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172 阅读:3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伸缩管结构,其基本由一外握柄、一内握柄、一容置尾套、一变形套件、一控制杆、一外管及一内管所构成,其中,外握柄与控制杆结合为一体使用,且控制杆上设置有推抵凸缘,外管再与的结合,而变形套件结合在容置尾套中,容置尾套再与内管结合,变形套件、控制杆及内管再容置入外管中可伸缩移动并定位,该定位借由转动控制杆带动变形套件的变化而卡止于外管内;借由上述结构,变形套件内配合设置有呈螺旋状画弧的推抵面、限位部及于推抵面的两方设置有卡结凹缘,除可供控制杆转动及限位外,尤其卡结凹缘还可避免控制杆的卡死,使用上更顺手、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伸缩管结构
本技术有关一种伸缩管结构,其可装设于各式手工具的握柄上,或将工具端装设于其端部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手工具为要求一工具可用于近处或远处、高处,因此会借由一可伸缩的管体做延伸,以利工作,而目前的伸缩管结构,如2004年10月21日核准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47728号的“伸缩椭圆管的定位装置”(申请日为2003年12月17日)中所揭示,结合其附图分析可知其尚有下述的缺失:其元件50的伸缩主要是借由转动元件10,而以元件10带动元件20的转动,元件40则是与元件20结合固定,又元件40是以螺纹段41螺设于元件30的螺孔33内,当转动元件10时可带动元件40前后螺转,以借助斜面42推抵元件36,利用其卡止在元件201的内周壁处达到定位,然而以螺纹段41配合螺孔33结合的方式在使用时,会有转锁结过深,造成元件40卡死在该螺孔33中,不易螺转出的情况,再者其卡结的元件36的定位方向与元件50的方向成平行,此易有使用出力过大压抵元件50时,将元件36更往后推,恐有卡死于斜面42或元件201内周壁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结构卡死而造成要再次调整长度的不便的伸缩管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伸缩管结构,其基本是由一外握柄、一内握柄、一定位塞、一容置尾套、一变形套件、一控制杆、一外管及一内管所构成,其中,外握柄呈一中空状以容置内握柄,外周缘设置有止滑部,尾端设置有一锁孔,内握柄呈一中空状,内部容置外管,尾端设置有一定位孔,并于该定-->位孔的外侧设置有定位锁孔,定位塞设置于内握柄的内握柄的定位孔内,前端设置有一空转卡缘并供控制杆结合固定,容置尾套其前端延伸有一插结段,插结段上凹设有卡结孔,中央设有通孔可供控制杆穿设过,后段对称两方设置有一容置槽,变形套件的中央穿设有一异形孔,该异形孔的对称两方设置有一与中心呈螺旋状画弧的推抵面,位于推抵面外则是限位部,另于异形孔中再推抵面的两方,各设置有相对应的卡结凹缘,控制杆为一预设长度的长杆体,对称两长边并设置有推抵凸缘,前端则锁设有挡止元件,外管为一预设长度的空心长杆体,内管为一预设长度的空心长杆体,该并正可容置入外管内。本技术提供的伸缩管结构,其利用将控制杆与外握柄锁结为一体后,再于内管尾端设置一容置尾套及一变形套件,且控制杆并穿经容置尾套及变形套件,可控制变形套件的变化,同时变形套件内设置有呈螺旋状画弧的推抵面、限位部及于推抵面的两方设置有卡结凹缘,该除可供控制杆转动及限位外,尤其卡结凹缘更可避免控制杆的卡死,使用上更顺手、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半组合暨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为未拉伸的组合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变形套件结构为未卡结纵向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变形套件结构为卡结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为拉伸状态的组合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实际应用于园艺剪手柄上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将配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述。本技术的一种可用于伸缩变化长度的伸缩管结构,借由伸缩管的长-->度变化,可使伸缩管端部所装设的工具能延伸方便使用,如图1、2所示,其基本是由一外握柄10、一内握柄20、一定位塞30、一容置尾套40、一变形套件50、一控制杆60、一外管70及一内管80所构成,其中,外握柄10为一中空状,内部供内握柄20容置,外周缘设置有止滑部11,尾端设置有一锁孔12,内握柄20呈一中空状,内部供外管70容置,尾端设置有一定位孔21,并于该定位孔21的外侧设置有定位锁孔22,定位塞30供设置于内握柄20的内握柄20的定位孔21内,前端设置有一空转卡缘31并供控制杆60结合固定,容置尾套40其前端延伸有一插结段41,插结段41上凹设有卡结孔410,中央设有通孔42可供控制杆60穿设过,后段对称两方设置有一容置槽43,变形套件50的中央穿设有一异形孔51,该异形孔51的对称两方设置有一与中心呈螺旋状画弧的推抵面52,位于推抵面52外则是限位部53,另于异形孔51中再推抵面52的两方,各设置有相对应的卡结凹缘54,控制杆60为一预设长度的长杆体,对称两长边并设置有推抵凸缘61,前端则锁设有挡止元件62,外管70为一预设长度的空心长杆体,内管80为一预设长度的空心长杆体,该并正可容置入外管70内。其组合时,参看图1及同时搭配图3、4所示,定位塞30穿过内握柄20的定位孔21,变形套件50容设于容置尾套40的容置槽43内,控制杆60再穿设过容置尾套40与变形套件50后结合在定位塞30上,而后与内握柄20一同容设于外握柄10内,再以螺丝由锁孔12处锁结入,将外握柄10、定位塞30、控制杆60锁结为一体,内握柄20则可产生空转,内管80再穿入外管70中,使后端伸出,再与容置尾套40的插结段41结合固定,而卡结孔410可供卡止限位用,之后再容设入外管70中,并将外管70底段结合入内握柄20中借由定位锁孔22锁设螺丝固定即可,可先搭配图3的半组合图,再由图4的组合图观之可更清楚结合关系,而外握柄10是当外管70与内握柄20结合后再套置。其使用调整及卡结固定,请参阅图5、6、7所示,当内管80为可调整长度的状态(即如图5所示的状态),内管80是于外管70内可不受限制调整,而欲固定于一长度使用时,仅需转动外握柄10,使与外握柄10为一体连动的控制杆60转动,而令控制杆60以推抵凸缘61于变形套件50的异形孔51中-->转动,并连动推抵面52,而将限位部53扩张外推,使之可抵迫于外管70内周壁,以将拉伸出的内管80限制长度即可使用,而控制杆60的转动前后的推抵凸缘61均能借由推抵面52两方的卡结凹缘54做一适当限位,避免反作用力过大而弹回。借此设计的伸缩管可应用于各式的打扫用具、修缮或园艺工具,如图8所示,该可设置于园艺剪上,当直接握住园艺剪的握把时即能直接转动握把处的外握柄10进行长度的伸缩。借助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其利用将控制杆60与外握柄10锁结为一体后,再于内管80尾端设置一容置尾套40及一变形套件50,且控制杆60穿经容置尾套40及变形套件50,可控制变形套件50的变化,同时变形套件50内设置有呈螺旋状画弧的推抵面52、限位部53及于推抵面52的两方设置有卡结凹缘54,该除可供控制杆60转动及限位外,尤其卡结凹缘54更可避免控制杆60的卡死,使用上更顺手、方便。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不能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等效的变化或替换,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伸缩管结构,用于伸缩管长度伸缩变化以使伸缩管端部所装设的工具能延伸使用,其特征在于,伸缩管基本由一外握柄、一内握柄、一定位塞、一容置尾套、一变形套件、一控制杆、一外管及一内管所构成,其中:    外握柄呈一中空状以容置内握柄,尾端设置有一锁孔,内握柄呈一中空状,其内部容置外管,尾端设置有一定位孔,并于该定位孔的外侧设置有定位锁孔,定位塞设置于内握柄的定位孔内,前端设置有一空转卡缘以与控制杆结合固定,容置尾套插结定位于内管末端,中央设有通孔,控制杆穿设过通孔,后段对称两方设置有一容置槽,变形套件的中央穿设有一异形孔,该异形孔的对称两方设置有一与中心呈螺旋状画弧的推抵面,位于推抵面外则是限位部,另于异形孔中再推抵面的两方各设置有相对应的卡结凹缘,控制杆为一预设长度的长杆体,对称两长边设置有推抵凸缘,外管为一预设长度的空心长杆体,内管为一预设长度的空心长杆体,该并正可容置入外管内;    变形套件容设于容置尾套的容置槽内,容置尾套结合于内管末端,外管与内握柄结合固定,控制杆结合在定位塞上,并由内握柄的定位孔穿出,外握柄套设于内握柄外,并利用螺丝穿过锁孔将外握柄、定位塞、控制杆锁结为一体连动,内管穿设于外管内,以使控制杆穿设在容置尾套与变形套件的通孔与异形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伸缩管结构,用于伸缩管长度伸缩变化以使伸缩管端部所装设的工具能延伸使用,其特征在于,伸缩管基本由一外握柄、一内握柄、一定位塞、一容置尾套、一变形套件、一控制杆、一外管及一内管所构成,其中:外握柄呈一中空状以容置内握柄,尾端设置有一锁孔,内握柄呈一中空状,其内部容置外管,尾端设置有一定位孔,并于该定位孔的外侧设置有定位锁孔,定位塞设置于内握柄的定位孔内,前端设置有一空转卡缘以与控制杆结合固定,容置尾套插结定位于内管末端,中央设有通孔,控制杆穿设过通孔,后段对称两方设置有一容置槽,变形套件的中央穿设有一异形孔,该异形孔的对称两方设置有一与中心呈螺旋状画弧的推抵面,位于推抵面外则是限位部,另于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尧崇
申请(专利权)人:合成园艺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