧形开口;所述第一转盘的外周侧环绕设置有一圈与第一凹槽相对应配合的第二环状凸起,所述第二环状凸起的外周侧设置有一段与弧形开口位置相对应的弧形齿轮,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一端设置有与弧形齿轮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二转盘的外周侧面环绕设置有一圈与第一环状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中心位置各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与从给排水管体转动配合的轴承;所述第一转盘的表面均布开设有第一排水筛孔,所述第二转盘的表面均布开设有与第一排水筛孔相对应的第二排水筛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安装座包括座体、设置于座体上方与主给排水管体相配合的弧形承载座、设置于座体底部的橡胶垫层,所述座体的两侧各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安装条,所述弧形承载座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与安装条相对应配合的第二固定安装条,所述第一固定安装条的表面均布开设有第二固定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安装条的表面均布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固定安装孔;所述弧形承载座的弧形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与限位凸条相对应配合的限位凹槽。进一步地,所述主给排水管体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固定安装孔和第三固定安装孔配合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安装座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固定安装孔配合固定于地面。进一步地,所述主给排水管体外顶面设置有一流量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体内设置有设置有单片机控制器、伺服电机控制模块、GPS定位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单片机控制器与伺服电机控制模块、GPS定位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分别电性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主给排水管体内位于排水流量控制机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位于所述维修管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滤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滤孔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滤网的滤孔直径为1~5cm,所述第三滤网的滤孔直径为0.2~0.5c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水筛孔和第二排水筛孔的直径一致,所述第一排水筛孔的直径为10~30cm。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内部设置有从给排水管体的主给排水管体,主给排水管体上设置有通过转盘和电机驱动控制的排水流量控制机构、带有远程数据传输模块的远程控制箱,主给排水管体的底部安装有与主给排水管体相配合的固定安装底座,主给排水管体上内设置有维护管道、栅板、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三滤网对杂质进行过滤和收集,方便维修,具有对不同的含量的杂质和污水进行区别运输,高效处理,杂质收集清理、管道维护方便,管体不易下沉,管道内的流量监控方便,对堵塞的管道位置进行察觉和定位精准及时高效的优点。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给排水管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主给排水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结构右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排水流量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固定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结构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主给排水管体,101-维修管道,1011-封盖,102-排水流量控制箱,103-电机容纳箱,104-控制箱体,105-流量传感器,106-安装条,1061-第一固定安装孔,107-缺口,1071-第一贯穿孔,108-连接环,1081-盲孔,1082-密封槽,109-杂质收集箱,1091-格栅板,1092-转动轴,110-限位凸条,111-第一凹槽,112-第一环状凸起,113-第一滤网,114-第二滤网,115-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包括主给排水管体(1)以及与主给排水管体(1)相配合的固定安装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内沿主给排水管体(1)延伸方向设置有一从给排水管体(3),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两侧沿主给排水管体(1)延伸方向各对称设置有一安装条(106);所述安装条(106)的表面均布开设有第一固定安装孔(1061);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上方设置有一维修管道(101),所述维修管道(101)顶部活动安装有一封盖(1011);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上设置有一给排水流量控制箱(102),所述排水流量控制箱(102)的顶部设置有一电机容纳箱(103)和控制箱体(104);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杂质收集箱(109),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外侧面沿主给排水管体(1)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与固定安装座(2)限位配合的限位凸条(110);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环(108),所述连接环(108)的面向主给排水管体(1)开口的方向环绕开设有一圈密封槽(1082),所述连接环(108)的外周侧面环绕均布开设有一圈盲孔(1081);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连接环(108)相对应的一缺口(107),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上位于缺口(107)一端沿外周侧面环绕设置有一圈与盲孔(1081)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1071);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顶壁等间距设置有固定安装块(117);所述维修管道(101)的一侧面设置有爬梯(1012),所述杂质收集箱(109)位于维修管道(101)的正下方,所述杂质收集箱(109)的顶部通过转动轴(1092)转动安装有一格栅板(1091);所述从给排水管体(3)的外周侧等间距安装有管箍(116),所述管箍(116)与固定安装块(117)之间通过钢丝吊绳(118)相连接;所述排水流量控制箱(102)内安装有排水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排水流量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转盘(4)、第二转盘(5)、安装于电机容纳箱(103)内的伺服电机(6);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内位于排水流量控制箱(102)的位置环绕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111)和第一环状凸起(112),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外表面位于第一凹槽(111)的位置开设有一弧形开口(1111);所述第一转盘(4)的外周侧环绕设置有一圈与第一凹槽(111)相对应配合的第二环状凸起(402),所述第二环状凸起(402)的外周侧设置有一段与弧形开口(1111)位置相对应的弧形齿轮(403),所述伺服电机(6)的动力输出轴一端设置有与弧形齿轮(403)相啮合的齿轮(601);所述第二转盘(5)的外周侧面环绕设置有一圈与第一环状凸起(112)相配合的第二凹槽(502);所述第一转盘(4)和第二转盘(5)的中心位置各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与从给排水管体(3)转动配合的轴承;所述第一转盘(4)的表面均布开设有第一排水筛孔(401),所述第二转盘(5)的表面均布开设有与第一排水筛孔(401)相对应的第二排水筛孔(5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型高效给排水管道,包括主给排水管体(1)以及与主给排水管体(1)相配合的固定安装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内沿主给排水管体(1)延伸方向设置有一从给排水管体(3),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两侧沿主给排水管体(1)延伸方向各对称设置有一安装条(106);所述安装条(106)的表面均布开设有第一固定安装孔(1061);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上方设置有一维修管道(101),所述维修管道(101)顶部活动安装有一封盖(1011);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上设置有一给排水流量控制箱(102),所述排水流量控制箱(102)的顶部设置有一电机容纳箱(103)和控制箱体(104);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杂质收集箱(109),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外侧面沿主给排水管体(1)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与固定安装座(2)限位配合的限位凸条(110);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环(108),所述连接环(108)的面向主给排水管体(1)开口的方向环绕开设有一圈密封槽(1082),所述连接环(108)的外周侧面环绕均布开设有一圈盲孔(1081);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连接环(108)相对应的一缺口(107),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上位于缺口(107)一端沿外周侧面环绕设置有一圈与盲孔(1081)相对应的第一贯穿孔(1071);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顶壁等间距设置有固定安装块(117);所述维修管道(101)的一侧面设置有爬梯(1012),所述杂质收集箱(109)位于维修管道(101)的正下方,所述杂质收集箱(109)的顶部通过转动轴(1092)转动安装有一格栅板(1091);所述从给排水管体(3)的外周侧等间距安装有管箍(116),所述管箍(116)与固定安装块(117)之间通过钢丝吊绳(118)相连接;所述排水流量控制箱(102)内安装有排水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排水流量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转盘(4)、第二转盘(5)、安装于电机容纳箱(103)内的伺服电机(6);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内位于排水流量控制箱(102)的位置环绕设置有一圈第一凹槽(111)和第一环状凸起(112),所述主给排水管体(1)的外表面位于第一凹槽(111)的位置开设有一弧形开口(1111);所述第一转盘(4)的外周侧环绕设置有一圈与第一凹槽(111)相对应配合的第二环状凸起(402),所述第二环状凸起(402)的外周侧设置有一段与弧形开口(1111)位置相对应的弧形齿轮(403),所述伺服电机(6)的动力输出轴一端设置有与弧形齿轮(403)相啮合的齿轮(601);所述第二转盘(5)的外周侧面环绕设置有一圈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诗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远方城投市政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