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富明专利>正文

盲铆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23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盲铆钉,其特征在于:具有铆钉杆(1)和铆钉套(2),铆钉杆(1)和铆钉套(2)均为金属一体件,也均为旋转体;铆钉杆(1)由杆身(12)和直径较大的杆头(11)组成;铆钉杆(1)的杆身(12)由依次相连的前部杆段(12-1)、中部杆段(12-2)和后部杆段(12-3)组成;前部杆段(12-1)具有连接杆段(12-4)和前部环槽杆段(12-6);连接杆段(12-4)与杆头(11)相连;前部环槽杆段(12-6)是外周上具有多个圆环形凸起(12-6-1)、且各圆环形凸起(12-6-1)之间沿轴向分布的杆段,中部杆段(12-2)由依次相连的前过渡节(12-7)、拉断节(12-8)和后过渡节(12-9)组成;后部杆段(12-3)具有尾部环槽杆段(12-10);尾部环槽杆段(12-10)是外周上具有多个圆环形凸起(12-10-1)、且各圆环形凸起(12-10-1)之间沿轴向分布的杆段;前部杆段(12-1)的连接杆段(12-4)和前部环槽杆段(12-6)的直径大于尾部环槽杆段(12-10)的直径,中部杆段(12-2)的拉断节(12-2-2)的直径最小;铆钉套(2)由圆筒形本体(22)和直径较大的具有中心孔的套头(21)组成,套头(21)的轴向外段(21-1)的周向外端面的基本形状为圆台外周面,且外侧端的直径小,由外向内直径逐渐增大;铆钉套(2)的圆筒形本体(22)的中心孔和套头(21)的中心孔相互贯通而形成铆钉套(2)的中央孔(2-1);中央孔(2-1)的位于套头(21)一侧的头部孔段(2-1-1)的直径小于位于圆筒形本体(22)一侧的尾部孔段(2-1-2)的直径,从而在头部孔段(2-1-1)和尾部孔段(2-1-2)的交界处形成阻挡台阶(2-1-3);铆钉杆(1)杆身(12)的尾部环槽杆段(12-10)的直径与铆钉套(2)的头部孔段(2-1-1)的直径相对应,铆钉杆(1)杆身(12)的连接杆段(12-4)以及前部环槽杆段(12-6)的直径与铆钉套(2)的尾部孔段(2-1-2)的直径相对应;当铆钉套(2)套置在铆钉杆(1)上时,铆钉杆(1)的前部环槽杆段(12-6)上的与中部杆段(12-2)相邻的一个圆环形凸起(12-6-1)的朝向中部杆段(12-2)的端面与铆钉套(2)的阻挡台阶(2-1-3)相接触,而使铆钉杆(1)的杆身(12)的中部杆段(12-2)的全部和后部杆段(12-3)的前部位于铆钉套(2)的套头(21)中,并使铆钉套(2)的圆筒形本体(22)的尾部的轴向端面与铆钉杆(1)的杆头(11)的朝向杆身的端面相接触或相靠近。(*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盲铆钉
本技术属于机械连接件领域,涉及一种铆钉。
技术介绍
盲铆钉是一种可以插入待铆接的有孔工件、并只需在工件一侧通过有关的铆接工具即可对工件进行铆接的铆钉。从结构上来说,盲铆钉则是一种具有套状铆体和芯杆的组件,这种铆钉组件又可称为抽芯铆钉。套状铆体和芯杆均为金属一体件,通常由铝材制成。套状铆体一般由圆筒形本体和基本形状为球冠状的头部组成,且球冠状头部中所设置的中心孔和圆筒形本体的中心孔相连通,球冠状的头部的朝向芯杆的端面外径大于圆筒形本体的外径。芯杆一般由直径较大的杆头和直径较小的杆身组成,杆身具有更小直径的拉断部位。芯杆由其杆身从套状铆体的圆筒形本体的轴向端面的中心孔伸入套状铆体后再从套状铆体的头部伸出,芯杆的杆头的朝向杆身的端面与套状铆体的圆筒形本体的轴向端面相接触。盲铆钉的铆接一般是抽芯加压缩,即盲铆钉在铆接时,由芯杆的杆头一端穿过待连接的工件的连接孔,用工具顶着套状铆体的头部,并将芯杆的伸出套状铆体的头部的杆身夹紧后进行抽拉(拉铆),随着抽拉力的不断增加,芯杆的杆身在进一步伸出套状铆体的头部的同时,一方面由芯杆的杆头对套状铆体的圆筒形本体施加作用力使其变形而鼓起,从而紧贴工件而与套状铆体的头部共同将工件夹紧,另一方面当使套状铆体的圆筒形本体变形到一定程度,也使套状铆体夹紧工件到一定程度时,芯杆的杆身的拉断部位所受的拉力到达其抗拉强度的数值,此时该拉断部位被拉断。这种铆接方式所实现的是套状铆体对工件的夹紧,虽然芯杆的杆头以及一部分杆身留在套状铆体内而可以增加铆钉的剪切强度,但是夹紧工件所受的张力是由套状铆体来承受的。因套状铆体的铝制的材料性能决定了铆接后套状铆体的承载能力较小,因而在连接强度上,盲铆钉的对夹紧张力的承载能力比螺栓连接相差较多。中国专利申请99811389.1所公开的盲铆钉和中国专利申请01254995.9所公开抽芯铆钉即属于这种类型的盲铆钉。作为其改进,中国专利申请01273349.0提出了一种挤压式抽芯铆钉。这种盲铆钉在其芯-->杆的杆身的靠近杆头的部分按轴向设置齿纹,拉铆时,套状铆体的圆筒形本体在工件的连接孔内的部分也被部分胀粗而伸入上述齿纹内,铆接完成后,因芯杆的杆头和靠近杆头的一部分杆身与套状铆体成为一体,所以使铆钉的夹紧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种铆钉的连接强度还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中有利于提高铆接的夹紧性能和连接强度的盲铆钉。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盲铆钉具有铆钉杆和铆钉套,铆钉杆和铆钉套均为金属一体件,也均为旋转体;铆钉杆由杆身和直径较大的杆头组成;铆钉杆的杆身由依次相连的前部杆段、中部杆段和后部杆段组成;前部杆段具有连接杆段和前部环槽杆段;连接杆段与杆头相连;前部环槽杆段是外周上具有多个圆环形凸起、且各圆环形凸起之间沿轴向分布的杆段,中部杆段由依次相连的前过渡节、拉断节和后过渡节组成;后部杆段具有尾部环槽杆段;尾部环槽杆段是外周上具有多个圆环形凸起、且各圆环形凸起之间沿轴向分布的杆段;前部杆段的连接杆段和前部环槽杆段的直径大于尾部环槽杆段的直径,中部杆段的拉断节的直径最小;铆钉套由圆筒形本体和直径较大的具有中心孔的套头组成,套头的轴向外段的周向外端面的基本形状为圆台外周面,且外侧端头的直径小,由外向内直径逐渐增大;铆钉套的圆筒形本体的中心孔和套头的中心孔相互贯通而形成铆钉套的中央孔;中央孔的位于套头一侧的头部孔段的直径小于位于圆筒形本体一侧的尾部孔段的直径,从而在头部孔段和尾部孔段的交界处形成阻挡台阶;铆钉杆杆身的尾部环槽杆段的直径与铆钉套的头部孔段的直径相对应,铆钉杆杆身的连接杆段以及前部环槽杆段的直径与铆钉套的尾部孔段的直径相对应;当铆钉套套置在铆钉杆上时,铆钉杆的前部环槽杆段上的与中部杆段相邻的一个圆环形凸起的朝向中部杆段的端面与铆钉套的阻挡台阶相接触,而使铆钉杆的杆身的中部杆段的全部和后部杆段的前部位于铆钉套的套头中,并使铆钉套的圆筒形本体的尾部的轴向端面与铆钉杆的杆头的朝向杆身的端面相接触或相靠近。上述铆钉套的中央孔的头部孔段的直径小于尾部孔段的直径0.4至2.0毫米;铆钉杆的杆身的连接杆段为光杆杆段,光杆杆段与前部环槽杆段之间设有过渡杆段,光杆杆段为圆柱形杆段,其直径为6至30毫米;光杆杆段的直径基本与铆钉套的中央孔的尾-->部孔段的直径相同;光杆杆段的直径与前部环槽杆段的最大直径的差值为0至1.0毫米;前部环槽杆段的圆环形凸起径向高度为0.5至1.5毫米;中部杆段的拉断节的直径为光杆杆段直径的40%至70%;中部杆段的前过渡节的最大直径以及后部杆段的最大直径基本与铆钉套的中央孔的头部孔段的直径相同。上述铆钉杆的杆身的过渡杆段为圆台形杆段,过渡杆段最大直径的端部与光杆杆段的相接,过渡杆段的最小直径的端部与前部环槽杆段相接;过渡杆段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差值为1.0至2.0毫米。铆钉杆杆身的前部环槽杆段中的圆环形凸起的个数有5~10个,且各圆环形凸起等距设置,相邻圆环形凸起的距离为0.5至2毫米。铆钉杆杆身的前部环槽杆段上的圆环形凸起的形状可为锯齿形,且朝向杆头的端面与轴向之间的夹角α1为70至90度,朝向杆尾的端面与轴向之间的夹角β1为30至60度。铆钉杆杆身的后部杆段的全部均可为环槽杆段;作为后部杆段的尾部环槽杆段的圆环形凸起的个数有5至50个,且各圆环形凸起等距设置,相邻圆环形凸起的距离为0.5至2毫米。铆钉杆的尾部环槽杆段的圆环形凸起的形状可为锯齿形,且朝向杆头的端面与轴向之间的夹角α2为45至75度,朝向杆尾的端面与轴向之间的夹角β2为30至60度。上述铆钉套的圆筒形本体是薄壁形圆筒形本体,其壁厚为1至3毫米;铆钉套的套头的壁厚为圆筒形本体壁厚的1.5至4倍,且套头的轴向长度为铆钉杆的前部环槽杆段轴向长度的1.1至1.8倍。上述铆钉杆是合金钢铆钉杆。上述铆钉套是低碳钢铆钉套。本技术具有的积极效果:(1)本技术的铆钉杆的材料一般选用强度较高的合金钢,铆钉套的材料一般选用强度较低、易变形的低碳钢;本技术应配合相应的铆钉枪才能使用;使用时,由铆钉杆使铆钉套的圆筒形本体的位于工件外的部分产生鼓起时,则工件被夹持在铆钉套的套头和尾部的鼓起之间。随着活塞的不断后移,一方面铆钉杆的前部环槽杆段使铆钉套的套头内腔产生形变而克服套头对环槽杆段的圆环形凸起的阻挡力,另一方面则使铆钉套的套头在枪头的成形套的作用下使套头的外周面产生形变,进而使套头的圆孔内腔壁面产生形变而嵌入铆钉杆的前部环槽杆段的圆环形槽中。这样进行铆接的效果,使套头与铆钉杆的连接关系成为类似于螺母与螺栓的联接关系;本盲铆钉的铆接相当于不可拆卸的螺栓连接。这样,铆钉铆接后主要由铆钉杆来承载被铆接工件的负重、振动和剪切力。(2)本技术的盲铆钉的安装连接方便、效率高、无松动现象发生;承载能力、机械性能等于或优于相当规格的螺栓连接。(3)当铆-->钉杆杆身的前部环槽杆段上的圆环形凸起的形状为顺向锯齿形时,有利于减小拉铆时的阻力。(4)本技术的铆钉套采用薄壁形圆筒形本体时,不仅有利于产生形变,也有利于节省原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铆钉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铆钉,其特征在于:具有铆钉杆(1)和铆钉套(2),铆钉杆(1)和铆钉套(2)均为金属一体件,也均为旋转体;铆钉杆(1)由杆身(12)和直径较大的杆头(11)组成;铆钉杆(1)的杆身(12)由依次相连的前部杆段(12-1)、中部杆段(12-2)和后部杆段(12-3)组成;前部杆段(12-1)具有连接杆段(12-4)和前部环槽杆段(12-6);连接杆段(12-4)与杆头(11)相连;前部环槽杆段(12-6)是外周上具有多个圆环形凸起(12-6-1)、且各圆环形凸起(12-6-1)之间沿轴向分布的杆段,中部杆段(12-2)由依次相连的前过渡节(12-7)、拉断节(12-8)和后过渡节(12-9)组成;后部杆段(12-3)具有尾部环槽杆段(12-10);尾部环槽杆段(12-10)是外周上具有多个圆环形凸起(12-10-1)、且各圆环形凸起(12-10-1)之间沿轴向分布的杆段;前部杆段(12-1)的连接杆段(12-4)和前部环槽杆段(12-6)的直径大于尾部环槽杆段(12-10)的直径,中部杆段(12-2)的拉断节(12-2-2)的直径最小;铆钉套(2)由圆筒形本体(22)和直径较大的具有中心孔的套头(21)组成,套头(21)的轴向外段(21-1)的周向外端面的基本形状为圆台外周面,且外侧端的直径小,由外向内直径逐渐增大;铆钉套(2)的圆筒形本体(22)的中心孔和套头(21)的中心孔相互贯通而形成铆钉套(2)的中央孔(2-1);中央孔(2-1)的位于套头(21)一侧的头部孔段(2-1-1)的直径小于位于圆筒形本体(22)一侧的尾部孔段(2-1-2)的直径,从而在头部孔段(2-1-1)和尾部孔段(2-1-2)的交界处形成阻挡台阶(2-1-3);铆钉杆(1)杆身(12)的尾部环槽杆段(12-10)的直径与铆钉套(2)的头部孔段(2-1-1)的直径相对应,铆钉杆(1)杆身(12)的连接杆段(12-4)以及前部环槽杆段(12-6)的直径与铆钉套(2)的尾部孔段(2-1-2)的直径相对应;当铆钉套(2)套置在铆钉杆(1)上时,铆钉杆(1)的前部环槽杆段(12-6)上的与中部杆段(12-2)相邻的一个圆环形凸起(12-6-1)的朝向中部杆段(12-2)的端面与铆钉套(2)的阻挡台阶(2-1-3)相接触,而使铆钉杆(1)的杆身(12)的中部杆段(12-2)的全部和后部杆段(12-3)的前部位于铆钉套(2)的套头(21)中,并使铆钉套(2)的圆筒形本体(22)的尾部的轴向端面与铆钉杆(1)的杆头(11)的朝向杆身的端面相接触或相靠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铆钉,其特征在于:铆钉套(2)的中央孔(2-1)的头部孔段(2-1-1)的直径小于尾部孔段(2-1-2)的直径0.4至2.0毫米:铆钉杆(1)的杆身(12)的连接杆段(12-4)为光杆杆段,光杆杆段(12-4)与前部环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富明
申请(专利权)人:田富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