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7426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04
一种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逆变器包括两个母线电容组,两个母线电容组串联;驱动信号时序过程中所述逆变器用于输出脉宽调制波,在每个调制波周期内,逆变器在输出电压过零点附近的若干载波周期内仅有一个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同一母线电容组的充电时刻和放电时刻在时间轴上相对于过零点对称;输出电压下降段的过零点为第一过零点,电压上升段的过零点为第二过零点,第一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时刻和第二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时刻分别位于第一过零点处和第二过零点处或反之;第一母线电容组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总时间与第二母线电容组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总时间相等。

A Driving Signal Sequencing Method for Hybrid Clamped Three-Level H-Bridge I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H桥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

技术介绍
三电平逆变器具有开关管电压应力低、滤波器小等特点,目前在电源变换器、电机驱动器等场合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按照拓扑结构不同,三电平逆变器主要分为二极管钳位型、飞跨电容钳位型以及混合钳位型三种。其中,混合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结合了二极管钳位型与飞跨电容钳位型的优点,能很好的解决逆变器中所有开关管的电压应力问题,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图1为混合钳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其中C1、C2为直流母线电容、Cx1、Cx2为飞跨电容。为了保证该逆变器的可靠运行,直流母线上的电容必须均压,即C1和C2上的电压要相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控制电路或驱动电路总有微小差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不可能完全相等。并且,图中各个开关管的导通压降、开关特性以及寄生参数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此一来,C1、C2上的电压将不相等,从而导致开关管电压应力不相等,三电平波形也会不对称。严重的话,将会造成开关管击穿,设备损坏。为使混合箝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母线电容电压能够均衡,目前主要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方法是通过选取特定的开关矢量序列和/或改变开关管的占空比,使不同母线电容器充放电的时间不相等,具体来说就是电压低的电容器少放电、多充电,而电压高的电容器多放电、少充电。这类方法会导致控制算法非常复杂,从而增加了控制难度。第二类方法是利用飞跨电容(如图1中的Cx1、Cx2),使其参与母线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从而实现母线电容的均压,这类方法对飞跨电容的容量会有较高的要求,会使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上述用于混合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的母线电容均压方法都过于复杂,实用性并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该方法使这类逆变器在连接变压器或者电机负载时,可以利用变压器或者电机的绕组实现母线电容的均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所述驱动信号时序方法应用于逆变器上,所述逆变器包括两个母线电容组,每个电容组为单个电容或者由若干个电容经串联或并联组成,所述两个母线电容组串联;所述驱动信号时序过程中所述逆变器用于输出脉宽调制波,在所述每个调制波周期内,所述逆变器在输出电压过零点附近的若干载波周期内仅有一个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所述同一母线电容组的充电时刻和放电时刻在时间轴上相对于过零点对称;所述输出电压下降段的过零点为第一过零点,所述电压上升段的过零点为第二过零点,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时刻和所述第二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时刻分别位于第一过零点处和第二过零点处或反之;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组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总时间与所述第二母线电容组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总时间相等。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包括8个开关管,所述8个开关管分别为G1、G2、G3、G4、G5、G6、G7、G8,所述G1和G4为第一开关组,所述G2和G3为第二开关组,所述G5和G8为第三开关组,所述G6和G7为第四开关组,所述同一开关组中,两个开关管在同一时间只能分别处关断、开通状态,所述G1、G2、G3、G4依次连接组成第一桥臂,所述第一连接端与G2、G3之间电路相连,所述G5、G6、G7、G8依次连接组成第二桥臂,所述第二连接端与G6、G7之间电路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母线电容包括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地线,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与第二母线电容C2串联,所述地线与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之间的电路相连,所述G1、G2、G3、G4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串联结构的两端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还包括8个二极管,所述8个二极管分别为D1、D2、D3、D4、D5、D6、D7、D8,所述G1与D1反向并联,所述G2与D2反向并联,所述G3与D3反向并联,所述G4与D4反向并联,所述G5与D5反向并联,所述G6与D6反向并联,所述G7与D7反向并联,所述G8与D8反向并联。更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还包括第一飞跨电容Cx1、第二飞跨电容Cx2,所述第一飞跨电容Cx1与G2、G3的串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二飞跨电容Cx2与G6、G7的串联电路并联。更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还包括第一箝位二极管Dx1、第二箝位二极管Dx2、第三箝位二极管Dx3、第四箝位二极管Dx4,所述第一箝位二极管Dx1、第二箝位二极管Dx2相连,所述第三箝位二极管Dx3、第四箝位二极管Dx4相连,所述第一飞跨电容Cx1与第一箝位二极管Dx1、第二箝位二极管Dx2的串联结构相并联,所述第二飞跨电容Cx2与第三箝位二极管Dx3、第四箝位二极管Dx4的串联结构相并联,所述第一箝位二极管Dx1、第二箝位二极管Dx2之间电路与地线相连,所述第三箝位二极管Dx3、第四箝位二极管Dx4之间电路与地线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与负载相连,所述负载为电机或者变压器绕组。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信号时序过程包括第1阶段:C1和C2串联后同时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第2阶段:C1或C2单独接入负载进行放电;第3阶段:C1或C2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电;第4阶段:C1和C2串联后同时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第5阶段:C2或C1单独接入负载进行放电;第6阶段:C2或C1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电。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信号时序过程分为奇偶周期,所述驱动信号时序过程奇周期包括第1阶段:C1和C2串联后同时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第2阶段:C1单独接入负载进行放电;第3阶段:C1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电;第4阶段:C1和C2串联后同时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第5阶段:C2单独接入负载进行放电;第6阶段:C2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电;所述驱动信号时序过程偶周期包括第1阶段:C1和C2串联后同时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第2阶段:C2单独接入负载进行放电;第3阶段:C2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电;第4阶段:C1和C2串联后同时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第5阶段:C1单独接入负载进行放电;第6阶段:C1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电。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基于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不增加任何硬件,通过选取合适的开关组合,即可利用绕组实现直流母线电容均压;2)本专利技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使用,不需要对占空比进行复杂的处理,在控制程序中实现简单;3)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母线电容的均压问题,有利于逆变器设备稳定、安全、可靠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混合钳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电路拓扑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混合钳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两个母线电容组,每个电容组为单个电容或者由若干个电容经串联或并联组成,所述两个母线电容组串联;所述驱动信号时序过程中所述逆变器用于输出脉宽调制波,在所述每个调制波周期内,所述逆变器在输出电压过零点附近的若干载波周期内仅有一个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所述同一母线电容组的充电时刻和放电时刻在时间轴上相对于过零点对称;所述输出电压下降段的过零点为第一过零点,所述电压上升段的过零点为第二过零点,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时刻和所述第二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时刻分别位于第一过零点处和第二过零点处或反之;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组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总时间与所述第二母线电容组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总时间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箝位型三电平H桥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两个母线电容组,每个电容组为单个电容或者由若干个电容经串联或并联组成,所述两个母线电容组串联;所述驱动信号时序过程中所述逆变器用于输出脉宽调制波,在所述每个调制波周期内,所述逆变器在输出电压过零点附近的若干载波周期内仅有一个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所述同一母线电容组的充电时刻和放电时刻在时间轴上相对于过零点对称;所述输出电压下降段的过零点为第一过零点,所述电压上升段的过零点为第二过零点,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时刻和所述第二母线电容组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时刻分别位于第一过零点处和第二过零点处或反之;所述第一母线电容组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总时间与所述第二母线电容组单独接入负载进行充放电的总时间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8个开关管,所述8个开关管分别为G1、G2、G3、G4、G5、G6、G7、G8,所述G1和G4为第一开关组,所述G2和G3为第二开关组,所述G5和G8为第三开关组,所述G6和G7为第四开关组,所述同一开关组中,两个开关管在同一时间只能分别处关断、开通状态,所述G1、G2、G3、G4依次连接组成第一桥臂,所述第一连接端与G2、G3之间电路相连,所述G5、G6、G7、G8依次连接组成第二桥臂,所述第二连接端与G6、G7之间电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容包括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地线,所述第一母线电容C1与第二母线电容C2串联,所述地线与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之间的电路相连,所述G1、G2、G3、G4串联电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母线电容C1、第二母线电容C2串联结构的两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信号时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还包括8个二极管,所述8个二极管分别为D1、D2、D3、D4、D5、D6、D7、D8,所述G1与D1反向并联,所述G2与D2反向并联,所述G3与D3反向并联,所述G4与D4反向并联,所述G5与D5反向并联,所述G6与D6反向并联,所述G7与D7反向并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卓剑
申请(专利权)人:达微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