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及包含其的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83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属于汽车信号灯领域。一种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包括主光导本体和副光导本体,所述副光导本体靠近其一端部的侧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光源安装槽,以所述光源安装槽的开口侧为上,所述光源安装槽的一槽壁的顶部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的一底面连接,使得所述副光导本体和所述主光导本体呈反向延伸,所述光源安装槽的另一槽壁为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呈相对并错开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消除光导头部的缓冲区域,又能削减光导头部安装结构造成的暗区。

Buffer-free photo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lamp containing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及包含其的车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信号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及包含其的车灯。
技术介绍
汽车行业发展迅速,车灯造型也紧随时代需求,消费者与整车客户不断挑战着信号灯的设计技术。在整车设计中,尾灯造型的更改对于整车来讲投入最小,但是对于消费者的视觉冲击却是最为显著的。汽车组合后灯中的尾灯,制动灯,转向灯发光区域通常有两个区域,一个区域安装在汽车的固定侧,另一个区域安装在可动侧,即行李箱车盖上。基于该种既定的尾灯结构,两个区域的同一功能在点亮时,不可以避免的会有条缝隙。除了该缝隙以外,可动侧的灯具往往为了遮挡线路板或者给光导预留点灯缓冲区,会再设计一个黑色的饰圈边界作为遮挡,该遮挡进一步加剧了同一功能一同点亮时,中间的间断区域宽度。目前市场上设计的光导结构为了使发光区域点灯均匀,往往需要一段光导发光区域作为缓冲区。这是因为LED的光线具有一定的发散角度,LED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导以后,需要一段区域柔和打乱入射光线的角度,按照直径为8mm的光导进行讨论,缓冲区域至少需要20mm左右。图1示出了一种常规信号灯光导形式的空间分布图。其中:11-固定侧灯体;12-固定侧光导;13-点亮区域;14-非固定侧灯体;15-线路板;16-LED光源;17-光导入射面;18-光导齿;19-非固定侧点亮区域。W1表示安全间隙及固定侧与非固定侧灯体间的间距;W2表示光导入射端与灯体间的距离(该区域为用于放LED、线路板、安装结构等及各零件间的安全距离);W3为光导均匀点亮前的缓冲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及包含其的车灯,既能消除光导头部的缓冲区域,又能削减光导头部安装结构造成的暗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包括主光导本体和副光导本体,所述副光导本体靠近其一端部的侧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光源安装槽,以所述光源安装槽的开口侧为上,所述光源安装槽的一槽壁的顶部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的一底面连接,使得所述副光导本体和所述主光导本体呈反向延伸,所述光源安装槽的另一槽壁为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呈相对并错开设置。优选地,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面上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面上均设有光学花纹。优选地,所述副光导本体的上表面上和所述主光导本体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光导齿。优选地,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底面上设有光导刻线。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灯,包含前述的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配光镜和光源本体;所述光导结构安装在所述配光镜内部,所述光源本体安装在所述光源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光源本体包括线路板、主光源和副光源,所述主光源和所述副光源分别安装在所述线路板的两侧面上。优选地,所述主光源正对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所述副光源正对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优选地,所述主光源和所述副光源均为LED。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副光导与主光导体间的连接结构,遮挡线路板,消除线路板前端的暗区;2)通过设置副光导主体消除了线路板安装结构前的暗区;3)通过在光导本体的入射端设置光学花纹打乱LED的特定发散角度,消除了传统光导为了打乱LED角度所需设计的光导缓冲区域。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一种常规信号灯光导形式的空间分布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车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在说明书及附图中,具有类似结构或功能的元件将用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可以理解,附图仅为提供参考与说明使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或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穷尽性的说明,也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首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光导结构2包括主光导本体21和副光导本体22,副光导本体22靠近其一端部的侧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光源安装槽23,以光源安装槽23的开口侧为上,光源安装槽23的一槽壁的顶部与主光导本体21的入射端的一底面连接,使得副光导本体22和主光导本体21呈反向延伸,光源安装槽23的另一槽壁为副光导本体22的入射端,副光导本体22的入射端与主光导本体21的入射端呈相对并错开设置。与传统光导结构相比,本实施例在传统光导结构(即只有主光导本体21的光导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向的副光导本体22,两光导结构间的连接结构同时起到了遮挡线路板,消除线路板前端暗区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消除线路板安装结构前暗区的作用(所谓路板安装结构前暗区是灯具设计时,不同的零部件间需要的一定的安全距离)。在一实施例中,副光导本体22的入射端面上与主光导本体21的入射端面上均设有光学花纹24。具体地,光学花纹24可以为随机微花纹或是标准的微型结构。通过设计光学花纹24,可以打乱LED的特定发散角度,消除传统光导为了打乱LED角度所需设计的光导缓冲区域。在一实施例中,副光导本体22的上表面上和主光导本体21的上表面上均设有光导齿25。在一实施例中,副光导本体22的底面上设有光导刻线26,主要适用于逆光导区域,即光线出射方向与光导中心线切线角度大于90度的情况下。其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灯。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车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车灯包含前述的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2、配光镜4和光源本体3;光导结构2安装在配光镜4内部,光源本体3安装在光源安装槽23内。本实施例中,车灯采用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2后,使得缩减或去除可动侧饰圈遮挡结构后,仍可以实现发光区域的均匀点灯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光源本体3包括线路板31、主光源32和副光源33,主光源32和副光源33分别安装在线路板31的两侧面上。主光源32正对主光导本体21的入射端,副光源33正对副光导本体22的入射端。主光源32和副光源33均为LED。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适用于固定侧,在一块线路板31上的两侧面上都布置发光LED,以实现双向发光。虽然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光导本体和副光导本体,所述副光导本体靠近其一端部的侧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光源安装槽,以所述光源安装槽的开口侧为上,所述光源安装槽的一槽壁的顶部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的一底面连接,使得所述副光导本体和所述主光导本体呈反向延伸,所述光源安装槽的另一槽壁为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呈相对并错开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光导本体和副光导本体,所述副光导本体靠近其一端部的侧面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光源安装槽,以所述光源安装槽的开口侧为上,所述光源安装槽的一槽壁的顶部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的一底面连接,使得所述副光导本体和所述主光导本体呈反向延伸,所述光源安装槽的另一槽壁为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呈相对并错开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光导本体的入射端面上与所述主光导本体的入射端面上均设有光学花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缓冲区域的光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光导本体的上表面上和所述主光导本体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