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用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55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棚用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管道,包括混合管、进药管、导流板、叶轮、汇液斗、挡水板,靠近所述混合管进水口一侧的管壁上设置有进药管,靠近所述进药管的混合管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两组所述导流板交叉处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叶轮,所述混合管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汇液斗,所述汇液斗后端设置有所述挡水板,所述挡水板朝向所述汇液斗一侧设置有挡水凹槽,所述挡水板之后设置有多组网状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提供其它驱动装置、混合效果较好、出水水流平缓的优点,其主要用于液体混合。

A mixing pipe of nutrient solution and water for green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棚用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管道
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的说是一种大棚用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管道。
技术介绍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不需要人们下地施肥,而是通过将肥料制成营养液,在浇灌的过程中便完成施肥,大大的减小了劳动力,关于营养液混合设备有很多种,其中管道混合器具有结构简单、设备小、占地空间小、使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但现有管道混合器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混合效果较差,出水水流紊乱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提供其它驱动装置、混合效果较好、出水水流平缓的大棚用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管道。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棚用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管道,包括混合管、进药管、导流板、叶轮、汇液斗、挡水板,所述混合管两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靠近所述混合管进水口一侧的管壁上设置有进药管,所述进药管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混合管内部中心线附近,靠近所述进药管的混合管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有两组且相互垂直交叉连接,所述导流板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组所述导流板交叉处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X形支架,所述轴杆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叶轮,所述混合管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汇液斗,所述汇液斗呈漏斗状,所述汇液斗后端设置有所述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四组支杆,所述支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合管内壁上,所述挡水板朝向所述汇液斗一侧设置有挡水凹槽,所述挡水板之后设置有多组网状挡板,所述网状挡板外侧边缘与所述混合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网状挡板上设置有多组出水孔,每两组所述网状挡板上的出水孔呈交错设置。所述混合管外壁的进药管上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混合管内部的进药管末端设置为倾斜横截面,所述横截面朝向进水口方向。所述叶轮的叶片数设置为4—6片,且叶片材质优选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汇液斗与所述混合管的夹角设置为25°—40°,所述混合管内管径面积是所述汇液斗末端出口端面面积的2—3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连接任何驱动装置,整个混合过程都在水流的自然作用力下完成,节省了资源和能源;所述进药管末端设置在混合管道中心线附近,使营养液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水中,提高后续对混合液的混合效果;本装置在混合管中设置有叶轮对混合液进行初步混合,再由所述汇液斗与所述挡水板进行完全混合,双重混合,提高了混合液的混合效果;在所述混合管内侧末端位置设置有的多组网状挡板,起到了再次混合混合液以及平缓水流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0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进水口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出水口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合管、2进药管、3导流板、4叶轮、5汇液斗、6挡水板、7法兰盘、8轴杆、9X形支架、10支杆、11挡水凹槽、12网状挡板、13出水孔、14流量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大棚用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管道,包括混合管1、进药管2、导流板3、叶轮4、汇液斗5、挡水板6,混合管1两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7,靠近混合管1进水口一侧的管壁上设置有进药管2,进药管2的管口设置在混合管1内部中心线附近,靠近进药管2的混合管1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3,导流板3设置有两组且相互垂直交叉连接,导流板3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组导流板3交叉处固定连接有轴杆8,轴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X形支架9,轴杆8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上固定连接有叶轮4,混合管1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汇液斗5,汇液斗5呈漏斗状,汇液斗5后端设置有挡水板6,挡水板6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四组支杆10,支杆10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混合管1内壁上,挡水板6朝向汇液斗5一侧设置有挡水凹槽11,挡水板6之后设置有多组网状挡板12,网状挡板12外侧边缘与混合管1内壁固定连接,网状挡板12上设置有多组出水孔13,每两组网状挡板12上的出水孔13呈交错设置。本技术中,混合管1外壁的进药管2上固定连接有流量调节阀14,能够调节营养液的配置比例,混合管1内部的进药管2末端设置为倾斜横截面,横截面朝向进水口方向,能够增加营养液进入混合管1时与水的接触面,提高营养液与水的混合效果;叶轮4的叶片数设置为4—6片,能够增加营养液的混合效果,且叶片材质优选为不锈钢材质,使叶轮4不容易受到腐蚀,增加叶轮4的使用寿命;汇液斗5与混合管1的夹角设置为25°—40°,适当的倾斜角度有利于水流的汇合,混合管1内管径面积是汇液斗5末端出口端面面积的2—3倍,汇液斗5末端出口端面设置适当的开口面积,有利于设当改变混合流速,增强混合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混合管1进水口处的法兰盘7连接在进水管道上,再将混合管1出水口的法兰盘7连接到需要混合营养液的管道,然后将外界营养液输送管道与混合管1上的进药管2连接,调节好进药管2上的流量调节阀14,然后同时打开水管和营养液输送管,水流从混合管1进水口进入,在经过进药管2末端时,与进药管2输送至混合管1内的营养液初步接触,然后随着水流到达导流板3,经过导流板3的导流作用后与轴杆8上的叶轮4相接触,在导流板3引导的水流作用下进行自动转动,进而对混合液进行初步混合,初步混合后的混合液经过汇液斗5时,因为出口面积逐渐减小,使得混合液水流增大,增大后的水流通过汇液斗5末端喷出,喷出的混合液被设置在汇液斗5之后的挡水板6拦截,同时水流经过挡水板6上的挡水凹槽11时,使水流反向流动,最后从板水板边缘两侧流出,混合液经过板水板时会形成涡流从而进行充分混合,从挡水板6两侧流出的混合液会通过之后设置的多组网状挡板12进行再次混合处理,并将混合液水流减缓,最终由混合管1出水口流入需要混和营养液的管道。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棚用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管道,包括混合管(1)、进药管(2)、导流板(3)、叶轮(4)、汇液斗(5)、挡水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1)两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7),靠近所述混合管(1)进水口一侧的管壁上设置有进药管(2),所述进药管(2)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混合管(1)内部中心线附近,靠近所述进药管(2)的混合管(1)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设置有两组且相互垂直交叉连接,所述导流板(3)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组所述导流板(3)交叉处固定连接有轴杆(8),所述轴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X形支架(9),所述轴杆(8)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叶轮(4),所述混合管(1)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汇液斗(5),所述汇液斗(5)呈漏斗状,所述汇液斗(5)后端设置有所述挡水板(6),所述挡水板(6)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四组支杆(10),所述支杆(10)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合管(1)内壁上,所述挡水板(6)朝向所述汇液斗(5)一侧设置有挡水凹槽(11),所述挡水板(6)之后设置有多组网状挡板(12),所述网状挡板(12)外侧边缘与所述混合管(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网状挡板(12)上设置有多组出水孔(13),每两组所述网状挡板(12)上的出水孔(13)呈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用营养液与水的混合管道,包括混合管(1)、进药管(2)、导流板(3)、叶轮(4)、汇液斗(5)、挡水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1)两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7),靠近所述混合管(1)进水口一侧的管壁上设置有进药管(2),所述进药管(2)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混合管(1)内部中心线附近,靠近所述进药管(2)的混合管(1)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设置有两组且相互垂直交叉连接,所述导流板(3)横截面呈V形结构,两组所述导流板(3)交叉处固定连接有轴杆(8),所述轴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X形支架(9),所述轴杆(8)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上固定连接有所述叶轮(4),所述混合管(1)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汇液斗(5),所述汇液斗(5)呈漏斗状,所述汇液斗(5)后端设置有所述挡水板(6),所述挡水板(6)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四组支杆(10),所述支杆(10)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合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乐段俐敏武晓峰张晋峰白凤珍赵廷轩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清徐县绿恒常蔬菜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