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家于专利>正文

一种植物单细胞生成培养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53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单细胞生成培养瓶,主要包括玻璃瓶体及其内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瓶体主要由圆柱瓶体,粘连于圆柱瓶体的单细胞入口和投料口,底座,以及与玻璃瓶体配套且右侧设有外螺纹的盖子组成,所述的内部套管主要包括四个长连杆以及连接于长连杆两端的两个连接圈,长连杆中间从右至左安装有三个目数依次递增的细胞筛网,所有筛网外围都安装有止水橡胶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次性在投料口放入破碎组织后长期连续培养,通过三层不同孔径的细胞筛网,在摇床震荡培养后可直接在单细胞出口直接收集到植物单细胞,实现了一次接种,一次培养,一次收获的效果。大大减少了污染几率并且也大大减轻了实验员的技术要求及工作量。

A Culture Flask for Plant Single Cell Gen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单细胞生成培养瓶
本技术涉及植物细胞工程设备,具体来说是植物细胞工程中植物单细胞的制备培养瓶。
技术介绍
目前,在科学研究中,植物单细胞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酶解法或机械法或愈伤组织诱导法对外植体或愈伤组织进行处理得到少量植物单细胞及大量细胞团块,再将这些混合在一起的单细胞和细胞团块进行液体培养,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超净工作台进行50目孔径过筛,将过筛后的细胞继续液体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在超净工作台进行100目孔径过筛,将过筛后的细胞继续液体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在超净工作台进行150目孔径过筛,得到的就是植物单细胞。对于现有的技术方法,在上述的技术过程操作中,主要存在3点缺陷与不足:1.在多次过筛其间非常污染导致这个流程失败,在植物单细胞制备过程中污染无法进行补救。2.多次过筛,在大规模制备过程中劳动力消耗巨大。3.过筛技术要求过高,稍有不慎则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验室制备植物单细胞的植物单细细胞生成培养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与不足。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植物单细胞生成培养瓶,主要包括玻璃瓶体及内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瓶体主要由圆柱瓶体,粘连于圆柱瓶体的单细胞入口和投料口,安装于玻璃瓶体底部的底座,以及与玻璃瓶体配套且右侧设有外螺纹的盖子组成,所述的内部套管主要包括四个长连杆以及连接于长连杆两端的两个连接圈,长连杆中间从右至左安装有三个目数依次递增的细胞筛网,所有筛网外围都安装有止水橡胶环。对于本技术,所述长连杆中间从右至左安装的三个细胞筛网依次为50目细胞筛网、100目细胞筛网、150目细胞筛网。对于本技术,所述的筛网其间间距等长。对于本技术,使用前需将套管提前放入瓶体中并加入液体培养基后一同灭菌。对于本技术,所述的套管通过止水橡胶圈及盖子的相互作用固定在玻璃瓶体内。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一次性在投料口放入破碎组织后长期连续培养,通过三层不同孔径的细胞筛网,在摇床震荡培养后可直接在单细胞出口直接收集到植物单细胞,实现了一次接种,一次培养,一次收获的效果。大大减少了污染几率并且也大大减轻了实验员的技术要求及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如附图1-3所示,一种植物单细胞生成培养瓶,主要包括玻璃瓶体2,通过玻璃粘连的单细胞出口1和投料口12,底部玻璃粘连的底座11,与瓶子配套且右侧开口处设有外螺纹的盖子4。玻璃瓶体内部设有套管,套管由以四个长连杆7为支撑体,长连杆两端安装有两个连接圈6用于固定,四个长连杆形成的地方镶嵌三个细胞筛网从右至左分别为50目(“目”,是指在1平方英寸的面积内有多少个网孔数,即筛网的网孔数,比如100目就是在1平方英寸的面积内有100个孔)细胞筛网8,100目细胞筛网9,150目细胞筛网10,每个细胞筛网外围都安装有止水橡胶圈5。下面对各主要部件分别加以说明:圆柱瓶体2:玻璃瓶体,左侧密封右侧开口并设有外螺纹3,内壁为非常标准的圆柱。可确保套管止水橡胶圈5可以卡在内壁上。内部套管:内部套管是本技术的两个核心技术点之一。内部套管是由四个与圆柱瓶体内壁长度相同的长连杆7,安装固定在长连杆7两端的连接圈6,长连杆直接镶嵌固定三个不同孔径大小的细胞筛网,从右至左分别是50目细胞筛网8,100目细胞筛网9,150目细胞筛网10,每个筛网间距相同,每个细胞筛网外围轮廓都安装有止水橡胶圈5。内部套管在配制液体培养基前安放在圆柱瓶体2内部并拧紧盖子4,止水橡胶圈可以卡在圆柱瓶体2内,保证除细胞筛网外区域不漏液,与圆柱瓶体内径等长的长连杆可以抵住盖子与圆柱瓶体左壁,保证内部套管不会在震荡培养中滑动。安装好内部套管后加入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封口后一起灭菌。工作原理及过程:1.在进行植物单细胞培养前:将圆柱瓶体的内部套管取出,将玻璃瓶体和内部套管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将内部套管放回圆柱瓶体,拧紧盖子。在投料口添加液体培养基,对投料口和单细胞出口进行封口,进行高压灭菌。2.灭菌后接种:取出灭菌好的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在灭好菌的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操作,打开投料口封口膜,加入激素,轻微摇晃瓶体将激素混匀,在投料口加入处理过的组织碎片。对投料口进行封口。3.震荡培养:采用的培养方式为震荡培养,放置于投料口下侧的组织碎片在培养基中生长,大部分产生细胞团块,在旋转震荡过程中细胞团块小于50目细胞筛网孔径的可借助旋转切向力通过50目细胞筛网,进入下一个由100目细胞筛网和50目细胞筛网组成的小室中,继续分裂增殖,产生部分单细胞,大部分依然为细胞团块,形成的植物单细胞和小的细胞团块可依靠旋转切向力透过100目细胞筛网,进入由100目细胞筛网和150目细胞筛网组成的小室中,小的细胞团块和小部分单细胞继续增殖分裂,不断产生新的单细胞和小的细胞团块,由于150目细胞筛网只允许单细胞透过,单细胞通过旋转切向力通过150目细胞筛网,最后单细胞集中在由150目细胞筛网和圆柱瓶体左壁组成的小室中。4.收获单细胞:将培养完毕的培养瓶放置于灭菌好的超净工作台中打开单细胞出口的封口膜,直接倒出培养好的单细胞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单细胞生成培养瓶,主要包括玻璃瓶体及其内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瓶体主要由圆柱瓶体,粘连于圆柱瓶体的单细胞入口和投料口,安装于玻璃瓶体底部的底座,以及与玻璃瓶体配套且右侧设有外螺纹的盖子组成,所述的内部套管主要包括四个长连杆以及连接于长连杆两端的两个连接圈,长连杆中间从右至左安装有三个目数依次递增的细胞筛网,所有筛网外围都安装有止水橡胶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单细胞生成培养瓶,主要包括玻璃瓶体及其内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瓶体主要由圆柱瓶体,粘连于圆柱瓶体的单细胞入口和投料口,安装于玻璃瓶体底部的底座,以及与玻璃瓶体配套且右侧设有外螺纹的盖子组成,所述的内部套管主要包括四个长连杆以及连接于长连杆两端的两个连接圈,长连杆中间从右至左安装有三个目数依次递增的细胞筛网,所有筛网外围都安装有止水橡胶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家于邓舒恬刘威岳瀚宇
申请(专利权)人:曹家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