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752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包括路段划分模块、模式切换模块、亮度调节模块、高度调节模块、角度调节模块,所述路段划分模块用于将道路划分为检测段、变道段、判定段和调节段,所述检测段、变道段和判定段的同一侧均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路灯,所述调节段的一侧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路灯;通过设置多个路段,采集车辆的信息,并根据采集的信息判断道路状况,并预测车辆的行驶路径,在车辆较少的情况下,调节路灯的高度、角度和亮度,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节能的目的。

A Street Lamp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Road Condition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灯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02883501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智能路灯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设置卫星定位系统的服务器通信。导航单元侦测装置位置信息及移动速度信息,并根据服务器确定的位于该位置信息与目的地位置信息之间的位置信息确定行驶路线及其线包括的位置信息。处理单元将确定的位置信息、装置的位置信息、移动速度信息和目的地位置信息发送至与多个路灯连接的另一服务器,以确定位于装置的位置信息第一预定范围内且包含于该位置信息的多个路灯,并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点亮该多个路灯,发送第二驱动信号熄灭位于该第一预定范围之外且已点亮的路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及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确定包括当前位置信息以及目的地位置信息的行驶路线,以点亮及熄灭相应的路灯,从而节省电能。但此方案需要对车辆进行加装路灯控制装置才能实现功能,成本高昂推广难度较大,且在无车流量时,非机动车道可能有行人或是自行车经过,虽然实现了节能,但导致因噎废食,整体道路完全无照明,无法满足非机动车道的基本照明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多个路段,采集车辆的信息,并根据采集的信息判断道路状况,并预测车辆的行驶路径,在车辆较少的情况下,调节路灯的高度、角度和亮度,在保证基本照明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节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1)如何实现当道路上车辆较少时,在保证道路照明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路灯节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包括路段划分模块、模式切换模块、亮度调节模块、高度调节模块、角度调节模块,所述路段划分模块用于将道路划分为检测段、变道段、判定段和调节段,所述检测段、变道段和判定段的同一侧均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路灯,所述调节段的一侧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路灯;所述检测段设置在道路的入口,且检测段内设置有第一车辆识别单元,所述第一车辆识别单元用于识别进入检测段的车辆并设置与车辆一一对应的ID码,还用于记录进入检测段的车辆数量作为驶入量;所述变道段与检测段相连,且变道段的入口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提醒驾驶员在变道段内完成车辆变道;所述判定段与变道段相连,且判定段内设置有第二车辆识别单元和车道检测单元,所述第二车辆识别单元用于识别离开判定段的车辆的ID码,同时记录离开判定段的车辆数量作为判定量,所述车道检测单元用于对所有同向车道按顺序设置车道的编号,并将与ID码与车辆离开变道段时所在车道的编号绑定;所述调节段与判定段相连,且调节段的尾端设置有第三车辆识别单元,所述第三车辆识别单元用于识别驶离调节段车辆的ID码;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将全天划分为路灯开启时间段和路灯关闭时间段,还用于根据当前时刻、驶入量和判定量对第一路灯和第二路灯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所述工作模式由节能模式和默认模式组成;所述亮度调节模块根据工作模式对第一路灯和第二路灯的亮度进行调节;所述高度调节模块根据车辆对应的车道编号和工作模式对第二路灯的高度h进行调节;所述角度调节模块根据车辆对应的车道编号与工作模式对第二路灯的偏转角度α进行调节。一种基于道路状况的路灯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车道检测单元采集道路中同向车道的数量,并按顺序给各个车道设定编号;步骤二、车辆在进入检测段后,第一车辆识别单元每检测到一车辆进入检测段后,驶入量计数加1,同时生成ID码,将ID码与车辆绑定后,将ID码存储至ID码集合中;步骤三、车辆在进入变道段后,显示单元上显示提示变道的文字信息;步骤四、车辆在进入判定段后,第二车辆识别单元每检测到一车辆驶离判定段时,判定量计数加1,同时获取车辆所在车道的编号,并与车辆对应的ID码进行绑定;步骤五、车辆在离开调节段时,第三车辆识别单元识别驶离判定段的车辆的ID码,并将该ID码从ID码集合中删除;步骤六、模式切换模块获取实时时间,若实时时间位于路灯关闭时间段内,则关闭所有第一路灯和第二路灯,若实时时间位于路灯开启时间段内,则实时计算检测段、变道段和判定段内的车辆数量Q,其中Q=驶入量-判定量,当Q>2时开始计时,若Q>2的持续时间超过n分钟,将工作模式设置为默认模式,并执行步骤七;当Q≤2时开始计时,若Q≤2持续时间超过n分钟,则将工作模式设置为节能模式,则执行步骤八;步骤七、当工作模式为默认模式时,亮度调节模块将第一路灯调至最高亮度,同时将第二路灯调至最高亮度;高度调节模块将第二路灯调至最高,且角度调节模块调节第二路灯的偏转角度α,直至灯光范围覆盖所有车道;步骤八、当工作模式为节能模式时,实时获取ID码集合中所有ID码对应的车道的编号,去重后,得到车道的编号的集合A,同时亮度调节模块将第一路灯降至预设亮度;若集合A中没有车道的编号,则亮度调节模块将第二路灯的亮度调至最低;若集合A中只有一个车道的编号,则高度调节模块将第二路灯降至最低,角度调节模块再对第二路灯的偏转角度α进行调节,直至灯光范围覆盖在该编号对应的车道上,最后亮度调节模块将第二路灯降至预设亮度;若集合A中的车道的编号不少于两个时,比较所有编号是否构成连续的编号,若构成连续的编号,则高度调节模块将第二路灯降至最低,角度调节模块再对第二路灯的偏转角度α进行调节,直至灯光范围覆盖在集合A中所有编号对应的车道上,最后亮度调节模块将第二路灯降至预设亮度;若不构成连续的编号,则高度调节模块将第二路调至最高高度,且角度调节模块调节第二路灯的偏转角度α,直至灯光范围覆盖所有车道,最后亮度调节模块将第二路灯的亮度降至预设亮度。进一步的,所述n的取值公式为:n=T红+L÷V车+T0,其中,T红为靠近检测段的路口的最长红灯时间,L为调节段的总长度,V车为该段道路的最低限速,T0为预设的补偿时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设置检测段、变道段、判定段的有益效果:车辆进入一端道路时,首先进入的是检测段,此时检测段识别出车辆,并赋予一个唯一的ID码,通过ID码可记录该路段的车流量,并用于后面车道编号的绑定;车辆驶离检测段后,进入变道段,车辆根据显示单元的提醒,在该段路内完成车道的确定;车辆完成变道后,驶入判定段,并识别出车辆以及行驶的车道,进而使车道编号和车辆的ID码进行绑定;通过设置检测段、变道段、判定段,可为模式切换模块判断路面状况以及车辆路程预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无需对车辆端进行改造,更容易实现。(2)路灯节能的次要实现:检测段、变道段、判定段内的路灯均为第一路灯,因此无论工作模式是默认模式还是节能模式,只要位于路灯开启时间段,上述三个路段均保持开启,并照亮所有车道,区别为在默认模式时亮度为最高亮度,而节能模式时,亮度降低,以实现节能的目的。(3)路灯节能的主要实现,最后车辆驶入调节段,需要根据实时时间判断是否需要开启路灯和具体的工作模式来对第二路灯进行调节;其中在默认模式时,与第一路灯相同,第二路灯保持亮度最高,且照亮所有车道;而在节能模式式,由于车辆数量不多,因此可通过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段划分模块、模式切换模块、亮度调节模块、高度调节模块、角度调节模块;所述路段划分模块用于将道路划分为检测段、变道段、判定段和调节段,所述检测段、变道段和判定段的同一侧均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路灯,所述调节段的一侧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路灯;所述检测段设置在道路的入口,且检测段内设置有第一车辆识别单元,所述第一车辆识别单元用于识别进入检测段的车辆并设置与车辆一一对应的ID码,还用于记录进入检测段的车辆数量作为驶入量;所述变道段与检测段相连,且变道段的入口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提醒驾驶员在变道段内完成车辆变道;所述判定段与变道段相连,且判定段内设置有第二车辆识别单元和车道检测单元,所述第二车辆识别单元用于识别离开判定段的车辆的ID码,同时记录离开判定段的车辆数量作为判定量,所述车道检测单元用于对所有同向车道按顺序设置车道的编号,并将与ID码与车辆离开变道段时所在车道的编号绑定;所述调节段与判定段相连,且调节段的尾端设置有第三车辆识别单元,所述第三车辆识别单元用于识别驶离调节段车辆的ID码;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将全天划分为路灯开启时间段和路灯关闭时间段,还用于根据当前时刻、驶入量和判定量对第一路灯和第二路灯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所述工作模式由节能模式和默认模式组成;所述亮度调节模块根据工作模式对第一路灯和第二路灯的亮度进行调节;所述高度调节模块根据车辆对应的车道编号和工作模式对第二路灯的高度h进行调节;所述角度调节模块根据车辆对应的车道编号与工作模式对第二路灯的偏转角度α进行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路段划分模块、模式切换模块、亮度调节模块、高度调节模块、角度调节模块;所述路段划分模块用于将道路划分为检测段、变道段、判定段和调节段,所述检测段、变道段和判定段的同一侧均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路灯,所述调节段的一侧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路灯;所述检测段设置在道路的入口,且检测段内设置有第一车辆识别单元,所述第一车辆识别单元用于识别进入检测段的车辆并设置与车辆一一对应的ID码,还用于记录进入检测段的车辆数量作为驶入量;所述变道段与检测段相连,且变道段的入口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提醒驾驶员在变道段内完成车辆变道;所述判定段与变道段相连,且判定段内设置有第二车辆识别单元和车道检测单元,所述第二车辆识别单元用于识别离开判定段的车辆的ID码,同时记录离开判定段的车辆数量作为判定量,所述车道检测单元用于对所有同向车道按顺序设置车道的编号,并将与ID码与车辆离开变道段时所在车道的编号绑定;所述调节段与判定段相连,且调节段的尾端设置有第三车辆识别单元,所述第三车辆识别单元用于识别驶离调节段车辆的ID码;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将全天划分为路灯开启时间段和路灯关闭时间段,还用于根据当前时刻、驶入量和判定量对第一路灯和第二路灯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所述工作模式由节能模式和默认模式组成;所述亮度调节模块根据工作模式对第一路灯和第二路灯的亮度进行调节;所述高度调节模块根据车辆对应的车道编号和工作模式对第二路灯的高度h进行调节;所述角度调节模块根据车辆对应的车道编号与工作模式对第二路灯的偏转角度α进行调节。2.一种基于道路状况的路灯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道路状况控制的路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车道检测单元采集道路中同向车道的数量,并按顺序给各个车道设定编号;步骤二、车辆在进入检测段后,第一车辆识别单元每检测到一车辆进入检测段后,驶入量计数加1,同时生成ID码,将ID码与车辆绑定后,将ID码存储至ID码集合中;步骤三、车辆在进入变道段后,显示单元上显示提示变道的文字信息;步骤四、车辆在进入判定段后,第二车辆识别单元每检测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水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