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含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835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1:57
一种桑叶含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桑叶粉10重量份,蜂蜜1‑3重量份,桑葚酵素4‑6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常温下密闭发酵3‑6个月;发酵后取出,再加入4‑6重量份的桑叶粉,40‑60重量份的麦芽糖,混合均匀,再压成片状,得到所述桑叶含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桑叶含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桑叶含片及其制备方法,制成含水量少的含片,便于保存和包装携带,通过发酵作用减少了桑叶粉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了桑叶粉服用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采用天然原料制成,易于被消费者接受。采用桑葚酵素发酵后与桑叶粉和麦芽糖混合,成分之间易于成团和保持水分,提高了产品保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叶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食品
,涉及桑叶的食品化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桑叶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桑树叶是植物桑树的叶子,多用于养蚕。另外桑树叶采收以后晒干还能入药,是中国中药材的一种,可以用于人类多种疾病的冶疗,众所周知,桑树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有多种的使用方法,目前较为常见的是桑树叶茶,桑叶粉等;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桑葚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钙等成分,其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目前有利用桑葚制造桑葚酵素,桑葚酵素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中医学认为桑树叶性寒,长期服用会加重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桑叶的这些特性,限制了桑叶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更好的利用桑叶及桑葚酵素,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叶含片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桑叶含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桑叶粉10重量份,蜂蜜1-3重量份,桑葚酵素4-6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常温下密闭发酵3-6个月;发酵后取出,再加入4-6重量份的桑叶粉,40-60重量份的麦芽糖,混合均匀,再压成片状,得到所述桑叶含片。优选的,所述蜂蜜为2重量份,桑葚酵素5重量份。优选的,,压片压力为10-12吨。优选的,,所述桑叶粉为霜桑叶粉。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桑叶含片。本专利技术所述桑叶含片及其制备方法,制成含水量少的含片,便于保存和包装携带,通过发酵作用减少了桑叶粉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了桑叶粉服用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采用天然原料制成,易于被消费者接受。采用桑葚酵素发酵后与桑叶粉和麦芽糖混合,成分之间易于成团和保持水分,提高了产品保质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桑叶含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桑叶粉10重量份,蜂蜜1-3重量份,桑葚酵素4-6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常温下密闭发酵15-30天;随后在发酵物中按照体积比加入0.002-0.0005体积份的亚硫酸钠,继续发酵1-4个月;发酵后取出,再加入4-6重量份的桑叶粉,40-60重量份的麦芽糖,混合均匀,再压成片状,得到所述桑叶含片。桑叶粉是将新鲜桑叶采摘后迅速烘干磨粉得到,蜂蜜与桑叶粉混合再加桑葚酵素发酵,蜂蜜的作用是提高产品的口感甜度,同时蜂蜜性温,中医上认为可以补中益气,使用蜂蜜对桑叶的寒性具有弥补作用,桑葚酵素主要是加速桑叶粉的发酵,桑葚酵素与桑叶粉都来源于桑树,发酵过程中对桑叶粉的破坏作用小。发酵后的固液混合物呈弱酸性,加入亚硫酸钠后,液体中形成亚硫酸,可以使发酵初期生成的酵母菌在后续发酵体系中成为优势菌种,具体主要提高其繁殖速度,并抑制其他有害细菌和霉菌,使其在发酵过程的菌种竞争中处于弱势。桑叶粉优选采用霜桑叶粉,即霜降节气前后时间段采集的桑叶制粉,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其清热疏散、敛降肺气的作用对于肺气过亢所致的病症效果更好。发酵得到的固液混合物中水分含量约占12-25%,与桑叶粉和麦芽糖混合后捏合成团,由于发酵产物本身就由桑叶粉和桑葚酵素得来,粘合力较强,捏合后,即使长期储存后,也不易失水粉化。为提高桑叶粉的分解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制作桑叶粉:采摘新鲜桑叶,浸泡在1-3%摩尔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20-60分钟,随后上锅蒸,采用过热水蒸气使蒸温维持在140摄氏度以上,持续6-12小时后取出摊凉,晒干后磨粉。氢氧化钠粘附在桑叶粉表面,在过热蒸汽的作用下,特别是在156-160摄氏度的高温下,桑叶上的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断链,在后续制粉发酵过程中更容易析出内部桑叶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在氢氧化钠摩尔浓度1.2%左右时,水解效果较好。桑叶是一种性质寒凉的保健食材,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群,在用桑叶泡水喝以后,会让脾胃虚寒症状加重,容易出现腹部疼痛和腹泻便溏,对身体健康不利。胰蛋白酶抑制成分是桑叶中造成人体腹泻等副作用的主要成分,桑叶粉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成分如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在发酵后多发酵转化为糖类和水,在发酵取出后,桑葚酵素对桑叶粉的这些成分也有抑制作用,降低了桑叶的副作用。将发酵后的桑叶粉,麦芽糖混合;麦芽糖主要是提高甜度,改善口感,同时降低发酵产物的含水量,麦芽糖的重量是发酵混合物总重量的3倍以上,可以将水分含量降低到5%以下,便于压制成型。具体实施例1:将桑叶粉10公斤,蜂蜜2公斤,桑葚酵素5公斤,混合搅拌均匀,放入陶罐内,管口扎紧密封,放置于背光通风处,常温下密闭发酵15天;随后在发酵物中按照体积比加入约300克亚硫酸钠,继续发酵100天。发酵后取出固液混合物,取5公斤桑叶粉,50公斤麦芽糖混合均匀,再慢慢加入发酵得到的混合物,使混合物的水分被完全吸收,整体成蜡状,将蜡状混合物导入含片模具,在冲压机下进行冲压,含片模具的直径12毫米,冲压时压力12吨,得到含片的厚度3毫米。具体实施例2:将桑叶粉10公斤,蜂蜜1.5公斤,桑葚酵素4公斤,混合搅拌均匀,放入陶罐内,管口扎紧密封,放置于背光通风处,常温下密闭发酵30天;随后在发酵物中按照体积比加入约270克亚硫酸钠,继续发酵100天。发酵后取出固液混合物,取5公斤桑叶粉,50公斤麦芽糖混合均匀,再慢慢加入发酵得到的混合物,使混合物的水分被完全吸收,整体成蜡状,将蜡状混合物导入含片模具,在冲压机下进行冲压,含片模具的直径12毫米,冲压时压力10吨,得到含片的厚度4.2毫米。具体实施例3:桑叶粉10公斤,蜂蜜2公斤,桑葚酵素5公斤,混合搅拌均匀,放入陶罐内,管口扎紧密封,放置于背光通风处,常温下密闭发酵30天;随后在发酵物中按照体积比加入约350克亚硫酸钠,继续发酵100天。发酵后取出固液混合物,取6公斤桑叶粉,60公斤麦芽糖混合均匀,再慢慢加入发酵得到的混合物,使混合物的水分被完全吸收,整体成蜡状,将蜡状混合物导入含片模具,在冲压机下进行冲压,含片模具的直径12毫米,冲压时压力12吨,得到含片的厚度3毫米。具体实施例4:采摘新鲜桑叶,浸泡在1%摩尔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40分钟,随后上锅蒸,采用过热水蒸气使蒸温维持在140摄氏度以上,持续12小时后取出摊凉,晒干后磨粉。将上述方法制得的桑叶粉10公斤,蜂蜜2公斤,桑葚酵素5公斤,混合搅拌均匀,放入陶罐内,管口扎紧密封,放置于背光通风处,常温下密闭发酵30天;随后在发酵物中按照体积比加入约350克亚硫酸钠,继续发酵100天。发酵后取出固液混合物,取6公斤桑叶粉,60公斤麦芽糖混合均匀,再慢慢加入发酵得到的混合物,使混合物的水分被完全吸收,整体成蜡状,将蜡状混合物导入含片模具,在冲压机下进行冲压,含片模具的直径12毫米,冲压时压力12吨,得到含片的厚度3毫米。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桑叶含片。本专利技术所述桑叶含片及其制备方法,制成含水量少的含片,便于保存和包装携带,通过发酵作用减少了桑叶粉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了桑叶粉服用带来的毒副作用,同时采用天然原料制成,易于被消费者接受。采用桑葚酵素发酵后与桑叶粉和麦芽糖混合,成分之间易于成团和保持水分,提高了产品保质期。前文所述的为本专利技术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桑叶含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桑叶粉10重量份,蜂蜜1‑3重量份,桑葚酵素4‑6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常温下密闭发酵15‑30天;随后在发酵物中按照体积比加入0.002‑0.0005体积份的亚硫酸钠,继续发酵1‑4个月; 发酵后取出,再加入4‑6重量份的桑叶粉,40‑60重量份的麦芽糖,混合均匀,再压成片状,得到所述桑叶含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叶含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桑叶粉10重量份,蜂蜜1-3重量份,桑葚酵素4-6重量份混合搅拌均匀,常温下密闭发酵15-30天;随后在发酵物中按照体积比加入0.002-0.0005体积份的亚硫酸钠,继续发酵1-4个月;发酵后取出,再加入4-6重量份的桑叶粉,40-60重量份的麦芽糖,混合均匀,再压成片状,得到所述桑叶含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蜜为2重量份,桑葚酵素5重量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浩曾昌辉吴劲轩王香君夏川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曾昌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