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7972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包括第一锁紧组件、控制器、以及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泵、以及连接管,连接管包括主管和支管,主管与支管连通,主管与充气装置连接,第一锁紧组件设有多个,第一锁紧组件包括充气接头,充气接头内设置有充气通道,充气通道的一端伸入到管件内,另一端与支管相连接,支管上均设有电磁阀,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管件穿过通孔的传感器,控制器与第一锁紧组件、传感器、充气泵、以及电磁阀电连接。有益效果为:第一锁紧组件结构简单,管件拆装方便,便于实用,且通过传感器的设置,实现了气缸的自动启停,机械化程度更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提高了管件的拆装效率。

A New Pneumatic Device for Air-tightness Det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
技术介绍
转向管、刹车管、空调管、燃油管、冷却水管、散热软管、暖风软管、空气滤芯器软管、涡轮增压系统软管、工程液压软管等管件用于输送各种气体或液体,在出厂前都需要进行密封性检测,不然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对上述管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通常采用密封垫或密封圈置于管件两端的外部,同时用千斤顶或液压缸等施力装置夹紧在管件两端,从而使密封垫或密封圈与管件两个端部(管端)形成密封,将整个密封后的管件浸入水中,再往管件内部通入压缩气体检验其密封性能。这种检测方法中改变检测系统中气压的气动装置不能智能地固定密封管件与气动装置,且不能在管件与气动装置固定密封好后及时地往检测系统中充气或抽气,操作复杂,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智能连接待测管件并自动开启充气装置的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包括第一锁紧组件、控制器、以及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泵、以及连接管,连接管包括主管和支管,主管与支管连通,主管与充气装置连接,第一锁紧组件设有多个,第一锁紧组件包括充气接头,充气接头内设置有充气通道,充气通道的一端伸入到管件内,另一端与支管相连接,支管上均设有电磁阀,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管件穿过通孔的传感器,控制器与第一锁紧组件、传感器、充气泵、以及电磁阀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气缸,充气接头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底板上方设置有锁紧板,锁紧板上开设有供管件通过的通孔,充气接头位于底板与锁紧板之间且充气接头正对于通孔,充气接头靠近锁紧板的一端成圆台状设置,气缸与控制器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气动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横轴、以及用于带动第一横轴升降的升降组件,第一锁紧组件固定在第一横轴上,升降组件包括有竖直设置的滑轨、滑动连接于滑轨内的滑块以及用于带动滑块滑动的电机,电机与滑块之间通过丝杆螺母连接,滑块上固定有升降板,第一横轴位于升降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升降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升降组件分别位于升降板长度方向的两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气动装置还包括旋转组件,旋转组件包括与第一横轴同轴固定连接的涡轮、带动涡轮旋转的蜗杆以及壳体,涡轮、蜗杆均设置于壳体内,蜗杆一端设置有手轮,旋转组件位于升降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实现了待测管件与检测系统的智能连接并自动开启充气装置,机械化程度更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提高了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2、第一锁紧组件结构简单,管件拆装方便,便于实用,且通过传感器的设置,实现了气缸的自动启停,机械化程度更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提高了管件的拆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气密检测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锁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充气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控制器控制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充气装置;2、第一锁紧组件;21、充气接头;211、充气通道;22、底板;23、气缸;24、锁紧板;241、通孔;25、传感器;31、第一横轴;32、升降组件;321、滑轨;322、滑块;323电机;324、升降板;4、旋转组件;41、蜗杆;42、壳体;43、手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部”和“顶部”、“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2、4所示,一种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包括第一锁紧组件2、控制器、以及充气装置1,充气装置1包括充气泵(未图示)、以及连接管(未图示),连接管包括主管(未图示)和支管(未图示),主管与支管连通,主管与充气装置1连接,第一锁紧组件2设有多个,第一锁紧组件2包括充气接头21,充气接头21内设置有充气通道211,充气通道211的一端伸入到管件内,另一端与支管相连接,支管上均设有电磁阀,第一锁紧组件2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管件穿过通孔241的传感器25,控制器与第一锁紧组件2、传感器25、充气泵、以及电磁阀电连接。传感器25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传感器,只要该传感器能检测到管件是否通过通孔241且可将相应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即可。本技术装置中的传感器25OMRON传感器25,型号为E3Z-T61H-D。当传感器25检测到管件穿过通孔241后,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锁紧组件2将管件夹紧,然后控制充气泵开始工作,电磁阀打开。上述结构实现了待测管件与检测系统的智能连接并自动开启充气装置,机械化程度更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提高了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如图2、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锁紧组件2还包括底板22,底板22上固定有气缸23,充气接头21与气缸2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底板22上方设置有锁紧板24,锁紧板24上开设有供管件通过的通孔241,充气接头21位于底板22与锁紧板24之间且充气接头21正对于通孔241,充气接头21靠近锁紧板24的一端成圆台状设置,气缸23与控制器电连接。操作人员将管件一端穿过通孔241后,传感器25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缸23开始工作,气缸23自行启动并带动充气接头21上升,充气接头21前端伸入到管件内,且由于充气接头21靠近锁紧板24的一端成圆台状设置,因此充气接头21将挤压管件,由于管件为软管,因此管件将发生形变并与充气接头21相固定;管件检测完成后,只需用力拉动管件即可将管件从第一锁紧组件2上取下,当传感器25检测到管件从通孔241内移出后,气缸23自行关闭使得充气接头21复位;第一锁紧组件2结构简单,管件拆装方便,便于实用,且通过传感器25的设置,实现了气缸23的自动启停,机械化程度更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提高了管件的拆装效率。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气动装置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横轴31、以及用于带动第一横轴升降的升降组件32,第一锁紧组件2固定在第一横轴31上,升降组件32包括有竖直设置的滑轨321、滑动连接于滑轨321内的滑块322以及用于带动滑块322滑动的电机323,电机323与滑块322之间通过丝杆螺母连接,滑块322上固定有升降板324,第一横轴31位于升降板324上。丝杆的轴向与滑轨321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螺母固定于滑块322上,电机323带动丝杆旋转时,丝杆通螺母带动滑块322滑移,滑块322滑移状态下带动升降板324以及升降板324上的第一横轴31、旋转组件4升降,由于第一锁紧组件2均固定于第一横轴31上,因此电机323旋转状态下能够带动第一锁紧组件2升降,因此当管件长度规格不同时,可升降第一锁紧组件2进行调整,以适应管件的长度。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升降组件32设置有两个,两个升降组件32分别位于升降板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紧组件(2)、控制器、以及充气装置(1),所述充气装置(1)包括充气泵、以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主管与支管连通,所述主管与充气装置(1)连接,所述第一锁紧组件(2)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锁紧组件(2)包括充气接头(21),充气接头(21)内设置有充气通道(211),充气通道(211)的一端伸入到管件内,另一端与支管相连接,所述支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锁紧组件(2)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管件穿过通孔(241)的传感器(25),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锁紧组件(2)、传感器(25)、充气泵、以及电磁阀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紧组件(2)、控制器、以及充气装置(1),所述充气装置(1)包括充气泵、以及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主管与支管连通,所述主管与充气装置(1)连接,所述第一锁紧组件(2)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锁紧组件(2)包括充气接头(21),充气接头(21)内设置有充气通道(211),充气通道(211)的一端伸入到管件内,另一端与支管相连接,所述支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锁紧组件(2)还包括用于检测是否有管件穿过通孔(241)的传感器(25),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锁紧组件(2)、传感器(25)、充气泵、以及电磁阀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气密检测系统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组件(2)还包括底板(22),所述底板(22)上固定有气缸(23),所述充气接头(21)与气缸(2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2)上方设置有锁紧板(24),所述锁紧板(24)上开设有供管件通过的通孔(241),所述充气接头(21)位于底板(22)与锁紧板(24)之间且充气接头(21)正对于通孔(241),所述充气接头(21)靠近锁紧板(24)的一端成圆台状设置,所述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伟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