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淬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662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排淬火方法,涉及冶金辊式淬火机设备领域,将淬火机第二组缝隙喷嘴由分腔式喷水改为通腔室喷水,宽度设置为4700mm,集管内设置阻尼结构使水流回旋均匀后喷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淬火机第二组缝隙喷嘴由原来的分腔式喷水改为通腔式喷水,并对集管内部做阻尼结构设计,使水流经过回旋后均匀喷出,从而解决了淬火机水冷均匀性问题。

A Double-row Quench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淬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辊式淬火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排淬火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辊式淬火机采用分腔式喷水,分腔式喷水的优点是可以根据钢板宽度灵活调节宽度方向喷嘴的开启模式,当宽度≤3500mm时,可以不开启边腔喷嘴,达到省水的目的。但当钢板宽度>3500mm时,需要开启边腔喷嘴,由于边腔喷嘴和中间喷嘴交界处存在隔离装置,因此该处喷嘴极易出现开叉,导致此处钢板的淬透性较差,影响钢板宽度方向整体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排淬火方法,将淬火机第二组缝隙喷嘴由分腔式喷水改为通腔室喷水,宽度设置为4700mm,集管内设置阻尼结构使水流回旋均匀后喷出,集管一端设有进水口,集管内设有将其上下分隔为导流腔和喷水腔的分隔板,分隔板沿集管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其与进水口同侧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喷水腔内设有沿集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阻尼导流板,阻尼导流板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并将喷水腔分隔为若干蓄水腔;分隔板上设有导流孔,阻尼导流板顶部设有导流入口,底部设有导流出口,导流孔与导流入口上下重叠并连通;阻尼导流板内设有回旋结构,从集管的进水口一端至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排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淬火机第二组缝隙喷嘴(10)由分腔式喷水改为通腔室喷水,宽度设置为4700mm,集管内设置阻尼结构使水流回旋均匀后喷出,所述集管一端设有进水口(1),所述集管内设有将其上下分隔为导流腔(2)和喷水腔的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沿所述集管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进水口(1)同侧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喷水腔内设有沿所述集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阻尼导流板(4),所述阻尼导流板(4)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并将所述喷水腔分隔为若干蓄水腔(5);所述分隔板(3)上设有导流孔(6),所述阻尼导流板(4)顶部设有导流入口(7),底部设有导流出口(8),所述导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淬火机第二组缝隙喷嘴(10)由分腔式喷水改为通腔室喷水,宽度设置为4700mm,集管内设置阻尼结构使水流回旋均匀后喷出,所述集管一端设有进水口(1),所述集管内设有将其上下分隔为导流腔(2)和喷水腔的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沿所述集管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进水口(1)同侧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喷水腔内设有沿所述集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阻尼导流板(4),所述阻尼导流板(4)竖直设置且内部中空,并将所述喷水腔分隔为若干蓄水腔(5);所述分隔板(3)上设有导流孔(6),所述阻尼导流板(4)顶部设有导流入口(7),底部设有导流出口(8),所述导流孔(6)与所述导流入口(7)上下重叠并连通;所述阻尼导流板(4)内设有回旋结构,从所述集管的所述进水口(1)一端至另一端,所述阻尼导流板(4)的高度越来越大,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聪廖仕军顾小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