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立坤专利>正文

两级膨胀螺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65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级膨胀螺栓,它由前、后套管、螺栓、螺母等组成。由于利用两级金属套管处再次实现膨胀紧固,故有效地提高了螺栓的抗拉力及支承力;另还可以卡住螺栓,完全避免螺栓在紧固时有可能出现的自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紧固效果更加显著,是一种新型的膨胀螺栓。(*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栓,特别是一种两级膨胀螺栓。现有的膨胀螺栓是利用旋动螺母,使螺栓圆锥型螺头收紧而膨胀金属套管,进而螺栓固紧于建筑物上。但由于只膨胀套管一端局部表面积,因此只形成部分紧固力,当螺栓受一定作用力影响时会产生松动。另外施工中往往在旋紧螺母时螺栓难免出现转动,所以整个螺栓在使用中其紧固力将受到很大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扩大金属套管的膨胀面积以增加抗拉力和支承力,且可消除膨胀过程中螺栓自旋问题的两级膨胀螺栓。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技术包括螺栓、螺母、垫圈,其特征在于还有前套管及后套管,前套管与后套管都套在螺栓上,其交接处呈内、外园切角形状。前套管及后套管交接处可以是前套管采用内园切角形状,后套管采用外园切角形状,此时后套管有一间隙。前套管及后套管交接处也可以是后套管采用内园切角形状,前套管采用外园切角形状,此时前套管有一间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前套管采用内圆切角形状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前套管采用内圆切角形状时后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后套管采用内圆切角形状时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后套管采用内圆切角形状时前套管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图2,本技术由前套管1、后套管2、螺栓3、螺母4、垫圈5等组成。金属膨胀套管分为前套管1和后套管2,并套于螺栓3上。图1中前套管1和后套管2的交接处是前套管1采用内圆切角形状,而后套管2采用外圆切角形状。图2中后套管2上的间隙7为2mm左右。根据力学原理,紧固螺母4时,后套管2的一端在圆锥形螺头的作用下往一方向发生膨胀,另一端向前移动,其外圆切角端部切入内圆切角的前套管1的一端,使两套管交接部位同时发生膨胀,出现又一紧固力。随着前套管1的膨胀,后套管2的间隙变小,并可压紧螺栓,完全避免螺栓在紧固时有可能出现的自旋。参照图3、图4,此时前套管1和后套管2的交接处是后套管2采用内圆切角,而前套管1采用外圆切角。紧固螺母4时,同样后套管2的一端在圆锥形螺头的作用下往一方向发生膨胀,另一端向前移动,其内圆切角端部被外圆切角的前套管1的一端切入,使两套管交接部位同时发生膨胀,出现又一紧固力。此时,因前套管1上有间隙6,故随着后套管2的膨胀前套管1会压紧螺栓3。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利用两个金属套管接合处再次实现膨胀紧固,故有效地提高了螺栓的抗拉力及支承力;另还可以卡住螺栓,完全避免螺栓在紧固时有可能出现的自旋。2、结构合理,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紧固效果更加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级膨胀螺栓,包括螺栓3、螺母4、垫圈5,其特征在于:还有前套管1及后套管2,前套管1与后套管2都套在螺栓3上,其交接处呈内、外园切角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级膨胀螺栓,包括螺栓3、螺母4、垫圈5,其特征在于还有前套管1及后套管2,前套管1与后套管2都套在螺栓3上,其交接处呈内、外园切角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其特征在于前套管1及后套管2交接处可以是前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洪锐陈立坤
申请(专利权)人:陈立坤黄洪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