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883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49
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本生产工艺利用电脑制作好需要打印的渐变色图案,再使用纳米级喷头进行喷墨打印,图像无颗粒感,色彩渐变效果好,且该工艺操作简单、无需事先制版,自动化程度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A Gradual Color Change Nano Inkjet Print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绘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喷绘的渐变色图案效果的打印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客户不但对电子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子设备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电子设备外观做得越来越绚丽,颜色也越来越丰富,装饰图案也不再像以往一样单一颜色,都有多种颜色组成,而且相邻两种颜色之间还存在渐变过渡。现有电子设备的彩绘工艺多以丝网印刷、胶印、喷墨为主,来实现其渐变色图案的呈现,达到产品的外观装饰和个性化定制的目的。丝网印刷是指用丝网作为版基,并通过感光制版方法,制成带有图文的丝网印版。丝网印刷由五大要素构成,丝网印版、刮板、油墨、印刷台以及承印物,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可透过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能透过油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印刷时在丝网印版的一端倒入油墨,用刮板对丝网印版上的油墨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同时朝丝网印版另一端匀速移动,油墨在移动中被刮板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挤压到承印物上。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丝网印刷生产线及丝网印刷方法(申请号:201180020686.5),该丝网印刷生产线包括多台丝网印刷机(10)和配置在所述多台丝网印刷机(10)的彼此相邻之间的多台往复式输送机(12),其中,丝网印刷机(10)包括主体、具有基板支承装置的前输送机(22)、允许电路基板通过的后输送机(24)和对支承在基板支承装置上的电路基板进行丝网印刷的印刷装置。另外,多台往复式输送机(12)包括能够向与前输送机(22)相连的位置和与后输送机(24)相连的位置移动的可动输送机(152)。在基板支承装置和可动输送机(152)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基板识别装置(268),由动作方式决定部基于该基板识别装置(268)的识别结果来决定丝网印刷机(10)和往复式输送机(12)的至少一方的动作方式。利用丝网印刷渐变色图案时,其缺点为:需先制作网版,制作周期长,图案的渐变色过渡性差,网点明显,油墨不环保,气味大。对于胶印,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胶印机及胶印方法(申请号:201810322321.1),包括放纸机构、胶印机构、烘干机构和比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设置在胶印机构右侧位置,所述比色机构左侧设有若干送纸辊,所述胶印机构上部连接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上部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上部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另一端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上部连接有排放管,所述胶印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部左侧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内部设有供水辊,所述供水辊的局部与水槽中的水相接触。利用胶印印刷渐变色图案时,其缺点为:开版费用高,渐变色过渡性差,图案颗粒感明显,颜色不艳丽,油墨不环保,气味大,。对于喷墨,专利申请201310743576.2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及其改装方法和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方法,该喷墨打印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装有机体,机体还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检测检纸传感器输出的反馈信号的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进纸传感器接收的控制信号的第二检测模块、用于产生延时信号的延时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输出的信号并根据延时模块输出的延时信号控制主控电路板对检纸传感器供电的导通或阻断。以及包括喷墨打印机的改装方法和打印方法。该喷墨打印机及其改装方法和打印方法能够可对厚度较大的刚性介质如塑料平板或铝平板进行打印图案,提高该喷墨打印机的适用性。但是一般的UV喷墨打印后其墨点颗粒大,色彩图案一致性差,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该工艺使用纳米级喷头进行喷墨打印,图像无颗粒感,色彩渐变效果好,且该工艺操作简单、无需事先制版,自动化程度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电脑设计好需要打印的渐变色图案;S2:利用电脑软件,如瑞图软件对该图案进行色彩分析处理,并将数据传输至高精度喷墨打印机中;S3:在打印机的打印平台上放置承印物并定位,利用纳米级喷头对承印物进行喷墨,墨滴的大小小于3PL,使墨滴在承印物上能够墨点相互融合流平,减少承印物上的油墨颗粒形成,渐变色过渡性好;S4:喷墨完成后,利用打印机后置的UV灯或者传送至外置的UV灯进行固化。喷墨打印机使用的是纳米级喷头,例如理光GEN5S和京瓷喷头,其墨滴大小在3PL左右,比大部分同类型喷墨打印机的墨滴要小两倍,且只有墨滴大小在3PL以下的喷头才能实现纳米级喷墨。将承印物放置打印平台,选定位置进行定位,利用电脑控制打印机将任意设计好的图案进行操作直接打印,无需事先制版,可节省丝网印刷和胶印等工艺的制版开版费用和时间。在打印过程中不使用UV灯,保证喷墨的墨滴流平时间,使承印物上的墨点能相互融合流平,这是工艺过程中较关键的步骤,也是考验喷头打印精度和墨水品质的环节;图案打印完成之后,再由打印机的后置UV灯进行固化,以达到无数墨滴相互融合形成类似水平面的效果后UV灯刚好开始固化;或是将打印完未固化的承印物利用人工或机械手臂进行下料操作,转移到外置的UV固化灯的履带流水线通道中进行固化,可以提高成品效率,固化完成之后我们喷墨打印出来的效果就可以达到纳米级,人肉眼几乎看不到图案中的墨点;而且整个操作工程可以一个人工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让产品提高一个层次更具市场价值。而现有的同类打印设备采用的是边喷墨边固化的模式,当喷墨和固化同时进行时,墨滴喷到介质上之后就已经固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颗粒,画面则是由无数不同颜色的较明显的颗粒形成的,图案的呈现效果较差。进一步,所述打印机的所用的墨水为进口UV墨水,如agfa环保墨水,该墨水颜色艳丽,色域广,且不含VOC。进口UV墨水中不含有VOC,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所述步骤S3中的承印物为电子设备,其包括手机外壳,移动电源外壳,IPad外壳。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打印机后置的UV灯为喷头与UV灯错排安装分布。将喷头与UV灯错排分布,可以预留足够的时间使喷到承印物上的墨滴融合流平,以达到无数墨滴相互融合形成类似水平面的效果后UV灯刚开始固化。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利用人工或者机械手对承印物下料,并转移至装有UV灯的流水线通道进行固化。将承印物喷墨后,再将其边转移边固化,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时间,出板快速,提高加工效率。进一步,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S5:对承印物进行后续加工,包括喷油、镀膜操作。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生产工艺利用电脑制作好需要打印的渐变色图案,再使用纳米级喷头进行喷墨打印,图像无颗粒感,色彩渐变效果好,且该工艺操作简单、无需事先制版,自动化程度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电脑设计好需要打印的渐变色图案,其文件格式可以为pdf、tiff、AI等平面图格式;S2:利用电脑软件,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电脑设计好需要打印的渐变色图案;S2:电脑对该图案进行色彩分析处理,并将数据传输至高精度喷墨打印机中;S3:在打印机的打印平台上放置承印物并定位,利用纳米级喷头对承印物进行喷墨,墨滴的大小小于3PL,使墨滴在承印物上能够墨点相互融合流平,减少承印物上的油墨颗粒形成,渐变色过渡性好;S4:喷墨完成后,利用打印机后置的UV灯或者传送至外置的UV灯进行固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电脑设计好需要打印的渐变色图案;S2:电脑对该图案进行色彩分析处理,并将数据传输至高精度喷墨打印机中;S3:在打印机的打印平台上放置承印物并定位,利用纳米级喷头对承印物进行喷墨,墨滴的大小小于3PL,使墨滴在承印物上能够墨点相互融合流平,减少承印物上的油墨颗粒形成,渐变色过渡性好;S4:喷墨完成后,利用打印机后置的UV灯或者传送至外置的UV灯进行固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变色纳米喷墨打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济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金谷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