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136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pH调节池、混凝池、絮凝池、化学沉淀池、水解酸化池、MBBR池和生化沉淀池;在所述的水解酸化池的两侧池壁沿水流方向交替设有若干片用于改变水流流向的挡板,所述的挡板自水解酸化池的两侧池壁向水解酸化池的内部延伸;所述的水解酸化池的池底设有曝气机构。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挡板,使水解酸化池中的水流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无需通过机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在保证水解酸化效果的前提下,节省了装置成本和运行成本;同时水解酸化池内设有曝气机构,避免所述废水一体化装置存在较大的运行余量,使所述废水一体化装置的控制更加灵活,节省了运行成本。

An Integrated Device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一体化装置是常用的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具体结构为将多个功能池连贯设置,使废水依次通过多个功能池,通过各个功能池对废水进行不同的处理,最后实现对工业废水的净化。现有的废水一体化装置存在着以下缺点:其一,现有的废水一体化装置都是定制化的,整个一体化装置在设计使按照最大进水量和最差水质进行设计,在进行废水处理时只能按照该处理模式运行,造成在大部分情况下整个一体化装置的余量较大,使运行成本较大;其二,在水解酸化池内需要设置机械搅拌装置对水解酸化池进行搅拌,增加了装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本技术无需设置搅拌装置,同时能够降低装置成本和运行成本。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pH调节池、混凝池、絮凝池、化学沉淀池、水解酸化池、MBBR池和生化沉淀池;在所述的水解酸化池的两侧池壁沿水流方向交替设有若干片用于改变水流流向的挡板,所述的挡板自水解酸化池的两侧池壁向水解酸化池的内部延伸;所述的水解酸化池的池底设有曝气机构。优选地,所述的PH调节池设有进水口和搅拌装置。优选地,所述的曝气机构包括若干个沿水流方向设置的曝气单元,所述的曝气单元包括若干个交替连接的曝气盘和曝气管;每个所述的曝气单元均设有独立的控制阀。优选地,所述的挡板设置n片,将所述的水解酸化池划分为n+1个单元,沿水流方向依次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n+1单元,所述的第二单元至第n+1单元设有组合填料。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单元至第n+1单元的组合填料的设置量逐渐减少。优选地,所述的MBBR池内设有悬浮填料,填充比例为30%-50%。优选地,所述的MBBR池内设有溶氧仪。优选地,所述的化学沉淀池为斜管沉淀池,所述的化学沉淀池设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排泥口;所述的第一排泥口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与水解酸化池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生化沉淀池为斜管沉淀池,所述的生化沉淀池设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二排泥口,所述的第二排泥口通过第二污泥回流管与水解酸化池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挡板长度相等,其长度等于水解酸化池宽度的3/4至4/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挡板,改变水解酸化池中的水流方向,使水解酸化池中的水流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无需通过机械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在保证水解酸化效果的前提下,节省了装置成本和运行成本。水解酸化池的溶氧量可调节;水解酸化池内设有多个独立的曝气单元,可根据进水量及进水的质量控制曝气单元的开启数量,进而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溶氧量,可根据进水量及进水的质量控制;避免所述废水一体化装置存在较大的运行余量,使所述废水一体化装置的控制更加灵活,节省了运行成本。本技术的水解酸化池内通过挡板实现了多段折流式结构,沿水流方向,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因此在水解酸化池内组合填料随着水流方向逐渐减少,使各个区域内污泥负荷保持一致,使水解酸化池内各段的污染物浓度均匀。通过设置曝气机构,曝气机构具有多个能够独立控制的曝气单元,能够根据进水水质水量控制各个曝气单元的开启,进而调整水解酸化池容积和水解酸化时间;提高生物可生化性的同时,调整好氧池容积,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通过设置曝气机构和组合填料使水解酸化池具有接触氧化池的功能,使得好氧池容积增加,污泥浓度提高,好氧池停留时间增加,加之MBBR池中悬浮填料由好氧、缺氧和厌氧的污泥组成,使得好氧池在去除COD、氨氮的同时具有去除TN和TP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水解酸化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PH调节池,11-搅拌装置,2-混凝池,3-絮凝池,4-化学沉淀池,41-斜管,42出水口,5-水解酸化池,51-挡板,52-曝气单元,521-曝气管,522-曝气盘,523-控制阀,53-组合填料,6-MBBR池,61-悬浮填料,62-溶氧仪,7-生化沉淀池,81-第一污泥回流管,82-第二污泥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PH调节池1、混凝池2、絮凝池3、化学沉淀池4、水解酸化池5、MBBR池6和生化沉淀池7;在所述的水解酸化池5的两侧池壁沿水流方向交替设有若干片用于改变水流流向的挡板51,所述的挡板51自水解酸化池5的两侧池壁向水解酸化池5的内部延伸;所述的水解酸化池5的池底设有曝气机构。废水自PH调节池1流向生化沉淀池7,依次在各个功能池内进行处理进化。pH调节池、混凝池、絮凝池投加药剂分别为质量浓度为5%-20%的NaOH溶液、5%-15%的PAC溶液、0.1%-0.5%的PAM溶液。水解酸化池5内设有挡板51,用于改变废水的流向。如图2所示,所述的水解酸化池5为矩形水池。所述的挡板51长度相等,其长度等于水解酸化池5宽度的3/4至4/5。当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5内时,触碰到第一块挡板51,并沿挡板51流动,待流动至第一块挡板51的末端时,从缺口处流入第一块挡板51与第二块挡板51之间。重复上述步骤使废水在各块挡板之间流通,使废水的水流呈折流式流动,使废水在水解酸化池内始终处于湍流状态。以此代替传统的机械搅拌装置,在保证水解酸化效果的前提下,节约装置和运行成本。所述的PH调节池1设有进水口和搅拌装置11。进水口用于流入废水,搅拌装置11用于使PH调节池1内的反应充分。如图2所示,六块挡板51将水解酸化池5分为7个单元,沿水流方向依次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如图2所示,所述的曝气机构包括若干个沿水流方向独立设置的曝气单元52,所述的曝气单元52包括若干个交替连接的曝气盘522和曝气管521;每个所述的曝气单元52均设有独立的控制阀。所述的曝气单元设置设置六个,分别设置在第二单元至第七单元内。若干个曝气盘522和曝气管521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曝气单元52。曝气单元52具有独立的控制阀,用于控制该曝气单元52的运行。可根据进水量及进水的质量灵活控制曝气单元的开启数量,如当进水量较大或进水质量差时则开启较多的曝气单元,进水量较小或进水质量较好时则开启较少的曝气单元。避免了水解酸化池存在着较大的运行余量,进而避免所述废水一体化装置存在较大的运行余量,使所述废水一体化装置的控制更加灵活,节省了运行成本。同时,多个独立控制的曝气单元具有调节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及水解酸化时间的功能。该功能使所述的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能够根据水质灵活调节水解酸化时间。(1)设水解酸化池总容积为V,好氧池的总容积为Vh,MBBR池容积为VMBBR;水解酸化池第一单元容积为V1,第二单元容积为V2,…,第n单元容积为Vn1、正常情况下:V=V1+V2+…+Vn+Vn+1,Vh=VMBBR;2、当进水有机物负荷降低时,可缩短水解酸化段的停留时间,即可减小水解酸化池容积,此时可将水解酸化池中第n+1单元中的曝气装置开启,原水解酸化池第n+1单元就转变为接触氧化池(好氧池的一种形式),此时水解酸化池的容积为:V’=V1+V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PH调节池(1)、混凝池(2)、絮凝池(3)、化学沉淀池(4)、水解酸化池(5)、MBBR池(6)和生化沉淀池(7);在所述的水解酸化池(5)的两侧池壁沿水流方向交替设有若干片用于改变水流流向的挡板(51),所述的挡板(51)自水解酸化池(5)的两侧池壁向水解酸化池(5)的内部延伸;所述的水解酸化池(5)的池底设有曝气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PH调节池(1)、混凝池(2)、絮凝池(3)、化学沉淀池(4)、水解酸化池(5)、MBBR池(6)和生化沉淀池(7);在所述的水解酸化池(5)的两侧池壁沿水流方向交替设有若干片用于改变水流流向的挡板(51),所述的挡板(51)自水解酸化池(5)的两侧池壁向水解酸化池(5)的内部延伸;所述的水解酸化池(5)的池底设有曝气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调节池(1)设有进水口和搅拌装置(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机构包括若干个沿水流方向设置的曝气单元(52),所述的曝气单元(52)包括若干个交替连接的曝气盘(522)和曝气管(521);每个所述的曝气单元(52)均设有独立的控制阀(5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51)设置n片,将所述的水解酸化池(5)划分为n+1个单元,沿水流方向依次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n+1单元,所述的第二单元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世明黄舒劳燕雯王磊康兆雨区凤玲徐坤李诗怡郑基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科建禹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