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口鱼捕捉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捕捞装置
,具体涉及马口鱼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马口鱼(Opsariichthysbidens)俗名花杈鱼,桃花鱼,山鳡,坑爬,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产于南盘江、元江、沧江等水域。是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淡水鱼。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口大;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端凸起,两侧各有一凹陷,恰与上颌前端和两侧的凹凸处相嵌合。眼中等大。侧线完全,前段弯向体侧腹方,后段向上延至尾柄正中。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浅蓝色垂直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橙黄色。雄鱼在生殖期出现“婚装”,头部、吻部和臀鳍有显眼的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全身具有鲜艳的婚姻色。目前,人们在太湖捕捉马口鱼时,一般都是使用传统的吊网、抬网、旋网等工具捕捞,鱿鱼马口鱼喜欢居住在杂草多、芦苇多、木桩多、乱石多等水域地形中,利用传统的网具很难捕捉到很多马口鱼,且传统的网剧都是固定网具,体积大,不便于携带,捕捉量少、捕马口鱼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移动,在水中稳定性强,且能对马口鱼进行引诱,捕捉的马口 ...
【技术保护点】
1.马口鱼捕捉装置,包括渔网(1)、插杆(9)、进鱼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1)表面穿插有多根框架杆(3),且框架杆(3)向下弯曲,所述每根框架杆(3)之间的渔网(1)上开设有进鱼口(4),所述框架杆(3)末端连接插杆(9),所述框架杆(3)顶部连接固定盘(2)。
【技术特征摘要】
1.马口鱼捕捉装置,包括渔网(1)、插杆(9)、进鱼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1)表面穿插有多根框架杆(3),且框架杆(3)向下弯曲,所述每根框架杆(3)之间的渔网(1)上开设有进鱼口(4),所述框架杆(3)末端连接插杆(9),所述框架杆(3)顶部连接固定盘(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口鱼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2)中部下方连接拉绳(7)一端,所述拉绳(7)的另一端连接出料球(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口鱼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2)包括盘体(24),所述盘体(24)上环布有凹槽(23),所述凹槽(23)与框架杆穿孔(25)连通,所述盘体(24)中部上方开设有转孔(22),所述转孔(22)内活动连接挂钩(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口鱼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网(1)底部通过牵引绳(5)连接若干配重球(8),所述配重球(8)为铁球、钢球、铝球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日昕,李雪,孟繁星,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