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同源健康医疗及预防的医疗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30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同源健康医疗及预防医疗模式,通过建立准确的体征、行为、症状模块与相应病例模块对接系统,解决健康医疗与预防医疗中非明显症状表象与靶向诊疗难的学科领域和医疗行业痛点问题;建立了类似于疾病医疗模式的症状、病例、靶向诊疗与疗效四大环节的健康医疗运营模式。使得健康医疗模式可以与医院,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社区、家庭及每个个体相连接,形成体征、行为、健康、疾病、健康、行为、体征的健康生态系统;提高用户的体能,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提高机构人力资源竞争能力。同时促进了疾病医疗系统的发展,便于医师快速寻找到准确的疾病治疗方法。

A Medical Model of Intelligent Homologous Health Care and Preven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同源健康医疗及预防的医疗模式
本专利技术属于健康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同源健康医疗及预防的医疗模式。
技术介绍
人体器官与系统功能,症状与病例存在某种相关关系,同源健康数据理论把这种关系定义为同源关系。例如,心血管病,就是指心脏,血液和血管三大源头产生的疾病,这三大病源不仅为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为靶向治疗提供靶群,为疗效提供保障。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它的逆向同源模块技术。逆向同源技术可以解决将病症按不同的源特征进行分类排列,按不同源的不同组织结构进行模块拼接和组织恢复,进行系统还原,到达健康治疗效果。目前的医疗模式是以疾病诊疗为中心的疾病医疗模式。患者因疾病而与医院形成医患关系,一旦疾病被处置,这种关系就结束。留下的只是一份静止的医疗记录。这种疾病医疗模式解决了治病救人的大问题。但是,在突发性短时间内死亡的健康突变威胁和在随着年龄变化导致的器官功能衰退的健康渐变威胁上,疾病医疗系统的作用非常有限。智能同源健康医疗模式,是在传统疾病医疗系统上建立的健康医疗模式。解决疾病医疗模式尚不能解决的两大难题:一是对突发性疾病在短时间内死亡的病例,目前医疗系统的治疗有限,无力防治;二是在随着年龄变化导致的器官功能衰退过程中,如何保持持续的工作竞争能力与生活质量上,目前医疗束手无策。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智能同源健康医疗运营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同源健康医疗及预防医疗模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患者不具有预防突发性疾病的能力;且无法根据自身器官和年龄的变化,维持健康状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同源健康医疗及预防医疗模式,包括以同源健康数据平台服务器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系统为辅助的线上及线下诊疗系统,所述线上及线下诊疗系统包括有:健康特征群体分类系统:以身份证信息为基准作为识别单个用户人群的个人资料,单个用户按系统设置的模块填入体征,行为,工作岗位及环境的信息;人工智能系统根据用户基本数据进行分类,类比,建立用户类似特征群体集群;用户健康体征3D成像系统:根据人体体征情况建立健康医疗诊断分析用3D模型,3D模型包括人体皮肤、肌肉、骨骼、器官、组织、系统和穴位部位的人体生理数据的正常指标以及正常指标区间;医师健康医疗管理模块系统:设立有医师注册认证模块,根据医师认证的资质以及其擅长的同源病症划分类别,建立健康医疗医师数据库;健康医疗收费付费系统:建立收费通道接口和付费结算现金流系统,根据用户的健康与机构特征情况,设立医保,商业保险,工会福利,人力资源中高级职员基金,合作机构预付等收费收费通道进行收费;同时建立根据医师在线以及为用户诊断的情况进行薪资结算;用户管理模块系统:用于用户,及授权的医师,人力资源部门及家庭成员等对用户的体征,工作能力,症状及病例进行综合评估及管理,建立机构用户健康数据库,同时,系统还根据病症同源技术,寻找同源病症类群体,进行分类,类比,和聚类处理,为用户识别健康状况及诊疗效果提供依据;健康医疗检测设备匹配系统:系统依据用户的综合特征推荐线下医院及第三者化验,检测中心,并与检测站的检测设备进行匹配检测,弥补家庭及移动检测设备无法得出准确数据的缺陷,用户根据医师的建议到线下医院及化验检测中心进行化验或检查,并拿到化验单或检验单上照相,系统上传到相应数据库模块上,便于增加医师诊断的准确性;医院健康医疗管理系统:与合作医院共同开始保健科(预防科)门诊,或者与现有体检科门诊合作,门诊医生获得智能同源健康数据平台的相关认证后,可以进行健康医疗专业服务,便于用户就医;机构用户生理,心理及社会能力状况识别模块系统:根据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委托对机构用户的生理,心理及工作能力状况进行系统评估和跟踪;以便机构能够依据职员的综合健康状况,安排工作负荷和加班时长,提高职员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内部协调关系,机构竞争能力及与外部的协同合作关系;实现科学和合情合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适度的将健康因素纳入工作计划之中,使得机构在竞争中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线上健康数据预测共享系统:根据人体3D成像模型,病历以及身体状况通过人工智能设备对人体健康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对比,预测用户患有相关疾病的种类及概率值,并进行分享通告用户以及建议;用户体征,行为特征,症状及环境模块同源类比聚类系统;根据患者的体征进行同源类比并生成相关数据,对健康医疗中的非明显症状,非确诊病例,非明显靶向及多靶特征等进行模块预测,类模拟,及疗效逆向同源回归技术来提高健康医疗的症状诊疗,功能和稳态恢复和持续诊疗效果;健康医疗的问诊和症状模块系统:建立诊断沟通平台,单个患者根据病症可以对应多个同源病症的医师,单个医师根据病症可以对应多个患有同源病症的患者,多个医师组建同源医师团队,单个用户与类用户组建同源类群体,诊断过程中保留症状记录,便于实时跟踪;健康医疗的拟病例模块及预测系统:患者建立用户档案,存储病历,并可在线实时更新各种检查结果、检查时间、用药及恢复状况,医师根据患者病历状况进行疾病预测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方案;健康医疗的靶向模块系统:根据同源类比分析模块,诊断确认病原位置状况,并根据其源头进行靶向治疗及预防;健康医疗的治疗、调理、保健品及运动对接系统:建立网络保健品售卖系统,用户可根据医师下达的病历单和药品单,在线上药品系统中购买所需保健品;线上药品系统还设置有专门的药师监察,对每一订单进行审核;健康医疗的疗效评估体系:用于用户和医师共同确认的患者身体状况模块,用于记录患者的病症处于治疗中、治愈、复发、复发治疗中、缓解多个状态显示。优选的,所述线上及线下诊疗系统还包括有电脑以及手机移动客户端:构建编辑与同源健康数据平台服务器连接的手机APP和电脑客户端,分别包括有医师用、药师用以及患者用三种,针对不同的人群还可以设置单独的心脑血管科专用APP及皮肤科专用APP。优选的,所述人工智能系统设置为18层深层神经网络系统。优选的,所述健康特征群体分类系统可以设置有两个常用地址,分别健康突变风险部分和健康渐变风险部分,便于对区域的不同健康风险进行诊断。优选的,所述医师健康医疗管理模块系统上还设置有与之擅长同源病症的名医师讲堂,用于医师自身诊断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设置有网络书籍学习考试模块,完善医师的医疗诊断经验,促进医师在健康医疗方面的进步。优选的,所述健康医疗的治疗、调理、保健品及运动对接系统中的每款药品均经过进行CFDA批准和类群体使用具有反馈效果的准入审核,防伪认证,同时还建立有药品送达快递专线,便于快速地将药品送到患者手上。优选的,所述特征用户管理模块系统上还设有家庭模块和家属权限模块,便于通过家庭用户进行操作,使得一些身体暂时不便的用户也可以由家人通过网络就医。优选的,所述线上及线下诊疗系统还包括有与保险公司,工会福利,中高级人才及职员基金,合作机构专项基金及某些用户愿意支付健康数据交易基金设立的健康医疗收费模块,便于保障医师以及用户与机构的权益。优选的,所述线上及线下诊疗系统上还设置有奖励系统,对于同源病症中难以治愈的病症或难以攻克的顽疾进行悬赏,便于提高医师对疾病治疗方案的开发与创新治疗;对于疑难杂症用户的愿意接受治疗追踪,全程行为监测等数据贡献,给予本人,家属及相关人员奖励。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同源健康医疗及预防医疗模式,包括以同源健康数据平台服务器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系统为辅助的线上及线下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上及线下诊疗系统包括有:健康特征群体分类系统:以身份证信息为基准作为识别单个用户人群的个人资料,单个用户按系统设置的模块填入体征,行为,工作岗位及环境的信息;人工智能系统根据用户基本数据进行分类,类比,建立用户类似特征群体集群;用户健康体征3D成像系统:根据人体体征情况建立健康医疗诊断分析用3D模型,3D模型包括人体皮肤、肌肉、骨骼、器官、组织、系统和穴位部位的人体生理数据的正常指标以及正常指标区间;医师健康医疗管理模块系统:设立有医师注册认证模块,根据医师认证的资质以及其擅长的同源病症划分类别,建立健康医疗医师数据库;健康医疗收费付费系统:建立收费通道接口和付费结算现金流系统,根据用户的健康与机构特征情况,设立医保,商业保险,工会福利,人力资源中高级职员基金,合作机构预付等收费收费通道进行收费;同时建立根据医师在线以及为用户诊断的情况进行薪资结算;用户管理模块系统:用于用户,及授权的医师,人力资源部门及家庭成员等对用户的体征,工作能力,症状及病例进行综合评估及管理,建立机构用户健康数据库,同时,系统还根据病症同源技术,寻找同源病症类群体,进行分类,类比,和聚类处理,为用户识别健康状况及诊疗效果提供依据;健康医疗检测设备匹配系统:系统依据用户的综合特征推荐线下医院及第三者化验,检测中心,并与检测站的检测设备进行匹配检测,弥补家庭及移动检测设备无法得出准确数据的缺陷,用户根据医师的建议到线下医院及化验检测中心进行化验或检查,并拿到化验单或检验单上照相,系统上传到相应数据库模块上,便于增加医师诊断的准确性;医院健康医疗管理系统:与合作医院共同开始保健科(预防科)门诊,或者与现有体检科门诊合作,门诊医生获得智能同源健康数据平台的相关认证后,可以进行健康医疗专业服务,便于用户就医;机构用户生理,心理及社会能力状况识别模块系统:根据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委托对机构用户的生理,心理及工作能力状况进行系统评估和跟踪;以便机构能够依据职员的综合健康状况,安排工作负荷和加班时长,提高职员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内部协调关系,机构竞争能力及与外部的协同合作关系;实现科学和合情合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适度的将健康因素纳入工作计划之中,使得机构在竞争中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线上健康数据预测共享系统:根据人体3D成像模型,病历以及身体状况通过人工智能设备对人体健康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对比,预测用户患有相关疾病的种类及概率值,并进行分享通告用户以及建议;用户体征,行为特征,症状及环境模块同源类比聚类系统;根据患者的体征进行同源类比并生成相关数据,对健康医疗中的非明显症状,非确诊病例,非明显靶向及多靶特征等进行模块预测,类模拟,及疗效逆向同源回归技术来提高健康医疗的症状诊疗,功能和稳态恢复和持续诊疗效果;健康医疗的问诊和症状模块系统:建立诊断沟通平台,单个患者根据病症可以对应多个同源病症的医师,单个医师根据病症可以对应多个患有同源病症的患者,多个医师组建同源医师团队,单个用户与类用户组建同源类群体,诊断过程中保留症状记录,便于实时跟踪;健康医疗的拟病例模块及预测系统:患者建立用户档案,存储病历,并可在线实时更新各种检查结果、检查时间、用药及恢复状况,医师根据患者病历状况进行疾病预测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方案;健康医疗的靶向模块系统:根据同源类比分析模块,诊断确认病原位置状况,并根据其源头进行靶向治疗及预防;健康医疗的治疗、调理、保健品及运动对接系统:建立网络保健品售卖系统,用户可根据医师下达的病历单和药品单,在线上药品系统中购买所需保健品;线上药品系统还设置有专门的药师监察,对每一订单进行审核;健康医疗的疗效评估体系:用于用户和医师共同确认的患者身体状况模块,用于记录患者的病症处于治疗中、治愈、复发、复发治疗中、缓解多个状态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同源健康医疗及预防医疗模式,包括以同源健康数据平台服务器为基础、以人工智能系统为辅助的线上及线下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上及线下诊疗系统包括有:健康特征群体分类系统:以身份证信息为基准作为识别单个用户人群的个人资料,单个用户按系统设置的模块填入体征,行为,工作岗位及环境的信息;人工智能系统根据用户基本数据进行分类,类比,建立用户类似特征群体集群;用户健康体征3D成像系统:根据人体体征情况建立健康医疗诊断分析用3D模型,3D模型包括人体皮肤、肌肉、骨骼、器官、组织、系统和穴位部位的人体生理数据的正常指标以及正常指标区间;医师健康医疗管理模块系统:设立有医师注册认证模块,根据医师认证的资质以及其擅长的同源病症划分类别,建立健康医疗医师数据库;健康医疗收费付费系统:建立收费通道接口和付费结算现金流系统,根据用户的健康与机构特征情况,设立医保,商业保险,工会福利,人力资源中高级职员基金,合作机构预付等收费收费通道进行收费;同时建立根据医师在线以及为用户诊断的情况进行薪资结算;用户管理模块系统:用于用户,及授权的医师,人力资源部门及家庭成员等对用户的体征,工作能力,症状及病例进行综合评估及管理,建立机构用户健康数据库,同时,系统还根据病症同源技术,寻找同源病症类群体,进行分类,类比,和聚类处理,为用户识别健康状况及诊疗效果提供依据;健康医疗检测设备匹配系统:系统依据用户的综合特征推荐线下医院及第三者化验,检测中心,并与检测站的检测设备进行匹配检测,弥补家庭及移动检测设备无法得出准确数据的缺陷,用户根据医师的建议到线下医院及化验检测中心进行化验或检查,并拿到化验单或检验单上照相,系统上传到相应数据库模块上,便于增加医师诊断的准确性;医院健康医疗管理系统:与合作医院共同开始保健科(预防科)门诊,或者与现有体检科门诊合作,门诊医生获得智能同源健康数据平台的相关认证后,可以进行健康医疗专业服务,便于用户就医;机构用户生理,心理及社会能力状况识别模块系统:根据机构人力资源部门委托对机构用户的生理,心理及工作能力状况进行系统评估和跟踪;以便机构能够依据职员的综合健康状况,安排工作负荷和加班时长,提高职员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内部协调关系,机构竞争能力及与外部的协同合作关系;实现科学和合情合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适度的将健康因素纳入工作计划之中,使得机构在竞争中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线上健康数据预测共享系统:根据人体3D成像模型,病历以及身体状况通过人工智能设备对人体健康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对比,预测用户患有相关疾病的种类及概率值,并进行分享通告用户以及建议;用户体征,行为特征,症状及环境模块同源类比聚类系统;根据患者的体征进行同源类比并生成相关数据,对健康医疗中的非明显症状,非确诊病例,非明显靶向及多靶特征等进行模块预测,类模拟,及疗效逆向同源回归技术来提高健康医疗的症状诊疗,功能和稳态恢复和持续诊疗效果;健康医疗的问诊和症状模块系统:建立诊断沟通平台,单个患者根据病症可以对应多个同源病症的医师,单个医师根据病症可以对应多个患有同源病症的患者,多个医师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联健康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