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建筑泄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7689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膜建筑泄压系统,属于气膜建筑领域,包括气膜建筑本体、控制器、压力检测装置以及多个排气阀;气膜建筑本体的地基具有分别连通气膜内部空间和外界的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进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引风机,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可活动的密封门;多个排气阀设置在气膜、门体和墙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压力检测装置用以检测气膜内气压值并将气压值转换为电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电信号与预存的安全气压阈值比较,从而输出控制信号至排气阀以控制排气阀开启或关闭,能够有效对气膜内部空间进行多点均匀泄压,保障气膜使用安全性。

Gas Film Building Pressure Relief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膜建筑泄压系统
本技术涉及气膜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膜建筑泄压系统。
技术介绍
气膜建筑由于造型新颖轻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及艺术美感,且施工期短,综合造价低,将成为未来建筑结构发展的主流。我国气膜建筑近年来发展迅猛,应用在体育场馆、休闲娱乐场等。气膜建筑是用特殊的织物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完整的、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通常内外气压差为250Pa,约0.0025个大气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现有的泄压系统是在气膜建筑本体的外部挖设一个排气槽1,排气槽1由顶板盖装密封,并与气膜建筑本体内部连通。当压力过大时,通过气压将顶板顶起泄压,当压力正常时,则顶板自动闭合。由于锈蚀等原因,顶板有时会开合失灵,无法保证气膜建筑的安全泄压和气密性。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膜建筑泄压系统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膜建筑泄压系统,该气膜建筑泄压系统中能够有效对气膜内部空间进行多点均匀泄压,保障气膜使用安全性。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包括气膜建筑本体、控制器、压力检测装置以及多个排气阀;所述气膜建筑本体包括气膜、地基、门体和墙体,所述地基具有分别连通气膜内部空间和外界的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引风机,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可活动的密封门;多个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气膜、所述门体和所述墙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所述排气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气膜内部空间内用以检测气压值,并将所述气压值转换为电信号输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气压值转换的所述电信号与预存的安全气压阈值比较,从而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排气阀以控制所述排气阀开启或关闭。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压力检测装置能够同步检测气膜内部空间中多个不同位置的气压数值,然后利用控制器判断是否超过安全气压阈值范围,从而控制分布在气膜、门体以及墙体上的多个排气阀进行排气,有效对气膜内部空间进行多点均匀泄压,保障气膜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气压值转换的所述电信号大于所述安全气压阈值范围,所述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排气阀,以使所述排气阀处于开启状态以对气膜内部空间泄压。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通道的排风口处设置辅助发电装置,所述辅助发电装置电连接有蓄电池。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排风口处设置辅助发电装置,能够对进风通道内的风力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转换为电能储存之蓄电池内,以供气膜建筑用电设备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的,所述排风通道的进风口处设置辅助发电装置,所述辅助发电装置电连接有蓄电池。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排风通道的进风口处设置辅助发电装置,能够对排风通道内的风力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转换为电能储存之蓄电池内,以供气膜建筑用电设备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组、转动轴以及至少一个叶轮,至少一个所述叶轮通过轴承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且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发电机组。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叶轮能够将风力转换为动力,从而带动传动轴转动,以使发电机产生电能。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的有效迎风面为叶轮的轴向方向。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使叶轮的轴向充分接收进风通道或排风通道内的气流,从而转换为动力,以供发电使用。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筒和防护盖,所述防护筒围设在所述排风口外围,并且所述防护筒的筒壁设置有多个用以排气的通孔,所述防护盖设置在所述防护筒顶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防护筒能够对排风口处进行有效防护,从而避免外部杂物、污水以及气流等因素对排风口出的排风造成干扰,利用防护盖能够保护防护筒的顶部筒口的密封性。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设置为中部隆起的球面形。上述技术方案中,防护盖采用上述形状能够有效将雨水或杂物进行疏导至防护装置的外部,从而避免雨水或杂物在防护盖上的积留。进一步的,还包括铺设于所述气膜外部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的蓄电池电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质量轻、柔性好的特点,能够对气膜外部空间进行合理利用进行发电,而且不会对气膜产生较大压力而影响气膜的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铺设在所述气膜表面的顶面和侧面的向光侧,从而实现对气膜表面空间的充分利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技术提供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利用压力检测装置能够同步检测气膜内部空间中多个不同位置的气压数值,然后利用控制器判断是否超过安全气压阈值范围,从而控制分布在气膜、门体以及墙体上的多个排气阀进行排气,有效对气膜内部空间进行多点均匀泄压,保障气膜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中的辅助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中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标:110-气膜;120-地基;130-门体;140-墙体;150-进风通道;160-排风通道;170-引风机;180-密封门;200-压力检测装置;300-排气阀;400-辅助发电装置;410-发电机组;420-转动轴;430-叶轮;500-防护装置;510-防护盖;520-防护筒;530-通孔;600-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包括气膜建筑本体、控制器、压力检测装置200以及多个排气阀300。气膜建筑本体包括气膜110、地基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膜建筑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膜建筑本体、控制器、压力检测装置以及多个排气阀;所述气膜建筑本体包括气膜、地基、门体和墙体,所述地基具有分别连通气膜内部空间和外界的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引风机,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可活动的密封门;多个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气膜、所述门体和所述墙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所述排气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气膜内部空间内用以检测气压值,并将所述气压值转换为电信号输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信号与预存的安全气压阈值比较,从而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排气阀以控制所述排气阀开启或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膜建筑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膜建筑本体、控制器、压力检测装置以及多个排气阀;所述气膜建筑本体包括气膜、地基、门体和墙体,所述地基具有分别连通气膜内部空间和外界的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引风机,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口设置可活动的密封门;多个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气膜、所述门体和所述墙体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所述排气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气膜内部空间内用以检测气压值,并将所述气压值转换为电信号输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信号与预存的安全气压阈值比较,从而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排气阀以控制所述排气阀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值转换的所述电信号大于所述安全气压阈值范围,所述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排气阀,以使所述排气阀处于开启状态以对气膜内部空间泄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的排风口处设置辅助发电装置,所述辅助发电装置电连接有蓄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约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