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6777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6
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回热循环燃气轮机(100),包括燃气轮机本体(102)以及回热装置(103),其中,燃气轮机本体(102)用于将燃料与空气混合燃烧后的高温燃气膨胀做功,并产生高温废气,燃气轮机本体(102)采用分轴式动力涡轮(1023),且动力涡轮(1023)的涡轮导叶的角度可调节;回热装置(103),用于一部分高温废气加热空气,以提高输入燃气轮机本体(102)的空气的温度;余热锅炉(200),用于利用另一部分高温废气以及加热过空气的高温废气加热工质水,以使工质水加热为高温蒸汽;冷热联供系统(300),用于利用一部分高温蒸汽进行制热,利用另一部分高温蒸汽进行制冷。实现冷热电联供系统在满足供能需求下,获得最佳的能源利用率。

A COHP System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轮机
,尤其涉及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常采用回热循环、热电联供或冷热电联供的方式提高燃气轮机的热效率,利用高温排气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从而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但目前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燃气轮机一般是几何固定式结构,燃气轮机在部分工况下易出现热效率衰退,从而导致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不利于能源综合利用与节能环保需求。因此亟待设计一种高效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解决目前现有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燃气轮机部分工况性能衰退的问题,并通过合理的系统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调节,在满足冷、热、电需求的同时,使得系统能源利用率最大化,实现多工况下系统的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当用户对供电、供热或供冷的需求改变时,通过数据采集和控制装置采集系统中关键位置的工作参数,保证燃气轮机不超温、不超转与压气机不喘振的前提下,调节燃气轮机燃油流量、动力涡轮导叶角度、废气流量分配和高温蒸汽流量分配等参数,实现冷热电联供系统在满足供能需求下,获得最佳的能源利用率。(二)技术方案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回热循环燃气轮机(100),包括燃气轮机本体(102)以及回热装置(103),其中,燃气轮机本体(102)用于将燃料与空气混合燃烧后的高温燃气膨胀做功,并产生高温废气,所述燃气轮机本体(102)采用分轴式动力涡轮(1023),且所述动力涡轮(1023)的涡轮导叶的角度可调节;回热装置(103),用于一部分所述高温废气加热所述空气,以提高输入所述燃气轮机本体(102)的空气的温度;余热锅炉(200),用于利用另一部分所述高温废气以及加热过所述空气的高温废气加热工质水,以使所述工质水加热为高温蒸汽;冷热联供系统(300),用于利用一部分所述高温蒸汽进行制热,利用另一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回热循环燃气轮机(100),包括燃气轮机本体(102)以及回热装置(103),其中,燃气轮机本体(102)用于将燃料与空气混合燃烧后的高温燃气膨胀做功,并产生高温废气,所述燃气轮机本体(102)采用分轴式动力涡轮(1023),且所述动力涡轮(1023)的涡轮导叶的角度可调节;回热装置(103),用于一部分所述高温废气加热所述空气,以提高输入所述燃气轮机本体(102)的空气的温度;余热锅炉(200),用于利用另一部分所述高温废气以及加热过所述空气的高温废气加热工质水,以使所述工质水加热为高温蒸汽;冷热联供系统(300),用于利用一部分所述高温蒸汽进行制热,利用另一部分所述高温蒸汽进行制冷,以使所述高温蒸汽放热后生成工质水,并将所述工质水送入所述余热锅炉(200)进行循环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所述燃气轮机本体(102)包括压气机(1021)、核心机涡轮(1022)、动力涡轮(1023)、发电机(1024)、多个转速测量装置(1025)以及导叶调节装置(1026)以及燃烧室(1027),其中,压气机(1021),用于压缩所述空气,并将压缩后的空气送入所述回热装置(103);核心机涡轮(1022),用于所述高温燃气的一级膨胀;动力涡轮(1023),用于所述高温燃气的二级膨胀并带动所述发电机(1024)做功产生电能;多个转速测量装置(1025),分别用于测量所述压气机(1021)、核心机涡轮(1022)、动力涡轮(1023)以及发电机(1024)的转速;导叶调节装置(1026),用于调节所述动力涡轮(1023)中导叶的角度;燃烧室(1027)用于所述燃料与空气进行混合燃烧并产生所述高温燃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热电联供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400),用于采集并控制所述导叶调节装置(1026)以调节所述动力涡轮(1023)的导叶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所述回热循环燃气轮机(100)包括废气温度测量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钊张华良周桥王涛高庆谭春青孙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