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71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40
一种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其包括车间和位于车间内的传送组件、加湿组件、连接传送组件的处理装置,传送组件包括进料传送带,加湿组件包括喷淋器和设置于车间内的防尘器,喷淋器安装于进料传送带,喷淋器包括第一进水管、防尘罩、管头、喷淋架和喷头,防尘罩连接至进料传送带,第一进水管连接至管头,防尘罩呈包裹状且具有连接管头的开口,喷淋架连接至管头,喷头连接喷淋架且位于防尘罩内;该车间能够在建筑垃圾处理前和处理中,对其进行润湿和除粉尘操作,大大减少了粉尘的产生,有效减少了粉尘的污染,达到了环保的效果。

A Dust-free Wet Treatment Workshop for Construction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
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
技术介绍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项目当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就是在对建筑物拆迁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占用大量土地,形成垃圾围村、围城的现象,严重影响城乡形象,继而引发巨大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工作与经济墙体材料的生产结合起来,以建筑垃圾生产建筑用砂,既消纳了大量无法处理的建筑垃圾,又解决了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现有技术的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灰尘,在垃圾处理中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工作区域的工作人员,严重影响个人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其能够在建筑垃圾处理前和处理中,对其进行润湿和除粉尘操作,大大减少了粉尘的产生,有效减少了粉尘的污染,达到了环保的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其包括车间和位于车间内的传送组件、加湿组件、连接传送组件的处理装置,传送组件包括进料传送带,加湿组件包括喷淋器和设置于车间内的防尘器,喷淋器安装于进料传送带,喷淋器包括第一进水管、防尘罩、管头、喷淋架和喷头,防尘罩连接至进料传送带,第一进水管连接至管头,防尘罩呈包裹状且具有连接管头的开口,喷淋架连接至管头,喷头连接喷淋架且位于防尘罩内;传送带将建筑垃圾传送至车间内并将处理完的再生砂或再生料传送出车间,喷淋器对建筑垃圾石料进行预处理预湿,大大降低了粉尘,防尘器再对车间内进行二次除尘,有效维持了车间环境清洁度。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喷淋器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通孔,固定板连接至防尘罩底端,固定板通过通孔连接至进料传送带。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喷头为雾化头,喷淋架的底部连接多个雾化头,雾化头内部通过喷淋架和管头连通至第一进水管。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喷淋架的内部中空且与管头连通,喷淋架的顶端卡在防尘罩的开口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尘器包括第二进水管和多个喷淋头,第二进水管设置有至少2根,第二进水管位于处理装置上方,喷淋头连接至第二进水管的底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装置包括第一破碎机和自动磁选机,第一破碎机和自动磁选机安装于进料传送带,第一破碎机位于喷淋器和自动磁选机之间。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传送带包括多根,传送带的入料端的高度低于传送带的出料端的高度。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传送带还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第四传送带和第五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第四传送带和第五传送带首尾相连且呈平面折叠状。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装置还包括中转仓、第二破碎机、振动筛、第三破碎机和存储箱,中转仓连接至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第二破碎机连接至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振动筛连接至第三破碎机的出料端,第三破碎机连接至第四传送带的出料端,存储箱连接至第五传送带的出料端。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传送带还包括第一出料带和第二出料带,第一出料带连接至振动筛,第二出料带连接至存储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喷淋器对建筑垃圾的石料进行提前润湿处理,有效减少了建筑垃圾处理时会产生的粉尘,通过第二进水管和喷淋头,将水引入至车间的内部空间,对石料破碎和输送过程产生的粉尘进行再次喷洒,能够在建筑垃圾处理前和处理中,对其进行润湿和除粉尘操作,大大减少了粉尘的产生,有效减少了粉尘的污染,达到了环保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喷淋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进水管示意图;图标:100-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101-进料传送带;102-第一传送带;103-第二传送带;104-第三传送带;105-第四传送带;106-第五传送带;111-第一破碎机;112-自动磁选机;113-中转仓;114-第二破碎机;115-振动筛;116-第三破碎机;117-存储箱;121-第一出料带;122-第二出料带;123-第三出料带;130-喷淋器;131-第一进水管;132-固定板;133-防尘罩;134-管头;135-喷淋架;136-雾化头;137-第二进水管;138-喷淋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100,其包括车间和设置于车间内的传送组件、加湿组件、减震装置和处理装置,传送组件包括进料传送带101、第一传送带102、第二传送带103、第三传送带104、第四传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间和位于车间内的传送组件、加湿组件、连接传送组件的处理装置,传送组件包括进料传送带,加湿组件包括喷淋器和设置于车间内的防尘器,所述喷淋器安装于所述进料传送带,所述喷淋器包括第一进水管、防尘罩、管头、喷淋架和喷头,所述防尘罩连接至所述进料传送带,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至管头,所述防尘罩呈包裹状且具有连接所述管头的开口,所述喷淋架连接至管头,所述喷头连接所述喷淋架且位于所述防尘罩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间和位于车间内的传送组件、加湿组件、连接传送组件的处理装置,传送组件包括进料传送带,加湿组件包括喷淋器和设置于车间内的防尘器,所述喷淋器安装于所述进料传送带,所述喷淋器包括第一进水管、防尘罩、管头、喷淋架和喷头,所述防尘罩连接至所述进料传送带,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至管头,所述防尘罩呈包裹状且具有连接所述管头的开口,所述喷淋架连接至管头,所述喷头连接所述喷淋架且位于所述防尘罩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通孔,所述固定板连接至所述防尘罩底端,所述固定板通过通孔连接至所述进料传送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为雾化头,所述喷淋架的底部连接多个所述雾化头,所述雾化头内部通过所述喷淋架和所述管头连通至所述第一进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架的内部中空且与所述管头连通,所述喷淋架的顶端卡在所述防尘罩的开口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粉尘的建筑垃圾湿式处理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器包括第二进水管和多个喷淋头,所述第二进水管设置有至少2根,所述第二进水管位于所述处理装置上方,所述喷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利豪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