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及其使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25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由堵水调剖剂、扩孔增渗剂、洗油驱油剂按照体积比1‑3:2‑4:3‑5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的使用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与油田常规的调剖和驱油项目中的单项技术和单项工艺相比较,具有对地层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施工周期短,增油有效期长,显著提高了三次采油阶段低渗透及超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收率。

An Oil Displacement Agent fo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I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及其使用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采
,涉及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的使用工艺。
技术介绍
油藏开采需经过三个阶段:一次采油,既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原油;二次采油,既人工向油藏中注水或注气,补充能量以增加采油量;三次采油,既经过一、二次采油后再注入热介质、化学剂、或能与原油互渗的流体开采剩余和残余的原油,以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评价油田的开采效果和难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储层渗透率。按储层渗透率大小所划分的级别为五级:分为极好(>1000mD)、好(500mD-1000mD)、中等(100mD-500mD)、差(10mD-100mD)、极差(<10mD)。陕西省北部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油藏类型,储层渗透率等级为中差级或极差级,在全球油藏中为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油田,在进入二次采油后,油田注水开发存在三大矛盾,即: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层内矛盾,与高渗透油藏相比更加复杂,是世界级难题。开采中后期,由于地层能量的衰竭,含水率快速升高,原油产量递减快,造成采收率低。一、二次采油采收率仅为30%-35%左右,剩余65%-70%的采收率空间需要依靠三次采油技术来实现。因此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对于此类油田的原油采收率,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油田开采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用于针对陕西省北部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中三次采油技术,开采地层中剩余油和残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的使用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由堵水调剖剂、扩孔增渗剂、洗油驱油剂按照体积比1-3:2-4:3-5组成。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堵水调剖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水溶性酚醛树脂40-50%,改性脂肪胺固化剂10-15%,余量为清水,以上组份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扩孔增渗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甲酸5-10%,氨基磺酸10-15%,余量为清水,以上组份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洗油驱油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205-15%,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2-4%,十二醇硫酸钠1-2%,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2%,氟碳2-3%,余量为清水,以上组份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的使用工艺,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挤入堵水调剖剂:在注水井正常注水状态下,采用高压泵,先注入清水,待排量稳定时,将堵水调剖剂从注水井井口挤入油层;步骤2,挤入扩孔增渗剂:观察进口压力变化,在注水井正常注水状态下,采用高压泵,先注入清水,待排量稳定时,将扩孔增渗剂从注水井井口挤入油层,扩孔增渗剂挤入后,继续挤入清水;步骤3,挤入洗油驱油剂:观察进口压力变化,在注水井正常注水状态下,采用高压泵,先注入清水,待排量稳定时,将洗油驱油剂溶液挤入油层。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堵水调剖剂、扩孔增渗剂、洗油驱油剂挤入时高压泵的排量保持一致。步骤2中扩孔增渗剂注入时要求井口压力在原井口压力基础上升高至少1.0MPa。步骤3中洗油驱油剂时要求井口压力相对于扩孔增渗剂注入后的压力下降>0.5MPa。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与油田常规的调剖和驱油项目中的单项技术和单项工艺相比较,具有对地层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施工周期短,增油有效期长,显著提高了三次采油阶段低渗透及超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由A剂——堵水调剖剂、B剂——扩孔增渗剂、C剂——洗油驱油剂按体积比1-3:2-4:3-5构成。其中A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水溶性酚醛树脂40-50%,改性脂肪胺固化剂10-15%,余量为清水,以上组份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B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甲酸5-10%,氨基磺酸10-15%,余量为清水,以上组份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C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205-15%,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2-4%,十二醇硫酸钠1-2%,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2%,氟碳2-3%,余量为清水,以上组份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上述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的使用工艺,按照先挤入A剂,后挤入B剂,再挤入C剂的顺序进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步骤1,挤入A剂——堵水调剖剂:按照配方要求,称取水溶性酚醛树脂、改性脂肪胺固化剂和清水,混合均匀后得到A剂溶液,在注水井正常注水状态下,采用高压泵,先注入清水,待排量稳定在一定值时,将A剂从注水井井口挤入油层。A剂挤入后,继续挤入清水,观察井口压力变化。步骤2,挤入B剂——扩孔增渗剂:按照配方要求,称取甲酸、氨基磺酸和清水,混合均匀后得到B剂溶液,待压力测试,在原井口压力基础上升高至少1.0MPa时,在注水井正常注水状态下,采用配置有压力表和排量表的高压注水泵,先注入清水,待排量稳定在同一值时,将B剂从注水井井口挤入油层,B剂挤入后,继续挤入清水,观察井口压力变化。步骤3,挤入C剂——洗油驱油剂:按照配方要求,称取聚氧乙烯烷基醇醚-20、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十二醇硫酸钠、月桂酸二乙醇酰胺、氟碳和清水,混合均匀后得到C剂溶液。待压力测试,在挤入B剂后井口压力下降>0.5MPa时,在注水井正常注水状态下,采用高压泵,在排量稳定在同一值时,将C剂溶液挤入油层。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工艺技术原理是:注水井采用地面其他水源,加压后按日配注量,从注水井井口定量向地层注水,增加了地层的压力,为连通油井增加驱油能量。本专利技术在于,采用配置有压力表和排量表的高压泵,并联在注水井井口,连接方式近似于人体吊瓶输液方式,将A剂、B剂、C剂溶液按顺序从注水井井口挤入井筒,并挤入油层孔道,其中,A剂存留在注水井近井地带;B剂在近井地带反应后,生成可溶于水的甲酸钙和氨基磺酸盐;C剂是洗油驱油技术的主力军,在挤入A剂和B剂后,注入水提高了波及系数,扩大了在地层中注入水的波及体积;C剂以注入水为载体,从若干连通油井井口排出,通过先调、后扩、再洗的作用,清洗并驱替出油层中的剩余油和残余油。本专利技术组方的技术原理是:作业时先挤入A剂——堵水调剖剂,A剂的作用机理是,水溶性酚醛树脂可用水进行溶解,在加入改性脂肪胺固化剂后,在30℃-50℃温度时,60min左右可固化。挤入时,A剂优先进入高吸水层,堵住油层内大孔道,降低大孔道吸水量,迫使注入水绕道推进,提高了注入水在地层中的波及系数及体积。然后挤入B剂——扩孔增渗剂,甲酸对地层中岩石碎屑的碳酸钙反应,生成能溶解于水的甲酸钙。反应分子式:2HOOCH+CaCO3=Ca(HCOO)2+CO2+H2O。氨基磺酸是一种较好的酸化注水井的酸,它可与硫化亚铁、氧化铁、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氨基磺酸盐。反应分子如下:甲酸与氨基磺酸混合使用,可解除地层堵塞,扩大微孔道孔径、提高地层渗透率、增加未见水或微见水方向的吸水量,为C剂提供更大的渗流空间。再挤入C剂——洗油驱油剂,加入了高活性的原油清洗表面活性剂,超低界面张力达到10-3mN/m,C剂在超低界面张力、润湿反转、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其特征在于,由堵水调剖剂、扩孔增渗剂、洗油驱油剂按照体积比1‑3:2‑4:3‑5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其特征在于,由堵水调剖剂、扩孔增渗剂、洗油驱油剂按照体积比1-3:2-4:3-5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水调剖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水溶性酚醛树脂40-50%,改性脂肪胺固化剂10-15%,余量为清水,以上组份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孔增渗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甲酸5-10%,氨基磺酸10-15%,余量为清水,以上组份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油驱油剂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205-15%,山梨糖醇酐三油酸酯2-4%,十二醇硫酸钠1-2%,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2%,氟碳2-3%,余量为清水,以上组份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低渗透油藏调、扩、洗驱油剂的使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珍杜浩白鹏苟航宇牛建宏张雪马芳黑凯强尹正道葛成张文康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市永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