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双筒单级调节式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757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井下双筒单级调节式气液分离器,由相互套设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构成,内筒体内部设置叶轮和排液区段;外筒体顶部的气相引出口下方设置分离挡板,内筒体和气相引出口之间设置重力分离腔室;外筒体下部侧壁设置液相引出口,控制器获取差压传感器实时测定的压差,并将实时测定的压差与设定压差比较,通过比较结果驱动电机控制液相引出口的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叶轮和排液区段的配合实现一次分离,依靠重力分离腔室实现二次分离;利用分离挡板实现三次分离;有机结合了离心分离、重力分离、碰撞分离三种分离原理,体积小、结构紧凑,可在较宽的气相和液相流程下实现气液混合物的高效分离。

A Single Stage Regulating Gas-liquid Separator with Two Downhole Tub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双筒单级调节式气液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采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井下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海上油田高气液比油井(含气含量>60%)面临常规电泵井举升效率低,严重时发生“气锁”,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等问题。目前海上油田高气液比油井常用的举升方法有以下三种:1)常规气液分离器适用于泵吸入口处气体含量<30%的井况;2)气体分离大师可处理泵吸入口处气体含量30%-50%的井况,当气体含量增加分离效率下降明显;3)气体处理器通过井下增压将气体压缩并溶解在原油中,适用于含油率>80%的井况。据不完全统计,现有技术可处理气体含量为0%-60%的井况,而气体含量高于60%的井况尚未有较好的解决办法。井下气液分离是一种新型的适用于高气液比油井井下气液处理的方式,它将气液分离器安装在电泵吸入口以下,地层产出液通过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相通过常规电泵举升,分离后的气相利用自身气体能量自喷举升,从而极大的拓宽了常规电泵在高含气量油井井况中的应用范围,解决高气液比油井举升难题,降低油田的开发成本,延长油井的开采寿命。因此,近年来该技术引起了石油工业界的高度重视。井下气液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双筒单级调节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接头和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内部设置有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内筒体、桥式连接接头、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与所述下接头连接;所述上接头设置有与所述外筒体内腔相连通的气相引出口,且所述气相引出口相对于所述上接头底面加长,以在所述气相引出口加长部与所述外筒体之间形成环空的凹槽区域;所述上接头下方通过挡板拉筋连接有分离挡板,所述分离挡板的外径大于所述气相引出口的内径;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上方设置有排液区段,所述排液区段是在所述内筒体壁面上开设均匀布置的排液孔构成;所述内筒体的顶端与所述气相引出口之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双筒单级调节式气液分离器,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接头和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内部设置有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内筒体、桥式连接接头、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与所述下接头连接;所述上接头设置有与所述外筒体内腔相连通的气相引出口,且所述气相引出口相对于所述上接头底面加长,以在所述气相引出口加长部与所述外筒体之间形成环空的凹槽区域;所述上接头下方通过挡板拉筋连接有分离挡板,所述分离挡板的外径大于所述气相引出口的内径;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上方设置有排液区段,所述排液区段是在所述内筒体壁面上开设均匀布置的排液孔构成;所述内筒体的顶端与所述气相引出口之间设置有重力分离腔室;所述上接头、所述桥式连接接头均与所述外筒体之间形成密封,所述桥式连接接头设置有桥式过流通道;所述外筒体下部侧壁设置有液相引出口,所述液相引出口与水咀相连通,所述水咀将由所述桥式过流通道引出的液相通过所述液相引出口排出;所述外筒体与所述中心管之间的环腔中设置有密封模块,所述液相引出口和所述水咀设置在所述密封模块所在位置或所述密封模块以上位置;所述外筒体与所述中心管之间的环腔在所述密封模块以下的空间内设置有减速器、电机、取压管线、差压传感器、控制器;所述水咀通过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差压传感器和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差压传感器通过所述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峰杨万有刘敏沈琼薛德栋张凤辉程心平任维娜赵景辉李昂缪油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