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71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包括敷贴主体,所述敷贴主体的两侧设有边缘角包,所述边缘角包的内腔填充有辅助填充料,所述敷贴主体的顶部外侧设有温变层,所述温变层的内腔填充有分子微胶囊,所述敷贴主体的底部外侧贴合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外侧贴合有粘贴层,所述敷贴主体的内表面贴合有主体内壳,所述主体内壳的内侧贴合有温感层,所述温感层的内表面贴合有薄荷层,所述薄荷层的内表面贴合有聚丙烯酸填料,所述聚丙烯酸填料的内表面设有内水凝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使用新型结构,温感变色材料,实现对使用者体温的实时监测,增加冷管通管,可以防止单一测温组件对使用者的体温测量不准确,冷敷包内部设有薄荷,给使用者提升醒脑。

A thermochromic cold com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
本技术涉及中医敷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
技术介绍
冷敷包是一种由水凝胶、聚丙烯酸(钠)、冷感剂、薄荷等物质构成的,冷敷包的一面具有粘贴层,用于贴敷于使用处,温变油墨有热感变色油墨、感温变色油墨、热敏油墨或温度变色油墨。材料是采用特殊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的,具有特定变色温度的有机络合物、无机盐配位化合物和液晶分子等,通常为一种颗粒为圆球型的微胶囊化颜料,其颗粒直径为3~9微米。现有的冷敷包的效果只是对发热病人进行降温处理,在冷敷之后不能及时的知道使用者的实时体温变化,不利于提高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包括敷贴主体,所述敷贴主体的两侧设有边缘角包,所述边缘角包的内腔填充有辅助填充料,所述敷贴主体的顶部外侧设有温变层,所述温变层的内腔填充有分子微胶囊,所述敷贴主体的底部外侧贴合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外侧贴合有粘贴层,所述敷贴主体的内表面贴合有主体内壳,所述主体内壳的内侧贴合有温感层,所述温感层的内表面贴合有薄荷层,所述薄荷层的内表面贴合有聚丙烯酸填料,所述聚丙烯酸填料的内表面设有内水凝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温变层和缓冲层之间设有冷感通管,且冷感通管为温感变色柔性管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温变层和冷感通管表面均涂抹上温感变色材料,且温变层和冷感通管在温度低于37℃呈现蓝色,当温度高于37℃变色层呈现白色。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分子微胶囊的内部包裹有有机络合物、无机盐配位化合物和液晶分子,且分子微胶囊的单个粒径不超过九微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内水凝胶的两侧形状为圆角锥形,且内水凝胶的凸起圆角最远不超过温感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边缘角包内部填充的辅助填充料为柔性凝胶状填充物,且边缘角包填充比例为八成,并且边缘角包贴近皮肤表面一侧设有防滑胶条。本技术中,使用新型结构,温感变色材料,实现对使用者体温的实时监测,同时增加冷管通管,可以防止单一测温组件对使用者的体温测量不准确,同时冷敷包内部设有薄荷,给使用者提升醒脑,本技术新颖实用,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的正视图;图3为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例说明:1、内水凝胶;2、冷感通管;3、边缘角包;4、聚丙烯酸填料;5、主体内壳;6、粘贴层;7、缓冲层;8、辅助填充料;9、薄荷层;10、温感层;11、温变层;12、分子微胶囊;13、敷贴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包括敷贴主体13,敷贴主体13的两侧设有边缘角包3,边缘角包3的内腔填充有辅助填充料8,敷贴主体13的顶部外侧设有温变层11,温变层11的内腔填充有分子微胶囊12,敷贴主体13的底部外侧贴合有缓冲层7,缓冲层7的外侧贴合有粘贴层6,敷贴主体13的内表面贴合有主体内壳5,主体内壳5的内侧贴合有温感层10,温感层10的内表面贴合有薄荷层9,薄荷层9的内表面贴合有聚丙烯酸填料4,聚丙烯酸填料4的内表面设有内水凝胶1。温变层11和缓冲层7之间设有冷感通管2,且冷感通管2为温感变色柔性管材,保证可以实现冷敷贴的柔性使用,避免刚性部件对使用者产生二次伤害,温变层11和冷感通管2表面均涂抹上温感变色材料,且温变层11和冷感通管2在温度低于37℃呈现蓝色,当温度高于37℃变色层呈现白色,可通过变色层呈现的颜色判断患者仍否发烧,省去反复测量温度的麻烦,分子微胶囊12的内部包裹有有机络合物、无机盐配位化合物和液晶分子,且分子微胶囊12的单个粒径不超过九微米,避免胶囊粒径过大影响使用感受,内水凝胶1的两侧形状为圆角锥形,且内水凝胶1的凸起圆角最远不超过温感层10,避免对温感层10的温度感应出现干扰,到这外侧的温变层11产生温度提示的错误,边缘角包3内部填充的辅助填充料8为柔性凝胶状填充物,且边缘角包3填充比例为八成,并且边缘角包3贴近皮肤表面一侧设有防滑胶条,可以使整个冷敷包更加贴合病人的皮肤表面,减少滑落的概率。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冷敷贴的时候,将冷敷贴的敷贴主体13设有缓冲层7的一侧通过粘贴层6贴合在使用者的皮肤表面,填充有辅助填充料8的边缘角包3通过重力作用,压紧整个敷贴,更加紧密的贴合使用者皮肤,同时将冷感通管2放置在使用者的皮肤表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敷之后,整个冷敷贴的温度稳定之后,内水凝胶1吸收热量,升温时候将温度通过各夹层传输到温感层10上,之后传输到温变层11的表面,实现温变层11的变色,同时冷感通管2表面因为直接接触使用者皮肤表面,也可以直接产生变色。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包括敷贴主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主体(13)的两侧设有边缘角包(3),所述边缘角包(3)的内腔填充有辅助填充料(8),所述敷贴主体(13)的顶部外侧设有温变层(11),所述温变层(11)的内腔填充有分子微胶囊(12),所述敷贴主体(13)的底部外侧贴合有缓冲层(7),所述缓冲层(7)的外侧贴合有粘贴层(6),所述敷贴主体(13)的内表面贴合有主体内壳(5),所述主体内壳(5)的内侧贴合有温感层(10),所述温感层(10)的内表面贴合有薄荷层(9),所述薄荷层(9)的内表面贴合有聚丙烯酸填料(4),所述聚丙烯酸填料(4)的内表面设有内水凝胶(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包括敷贴主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贴主体(13)的两侧设有边缘角包(3),所述边缘角包(3)的内腔填充有辅助填充料(8),所述敷贴主体(13)的顶部外侧设有温变层(11),所述温变层(11)的内腔填充有分子微胶囊(12),所述敷贴主体(13)的底部外侧贴合有缓冲层(7),所述缓冲层(7)的外侧贴合有粘贴层(6),所述敷贴主体(13)的内表面贴合有主体内壳(5),所述主体内壳(5)的内侧贴合有温感层(10),所述温感层(10)的内表面贴合有薄荷层(9),所述薄荷层(9)的内表面贴合有聚丙烯酸填料(4),所述聚丙烯酸填料(4)的内表面设有内水凝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感变色冷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变层(11)和缓冲层(7)之间设有冷感通管(2),且冷感通管(2)为温感变色柔性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访亚
申请(专利权)人:正定县众帮保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