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8323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捕捞框体在水中的位置,捕捞框体用于捕捞鱼类,捕捞框体外周设置有捕捞网,捕捞网包括网体,网体上下边缘分别设有浮体、沉坠体,网体上边缘靠近浮体处设有发光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能够减少捕捞过程对鱼类造成的损伤,降低鱼类死亡率的同时提升鱼类肌肉的嫩度及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捕捞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安全质优的绿色水产品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重视,鱼类等水产品是人类膳食中动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目前世界经济鱼种类达数千种之多。生活中的鱼类有些是从天然水体捕捞生产的,有些是人工养殖的;有些是海水中生长的,有些是在淡水中。种类不同,其肌肉有不同的风味或肉质,以及每一种鱼形成的风味等决定了它们的肉质或市场价格。事实上,决定鱼类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是肌肉的质量、易得性(市场供应量)以及各地民众的消费习惯,而其中鱼肉的质量或口感是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人们对鱼类等水产品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肉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大部分鱼类是通过从天然水体中捕捞得到,但捕捞工作需要人工完成,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水产业的需求;此外,捕捞工作受水下地形和障碍物的影响,容易在拉网过程中将网割破,难以顺畅地将鱼捕起,降低捕鱼效率,且对鱼类的损伤较大,在捕捞鱼类较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鱼类聚集和挤压,导致鱼类死亡或划伤鱼体鳞片,降低了鱼类出售价格,且容易破坏生态平衡。因此,需要研究一种高效、对鱼类损伤率较低的鱼类诱导捕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该装置能够减少捕捞过程对鱼类造成的损伤,降低鱼类死亡率的同时提升鱼类肌肉的嫩度及口感。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捕捞框体在水中的位置;捕捞框体用于捕捞鱼类,捕捞框体外周设置有捕捞网;捕捞网包括网体,网体上下边缘分别设有浮体、沉坠体,网体上边缘靠近浮体处设有发光体。装置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滚轮将驱动装置移至合适位置后,转动手柄通过连接线调节捕捞框体在水中的位置,调至合适位置后,储料盒内的饵料通过连接管道进入捕捞框体,用来诱导鱼类通过捕捞口a、捕捞口b进入捕捞框体,完成对鱼类的捕捞,其中,捕捞框体外侧的捕捞网的网体上下边缘分别设有浮体、沉坠体,浮体、沉坠体的配合设置能够辅助控制捕捞框体的上升和下沉,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捕捞过程中捕捞框体出现剧烈晃动对鱼类造成损伤,加大鱼的出逃率和死亡率,网体上边缘设置的发光体,能够有效吸引鱼类聚集在捕捞框体附近,增大对鱼类的诱捕几率,降低鱼类的出逃率,发光体还能够有效吸引水中浮游动物聚集在捕捞框体附近,从而使索饵鱼类游向捕捞框体附近觅食最佳饵料,有益于提升鱼类肉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捕捞框体对鱼类的诱捕几率;此外,捕捞框体包括框体a、框体b,其体积比为2:1,能够将不同大小的鱼类合理分开,避免鱼类堆积,加剧鱼体对生存空间和饵料的竞争,降低鱼体存活率,小鱼苗可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顺利游出,避免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残食现象,有益于维持生态平衡。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底部安装有滚轮,支撑板上端安装有绕线盒,绕线盒左端安装有手柄,支撑板一端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上方安装有滑轮a,固定柱右侧安装有连杆,连杆右侧安装有滑轮b,其中,绕线盒、滑轮a、滑轮b、捕捞框体依次通过连接线相连接。该结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捕捞框架在水中的位置,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益于提高捕捞效率。进一步的,捕捞框体底端两侧对称连接有捕捞管,捕捞管上方连接有储料盒,储料盒通过连接管道与捕捞框体连接,连接管道延伸至捕捞框体内,捕捞管内套接有带有电机的转轴,转轴圆周方向均布有旋转叶片。捕捞管的设置能够合理加大捕捞框体附近的水流,有益于减弱排泄因子对鱼类存活的影响,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叶片转动,旋转叶片的转动对水形成扰动,加大捕捞框体附近的水流,有益于水体的置换,改善水下氧气环境,促进鱼类生长,且捕捞管对捕捞框体具有支撑作用,有益于底部的水体进入捕捞框体的同时使小鱼苗游出,避免第二通孔被堵塞,影响小鱼苗的出逃。进一步的,捕捞框体包括框体a、框体b,框体a通过连板与框体b连接,且框体a、框体b的体积比为2:1,连板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框体a、框体b体积比为2:1的设计,能够将不同大小的鱼类合理分开,避免鱼类堆积,影响捕捞鱼类的质量,且小鱼苗可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顺利出逃,避免被大鱼吃掉,有益于维持生态平衡。进一步的,捕捞框体两侧捕捞网均匀开设有捕捞口a、捕捞口b,捕捞口a、捕捞口b的孔径比为1:2。捕捞口a、捕捞口b用于诱导鱼类进入捕捞框架,捕捞口a和捕捞口b的孔径,与框体a和框体b的体积成正比设计,可满足不同体积的鱼类顺利进入各个捕捞框体,将鱼类按体积分类捕捞,避免鱼类聚集挤压,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残食现象,此外,捕捞口a和捕捞口b除孔径不同外,结构完全相同。进一步的,捕捞口a、捕捞口b包括捕捞口本体,捕捞口本体外形为台形设计,大端口为进鱼口,小端口为出鱼口,出鱼口末端连接有出鱼网。捕捞口采用台形设计,大端口为进鱼口,小端口为出鱼口,有益于鱼类顺利进入的同时降低鱼类的出逃概率,且出鱼口末端连接的出鱼网可进一步降低鱼类的出逃概率,当鱼类进入后,出鱼网在水流的作用力下,发生变形,洞口减小,不易于鱼类找到出口,可有效避免捕捞框体内的鱼类出逃,且出鱼网配合台形捕捞口的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外界杂质通过捕捞口进入框体,影响鱼类的捕捞质量。进一步的,进鱼口内壁等间隔设有挡柱,挡柱末端连接有转动球,转动球表面均设有吸附盘,吸附盘中部开设有交换孔,交换孔与转动球贯通连接。进鱼口设置的挡柱能够有效阻挡外界杂质进入捕捞口,挡柱的均匀排列可将水体均匀分散,分散过程中,水体与转动球接触,转动球表面的吸附盘对流经的水体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有益于水体通过交换孔进入转动球内,该作用过程使得进鱼口附近的压力较小,有益于外界水流通过进鱼口进入捕捞框体内,使捕捞框体内具有较好的水质条件,鱼类可在捕捞框体内不断接触到新鲜水,获得更多的微量元素的同时提高鱼类成活率和生长率;其中转动球在外界水流的冲击下发生转动,随着转动,其内部的水体不断流出,外界水体不断流进,形成循环流动,与此同时,转动的转动球可与游经的鱼体接触,循环流动的水体及转动球表面的吸附盘共同作用在鱼体表面,使鱼体肌纤维微结构发生变化,通过挤压及水流作用共同作用可合理减小肌纤维直径,增大肌纤维密度的同时提升鱼类肌肉嫩度及口感。进一步的,捕捞框体底部安装有底板,底板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底板上等距排布有挡板,挡板上均匀开设有带有阻挡件的方孔,第二通孔与挡板间隔设置。底板起到支撑捕捞框体的作用,能够有效增加捕捞框体的稳定性,避免捕捞过程中捕捞框体发生剧烈晃动对鱼体造成损伤,降低鱼类的存活率,底板表面开通的第二通孔有益于小鱼苗顺利游出,同时有益于外界水体从第二通孔进入捕捞框体,形成水体的循环流动,改善水下的氧气条件,促进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挡板的设置可对整个捕捞框体底部进行适当分隔,分隔形成的间隙可供小鱼顺利游出,同时为一定数量的鱼体提供生存空间,又不会出现鱼体聚集现象,可有效避免高密度造成个体间相互遭遇攻击,种群内的“社群胁迫”作用加剧,使鱼类活动耗能或耗氧的增加、饵料消耗率下降、代谢消耗改变或饵料限制中的一种或几种共同对鱼类的生长产生消极的影响;此外,挡板上开设的方孔配合第二通孔的设置,有益于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捕捞框体(10)在水中的位置;所述捕捞框体(10)用于捕捞鱼类,所述捕捞框体(10)外周设置有捕捞网(107);所述捕捞网(107)包括网体(1073),所述网体(1073)上下边缘分别设有浮体(1071)、沉坠体(1074),所述网体(1073)上边缘靠近浮体(1071)处设有发光体(107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用于调节捕捞框体(10)在水中的位置;所述捕捞框体(10)用于捕捞鱼类,所述捕捞框体(10)外周设置有捕捞网(107);所述捕捞网(107)包括网体(1073),所述网体(1073)上下边缘分别设有浮体(1071)、沉坠体(1074),所述网体(1073)上边缘靠近浮体(1071)处设有发光体(10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底部安装有滚轮(1),所述支撑板(2)上端安装有绕线盒(3),所述绕线盒(3)左端安装有手柄(4),所述支撑板(2)一端连接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上方安装有滑轮a(6),所述固定柱(9)右侧安装有连杆(7),所述连杆(7)右侧安装有滑轮b(8),其中,绕线盒(3)、滑轮a(6)、滑轮b(8)、捕捞框体(10)依次通过连接线(5)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框体(10)底端两侧对称连接有捕捞管(13),所述捕捞管(13)上方连接有储料盒(12),所述储料盒(12)通过连接管道(11)与捕捞框体(10)连接,所述连接管道(11)延伸至捕捞框体(10)内,所述捕捞管(13)内套接有带有电机的转轴(14),所述转轴(14)圆周方向均布有旋转叶片(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诱导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捞框体(10)包括框体a(101)、框体b(104),所述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桓君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市拜瑞珂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