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13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转动体,该转动体包括一旋转接触面,用以与一固定元件旋转接触,所述旋转接触面与固定元件接触面之间容纳有润滑流体,该旋转接触面包括一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与该转动体的轴向中心线成一定倾斜角度以避免润滑流体流失。该转动体的倾斜旋转接触面与固定元件接触面间形成楔形间隙,该楔形间隙中的润滑流体在该转动体转动带动下产生挤压和动压效果,从而抑制流体外流同时减少接触面间的摩擦,有效地提高该转动体和固定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动体,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保油效果的轴承。技术背景目前,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如硬盘驱动器(HDD)、光盘驱 动器(CD-ROM)、数字化视频光盘机(DVD)、微型光盘机(MiniDisc)、磁光盘 机(MO)及散热风扇等领域,尤其是含油轴承因其制造成本较低而被大量使 用。然而,当含油轴承中的转轴运转时,该转轴与轴承间的摩擦较大将导致 该转轴或轴承的磨损,同时,该含油轴承内的润滑流体受摩擦热的影响黏度 较低而容易泄露,且会蒸发、裂解最终导致该含油轴承或转轴使用寿命降低。依实验及经验显示影响含油轴承的寿命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是接触 面积,其二是保油功能。现有技术中一种中空含油轴承的设计,如中国专利 CN2545404Y号所揭示,该i殳计通过减少该轴^^与转轴的4妄触面积以减少该 轴承与转轴间的摩擦,然而,该设计未考虑到保油结构,润滑流体容易从该含油轴承端部泄露从而影响该含油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润滑流体泄漏并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 转动体。一种转动体,该转动体包括一旋转接触面,用以与一固定元件旋转接触, 所述旋转接触面与固定元件接触面之间容纳有润滑流体,该旋转接触面包括 一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与该转动体的轴向中心线成倾斜角度以避免润滑流 体流失。该转动体的倾斜旋转接触面与固定元件接触面间形成楔形间隙,该楔形间隙中的润滑流体在该转动体转动带动下产生挤压和动压效果,从而抑制流 体外流同时减少接触面间的摩擦,有效地提高该转动体和固定元件的使用寿 命。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一轴承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一轴承剖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 一轴承剖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一轴承剖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 一轴承剖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 一轴承剖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轴承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图2中轴承的 一精密整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轴承100。该轴承100包括一圆柱形本体 120及一沿轴向贯穿该本体120中心的中心通孔150,该中心通孔150用以收容 一旋转圓柱形转轴(图未示)。该本体120具有一上端面124、 一下端面125及一 内表面122,该内表面122的截面呈梯形使得靠近上端面124的中心通孔150孔 径较大,而靠近下端面125的中心通孑L150孔径较小。该内表面122与该本体120 中心线间轴向夹角为P 1,该夹角pi大约为o.r ~10° 。将一转轴装配于该轴承100的中心通孔150中,该转轴与该轴承100的内表 面122间形成一楔形间隙,该楔形间隙中分布有润滑流体,当该转轴运转时, 润滑流体将随着该转轴在楔形间隙中流动,由流体润滑理论得知,该润滑流 体由该中心通孔150上端较大间隙流向下端较小间隙时,将产生几何楔效应, 从而在该内表面122与转轴的较小间隙附近产生一较大流体压力作用,该流体 压力作用自该中心通孔150上端朝下递增, 一方面可抑制该楔形间隙中的润滑 流体沿轴向朝该轴承100上端流动,进而避免润滑流体的流失;另一方面,该 流体压力作用在该轴承100底端附近产生动压效果,以支撑该转轴维持在该轴承100中心位置。同时,该轴承100的内表面122与转轴的接触面积较小,可减 少该轴承100与转轴间的磨损。请参阅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轴承200。该轴承200包括一本体220及 一轴向贯穿该本体220中心的中心通孔250。该本体220的外围为一中间外径大 两端外径小的柱形,其可分为一圆柱形中间部222和二位于该本体220上下两 端,外径、轴向长度均较该中间部222小的圆柱形端部224,该中间部222与该 二端部224的之间分别通过一 圆台面过渡。该中心通孔250包括一中间孔252 及二毗邻该轴承200两端,且孔径及轴向长度均较该中间孔252小的上端孔 254、下端孔255。该中间孔252径向大致对应中间部222位置,且该中间孔252 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使得该本体220对应内表面成倾名+状,该内表面与该 中心通孔250中心线间轴向夹角为P2,该夹角P2大约为0.1。 10° 。该本体 220中与中间孑L252及二端孑L254、255对应内表面之间分別通过一圆台面过渡, 该二端孔254、 255分别与二端部224的位置大致对应,用以收容一转轴(图未示)。请参阅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轴承300。该轴承300具有与实施例二中 的轴承200相似的形状结构,比如一中心通孔350及二端部324,所不同之处在 于该轴承300上端内侧开设有一环形拦油槽340,该拦油槽340与该轴承300 上端的端部324位置大致对应,当该动压轴承300工作时,该拦油槽340可用于 收容来自该中心通孔350中的润滑流体,以防止润滑流体泄露。请参阅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轴承400。该轴承400具有与实施例三中 的轴7K300相似的形状结构,比如一中心通孔450及一拦油槽440,所不同之处 在于该轴承400内表面上与该拦油槽440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另一拦油槽442, 该二拦油槽440、 442可从该轴承400两端同时防止该中心通孔450中的润滑流 体泄露,进一步增强该轴承400的保油功能。请参阅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轴承500。该轴承500具有与实施例三中 的轴承300相似的形状结构,比如一本体520、 一中心通孔550及一拦油槽540, 所不同之处在于 一回油通道560贯穿通过该本体520中靠近该中心通孔550500的拦油槽540,该回油通道560将该拦油槽540与该轴承500—端连通,不仅可加强该轴承500的保油功能,还可平衡该轴承500的内部压力。另外,该回 油通道560还可根据需要贯穿至该轴承500顶端。请参阅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轴承600。该轴承600具有与实施例四中 的轴承400相似的形状结构,比如一本体620、 一中心通孔650及二拦油槽640、 642,所不同之处在于该本体620中设有一回油通道660,该回油通道660始 于该轴承500底端并对应贯穿通过该二拦油槽642、 640,从而将二拦油槽640、 642与该轴承600—端连通,由此润滑流体可通过该回油通道660在该轴承600 中循环利用。该回油通道660也可根据需要贯穿至该轴承600顶端。同样,在一具垂直内表面的轴承(图未示)和一转轴组成的轴承装置中, 该转轴的外围旋转接触面也可设计成上述实施例中具有倾斜角度的表面,同 样可达到保油和动压效果,从而延长该轴承装置的使用寿命。请参阅图7,上k轴承100、 200、 300、 400、 500及600的制造方法大致相 同,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采用粉末压制成型方法制作这些轴承 100、 200、 300、 400、 500及600的胚体,其中,在成型具倾斜表面的中心通 孔150、 250、 350、 450、 550、 650时,该成型才莫具的芯棒外周面应设计具有 一定脱模斜度,该脱模斜度范围为O.l。 10° ,如此还可使得这些轴承IOO、 200、 300、 400、 500及600的胚体易于成型脱模,对于具有回油通道560、 660 的轴承500、600,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动体,该转动体包括一旋转接触面,用以与一固定元件旋转接触,所述旋转接触面与固定元件接触面之间容纳有润滑流体,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接触面包括一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与该转动体的轴向中心线成倾斜角度以避免润滑流体流失。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转动体,该转动体包括一旋转接触面,用以与一固定元件旋转接触,所述旋转接触面与固定元件接触面之间容纳有润滑流体,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接触面包括一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与该转动体的轴向中心线成倾斜角度以避免润滑流体流失。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为一转轴。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为一轴承。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的范围为o.r ~io°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一中心通孔 和围绕该中心通孔的内表面,该内表面为所述倾斜表面,使得靠近该轴承顶 端的中心通孔孔径较大,而靠近该轴承底端的中心通孔孔径较小。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一中心通孑L, 该中心通孔包括一圆台形中间孔及二毗邻该轴承两端,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春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