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974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属于车辆实验技术领域。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包括:支架、悬架组件以及控制系统;支架的顶部设有顶梁;悬架组件包括车架以及位于车架两侧的车轮,车架分别通过减震组件与车轮连接,车架还通过线控转向系统与车轮连接;减震组件的顶部通过加压组件与顶梁连接;控制系统分别与线控转向系统和加压组件通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模拟车辆曲线行驶时左、右车轮间的载荷转移、满载工况下静态转向试验、行驶工况下的扫频转向试验以及不同胎‑地附着条件下的转向试验、重载车辆线控转向系统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实验等,可满足重载无人驾驶车辆线控转向系统在转向机构和作动控制系统在研制过程的试验需求。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steering-by-wir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实验
,具体涉及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线控转向系统是无人驾驶卡车、客车以及虚拟轨道列车等重载道路车辆的关键系统,要求转向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可靠性好。目前市场上还无成熟量产的满足重载无人驾驶车辆的线控转向系统,为了缩短重载车辆线控转向系统关键零部件及控制系统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制成本以及突破关键技术,急需一种重载无人驾驶车辆的线控转向试验装置。现有的线控转向试验装置多针对轻载乘用车量,负载模拟方法不适合重载车辆的线控转向系统;且功能单一、侧重于原理性试验,不易实现工程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以解决现有重载无人驾驶车辆的线控转向试验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包括:支架、悬架组件以及控制系统;支架的顶部设有顶梁;悬架组件包括车架以及位于车架两侧的车轮,车架分别通过减震组件与车轮连接,车架还通过线控转向系统与车轮连接;减震组件的顶部通过加压组件与顶梁连接;控制系统分别与线控转向系统和加压组件通信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悬架组件用以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悬架组件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支架(10)的顶部设有顶梁(11);所述悬架组件包括车架(20)以及位于所述车架(20)两侧的车轮(30),所述车架(20)分别通过减震组件与车轮(30)连接,所述车架(20)还通过线控转向系统与所述车轮(30)连接;所述减震组件的顶部通过加压组件与所述顶梁(11)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线控转向系统和所述加压组件通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悬架组件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支架(10)的顶部设有顶梁(11);所述悬架组件包括车架(20)以及位于所述车架(20)两侧的车轮(30),所述车架(20)分别通过减震组件与车轮(30)连接,所述车架(20)还通过线控转向系统与所述车轮(30)连接;所述减震组件的顶部通过加压组件与所述顶梁(11)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线控转向系统和所述加压组件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横臂(41)、下横臂(42)以及减震器(43);所述上横臂(41)和下横臂(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20)和车轮(30)连接;所述减震器(43)的顶端与所述上横臂(41)与所述车架(20)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震器(43)的底端与所述下横臂(42)与所述车轮(30)连接的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千斤顶(51)和伺服液压站(52),所述千斤顶(51)通过输油管(53)与所述伺服液压站(52)连通;所述千斤顶(51)竖直设置并且其顶端与所述顶梁(11)连接,所述千斤顶(51)的底端与所述上横臂(41)连接并且所述千斤顶(51)的底端与所述上横臂(41)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伺服液压站(52)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转向系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蔡进郭艳秋张成铭张众华李稳徐焱王文华于忠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