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翀专利>正文

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及辅料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843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45
一种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由下至上依次固定有胶布层、固定层和粘扣层,固定层上表面的中间设有胶条,在胶布层和固定层胶条的中心位置贯通设有可通过神经阻滞管的通孔;在通孔两侧的胶条上分别设有一个导向部件,导向部件的底部固定在胶条上,导向部件的顶部为一个斜面,斜面的一端与通孔的边沿衔接、另一端由通孔的边沿逐渐向外升高。在胶布层和固定层胶条的中心位置贯通设置的通孔,可使神经阻滞管由通孔穿出。保证神经阻滞管能够直接固定在固定贴的中心位置。二维固定有效的保证固定的可靠性。而具有斜面的导向部件能够使神经阻滞管的伸出位置有一个倾斜的支撑,避免了管身出现弯折,保证了管身的通畅。

Fixed Patch and Accessory Package for Nerve Blocking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及辅料包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
技术介绍
外科手术中,胸腔镜、腹腔镜等外科手术术后需要安装引流管来保证术后引流。在现代医学中,类似引流管以及输液输血管等医用导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不同导管,对应的固定方式和需要满足的牢固程度要求不一。例如,针对引流管、输液管等相对较粗且对固定位置要求不高的导管,主要是通过胶带或绷带进行固定,也有采用缝针的方式进行固定。相应的问题在于,前者固定不牢靠,后者损伤大,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还会增加感染机会。而对于神经阻滞管这类管径极细、容易打折的导管,目前采用的是粘扣式的固定贴。这种粘扣式的固定贴为多层结构,自下而上依次是胶布层、固定层和粘扣层。其中,位于最底层的胶布层用于将整个固定贴粘接在患者的皮肤上。固定层的下表面与胶布层固定,上表面为一层纤维绒毛,固定层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有胶条。粘扣层包括一个环形粘扣和一个条形粘扣,两个粘扣的后端分别固定在胶条两侧的固定层上,两个粘扣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为一层刺勾。使用时,首先将胶布层粘接在皮肤上;其次将伸出患者体外的神经阻滞管的管身沿胶条粘接固定;再将两个粘扣绕固定端翻转,使条形粘扣穿过环形粘扣,两个粘扣的交叉位置能够将神经阻滞管进一步包裹固定;最后将两个粘扣带有刺勾的一面按压在固定层的纤维绒毛上完成最终固定。但现有固定贴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受固定贴结构的限制,神经阻滞管在伸出患者体外后,伸出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在完成固定后,由于神经阻滞管的管身极细且软,所以很容易在伸出位置发生管身的弯折,进而出现管身的堵塞。此外,现有固定贴仅在一个维度上对管身实施固定,固定的牢靠程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及辅料包,能够保证管身不出现弯折现象,同时在两个维度上对管身实施固定,进一步保证固定的可靠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由下至上依次固定有胶布层、固定层和粘扣层,固定层上表面的中间设有胶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胶布层和固定层胶条的中心位置贯通设有可通过神经阻滞管的通孔;在通孔两侧的胶条上分别设有一个导向部件,导向部件的底部固定在胶条上,导向部件的顶部为一个斜面,斜面的一端与通孔的边沿衔接、另一端由通孔的边沿逐渐向外升高。进一步,所述导向部件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5°~45°。进一步,所述斜面与通孔边沿衔接的位置为弧形。进一步,所述导向部件的顶部为一个可放置神经阻滞管管身的斜槽。进一步,所述导向部件的长度和高度均小于5mm。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孔径比神经阻滞管的管径大1~2mm。一种辅料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和定位套件,该定位套件由下至上依次固定有胶布层、固定层和粘扣层,固定层的中部设有胶条。进一步,所述定位套件为两套。进一步,还包括无菌敷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胶布层和固定层胶条的中心位置贯通设置的通孔,可使神经阻滞管由通孔穿出。这样就保证了神经阻滞管的伸出位置能够直接固定在固定贴的中心位置。二维固定包括管身在纵向上受通孔的限位固定以及横向上受胶条和粘扣层的限位固定,有效的保证固定的可靠性。而具有斜面的导向部件能够使神经阻滞管的伸出位置有一个倾斜的支撑,避免了管身出现弯折,保证了管身的通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导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向部件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定位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胶布层,2、固定层,3-1、环形粘扣,3-2、条形粘扣,4、胶条,5、通孔,6、导向部件,7、定位套件,7-1、胶布层,7-2、固定层,7-3、粘扣层,7-4、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为多层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胶布层1、固定层2和粘扣层。胶布层1为椭圆形。胶布层1的下表面为粘胶用于粘接在患者的皮肤上,胶布层1的上表面与固定层2的下表面固定。固定层2的上表面为一层纤维绒毛。固定层2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有胶条4。粘扣层则包括一个环形粘扣3-1和一个条形粘扣3-2,两个粘扣的后端分别固定在胶条4两侧的固定层2上,两个粘扣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为一层刺勾。本技术的核心在于,如图1和图2所示,在胶布层1和固定层2胶条4的中心位置贯通设有可通过神经阻滞管的通孔5。该通孔5的管径比神经阻滞管的管径大1~2mm。在通孔5两侧的胶条4上分别设有一个导向部件6。导向部件6的底部固定在胶条4上,而顶部为一个斜面,如图3所述。导向部件6斜面的一端斜面的一端与通孔5的边沿衔接,另一端由通孔5的边沿逐渐向外升高。该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5°~45°。导向部件6的长度和高度均小于5mm。为了增加神经阻滞管与导向部件6之间的接触面,进一步保证导向的可靠性,故将斜面与通孔5边沿衔接的位置为弧形。如图4所示,导向部件6的顶部还可设置为一个放置神经阻滞管管身斜槽,同样也是为了增加接触面,已提供更多的导向支撑。一方面避免管身出现弯折,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在使用时,首先,将没有插入患者体内的神经阻滞管一端穿过通孔5,将本技术滑过神经阻滞管管身到达其伸出位置;其次,将胶布层1粘接在皮肤上;然后,将神经阻滞管的管身搭接在导向部件6上;第四,将伸出导向部件6的管身沿胶条4粘接固定;第五,将两个粘扣绕固定端翻转,使条形粘扣3-2穿过环形粘扣3-1,两个粘扣的交叉位置能够将神经阻滞管进一步包裹固定;最后,将两个粘扣带有刺勾的一面按压在固定层2的纤维绒毛上完成最终固定。一种辅料包,包括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和定位套件7。如图5所示,定位套件7由下至上依次固定有胶布层7-1、固定层7-2和粘扣层7-3,固定层7-2的中部设有胶条7-4。定位套件7与本技术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通孔5和导向部件6。此外,定位套件7相较本技术可缩小尺寸。这是因为定位套件7并不需要精确定位,只起到固定作用即可。定位套件7为两套。该辅料包中还包括无菌敷料。该无菌敷料用于贴覆在本技术和患者伤口上的,起到防止感染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由下至上依次固定有胶布层、固定层和粘扣层,固定层上表面的中间设有胶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胶布层和固定层胶条的中心位置贯通设有可通过神经阻滞管的通孔;在通孔两侧的胶条上分别设有一个导向部件,导向部件的底部固定在胶条上,导向部件的顶部为一个斜面,斜面的一端与通孔的边沿衔接、另一端由通孔的边沿逐渐向外升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由下至上依次固定有胶布层、固定层和粘扣层,固定层上表面的中间设有胶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胶布层和固定层胶条的中心位置贯通设有可通过神经阻滞管的通孔;在通孔两侧的胶条上分别设有一个导向部件,导向部件的底部固定在胶条上,导向部件的顶部为一个斜面,斜面的一端与通孔的边沿衔接、另一端由通孔的边沿逐渐向外升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5°~4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神经阻滞管的固定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通孔边沿衔接的位置为弧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翀张涛元侯丽宏张慧彭显江王怡
申请(专利权)人:雷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